延安通校学员朱仕朴成绩单
这是老红军战士朱仕朴同志当年在延安通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的成绩单,现藏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翻开这张泛黄的纸,虽然有着几处小小的破痕,但看得出来这纸保存的很好。再往近看,都是钢笔书写的字迹——“通信学校第十一期甲班……姓名朱卋普(朱仕朴)……”。
这纸虽陈旧,却蕴含了很多珍贵的过去。它很薄,拿在手上却显得格外的厚重,纸上的每一笔都向我们诉说着朱仕朴同志在延安通校的成长和经历。
朱仕朴与其夫人王铭慈(据王铭慈回忆,这张图片由开国中将王诤拍摄于延安)
半步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1931年,我军历史上第一所通信学校在江西瑞金诞生。1934年10月10日,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随着长征胜利会师,时名延安通校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在延安扎下根来。
1937年年底,党中央决定从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前总机关抽调一些青年到延安通信学校学习。从1935年到1947年,延安通校共培训了17期近千名学员,培养了我党我军一大批优秀通信工作者,朱仕朴便是第十一期甲班的学员。
延安时期的朱仕朴(左一)
在求学过程中,朱仕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张成绩单上可以看到,朱仕朴的收报和发报成绩为90,通报78,英文80,电学和政治96,平均成绩为84.5,日常表现上写着其政治技术学习情绪高,耐心教育同志,工作积极,负责心很高。
延安通校时期,学员居住的窑洞
转战陕北期间参加通信保密会议(1948.1-杨家沟),朱仕朴(右二)
朱仕朴同志回忆道:“1937年年底,人员在前线总指挥部集中以后由熊景钊当排长,我当支部书记,带队到了延安。1938年2月,我们第十一期正式开学,到1938年8月毕业。学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排是从前线回来的青年战士、干部,二排是从抗大、陕北公学调来的知识青年。队长是张可曾(张奚嘉),指导员杨毓卿,我是支部书记。
我们到学校还进行考试。一是测验听力,把一块马蹄表放在身后一段距离的地方,让学员辨别声音的大小及方向。二是测验智力,我记得当时问我: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铁重?当时不知是智力测验,马上答一斤铁重,结果答错了。
学习内容主要是学报务,也有一点机务内容。还学政治经济学。校址开始在延安裴庄,开学不久迁到富县东村,因吃水困难又搬到督河村,一直到毕业。
这一期是延安通信学校的一个转折期,以前的学员全部是从前方调来的,从这期开始,有成批从大后方来的知识青年。第十一期与十二期同时在校学习。我们十一期开学不久,第十二期即开始报到,十二期也是在督河村毕业的。”
文章参考来源:《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军队通信教育史》
图文:杨莹
编辑:郭楠楠
责任编辑:王格
出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