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十四运会群众比赛地掷球项目的塑质球三人赛间歇,六支“代表队”在西安体育学院志愿者的吉他伴奏下,走进地掷球的沙坑场地中。把重约800克的小金属球掂在手中,二三十名“参赛者”目视前方,跃跃欲试。
世界冠军、全运会冠军王杨(中)在现场教学
“远了远了”“发力时机不太对”“蹲低一点儿试试”……地掷球世界冠军、十四运会大金属地掷球女子单人连续抛击冠军王杨在场中边走边说着,不时上前手把手指导。她眼前的,是这片场地上的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医护人员、保安、司机和竞委会工作人员。
在中秋假期的头一天,十四运会地掷球竞委会为这些服务十四运会的幕后英雄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群众比赛”。
“刚才工作人员请我参赛的时候,我没怎么考虑就说想来试试。”大客车驾驶员孙从愿说。原本在陕西商洛工作的他,在本届全运会上负责运动员的点对点运送,自上岗以来听候调配已去过五六座全运会场地,但走进来体验并参与比赛,这还是头一回。
“接送运动员虽然跑的频次少,但战线拉得很长,每天清晨5点起床,经常要忙到夜里12点下班。今天第一次玩这种球,连走带投活动了身体,感觉还挺新鲜。”他说。
得益于常年操纵方向盘的丝滑手感,孙师傅的几次抛击八九不离十,赢得了在场阵阵掌声。
一位医护人员也走到赛场中体验
黑色“队服”的安保人员,白色“队服”的医护人员,都是赛场边不可或缺的保障力量。这次走进场内,在世界冠军、全运冠军的指导下,第一次接触这项运动的他们尽管上手有快慢,但打个小小的友谊赛,也亲身感受到全运赛场快乐、融洽的气氛。
在这快乐的气氛中,西安体育学院的志愿者“小秦宝”们最为活跃。投出的一枚金属球将对方的球撞飞,西安体院运动休闲学院大三学生黄家河同队友一一击掌,掀起短袖露出强壮的肱二头肌。“别看我是学健美的,其实在宿舍里也练过地掷球。”他说。
为了服务这次全运会,他在不少同学还在享受暑假时就已集结。从9月7日进场开始隔离管理的工作,虽然每天工作繁重,但他说自己借这个机会慢慢看懂了比赛规则,并且早就手痒想要试试金属球、塑质球这些不同项目的手感与投法了。“今天有王老师给我们教,等正式开学了我要在同学面前‘显摆’了。”他说。
作为中国地掷球运动的“黄埔军校”,西安体育学院自1985年正式引进这项运动以来,共获得过40多项世界大赛的冠军,培养出的教练员、裁判员遍及全国,中国掷球运动学院也于2017年在西安体院内挂牌。本届全运会开赛以来,由三名西安体育学院教师为骨干的陕西省地掷球队已经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成绩。
志愿者在抛球
“给新手教地掷球很有乐趣。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也是我们这些地掷球从业者的本职工作。”王杨说,全运会的比赛紧张、紧凑,有这段小插曲,对自己无疑是一个放松。
“只有让更多群众真正参与到群众比赛中,这项运动才具有生命力。”十四运会群众比赛地掷球竞委会副主任、西安体院运动休闲学院院长杨建设说,地掷球在今年首次进入全运会群众比赛序列,这是中国地掷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而在赛事期间组织这场特殊的“群众比赛”,一来是为了感谢那些为了全运会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二是让大众了解并参与这项运动,呼应“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十四运会主题口号。
“虽然很多人对地掷球比较陌生,但这并不是一项高门槛的运动,我们也看到了,今天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很快就能乐在其中。这就是有广大群众参与的休闲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杨建设表示,希望借助此次首登全运舞台,地掷球能够为更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或许在未来的全运会上,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代表队’。”他说。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信息来源:新华社体育
网络编辑:李铮铮
责任编辑:陈 坤
审 核:张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