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穹之梦:姜长英和《中国航空史》

西北工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天穹之梦:姜长英和《中国航空史》

西北工业大学

1933年,姜长英29岁,希望写一本中国航空史。

那时的中华大地,战火纷飞。姜长英即便料到了此事艰难重重,但也不会想到,这部中国航空史要在半个多世纪后的1987年才能正式出版。

克服困难 一丝不苟

写史离不开对史料的收集和求证。

早在1930年,姜长英在沈阳东北航空军司令部工作时,即开始收集航空史料,拍摄他所见到的飞机照片,记录飞机修理厂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名单。

待他决心写作中国航空史,此后的十余年间,他历尽战乱颠簸、贫困煎熬,然而他节衣缩食,置工作变迁于不顾,坚持不懈收集和购买航空书刊。

为了收集史料,姜长英可谓千方百计。

战乱时期,他在交大航空门每期毕业后奔赴四面八方的学生中,建立了收集史料的信息网络,尽可能与他们联系,了解各个飞机工厂、飞机修理厂、航空培训和教育机构的相关资料。

如学生王启德比较活跃,和有名的上海文人陈蝶仙、陈小仙有亲戚关系,而他们又和《申报》有影响的文人周瘦鹃熟悉。为了收集航空史料,姜长英请王启德通过陈蝶仙,陈小仙转请周瘦鹃写了介绍信进入申报馆楼上的书库,查找清朝末年的老《申报》。

为了节约纸张,姜长英查抄资料时,把字写得很小,写得密密麻麻。他写得很认真,如同学生的作业本那样整齐,每个字都方方正正的,一点潦草也没有。

写近代史,实际上是写中国人的航空救国梦,这段天穹之梦很多史实他都亲身经历,比较熟悉。

但在撰写过程中,姜长英仍旧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一些重要的史实做考证核实工作。

例如,1932年12月8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菲律宾华侨捐赠30架飞机给十九路军抗日。此事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又是发生在上海自己家乡的事,姜长英自然是清楚的,但为了查证捐机的事,他特地给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写信求证,得到了蔡军长肯定的亲笔回信。

又例如,40年前,杨仙逸曾制造一架飞机,孙中山和宋庆龄参加了试飞典礼,并给该机命名为“乐士文第一号”。姜长英专门给宋庆龄副主席写信询问“乐士文”的意思。1965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室“宋办”来了回信,解释“乐士文”乃宋庆龄在国外留学时所用学名“ROSAMONDE”的译音。可见姜长英修史的认真严谨。

姜长英曾感慨,“航空史研究是不容易的!”

即便已经高龄,他也会常常为查证一条资料,不顾年迈体衰,多次奔波于校内外图书馆,或发信去征询,或托人去查找。至于给书馆、报社、个人发信查询的更不计其数,不过这些往往得不到回音。

但他仍旧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了。

他收集来的书刊资料堆满了他的书房,后来赠送给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3000多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还曾专门为姜长英建立了“航空史资料查询室”,不少专家学者都曾来此查阅考证。此外,他手头还有剪报6大本、手抄笔记本23册以及大量载有航空史料的书刊。

学生盛赞他:姜老师收集史料,从古到今,自中及外,认真核实,反复论证,既有航空科学发展过程,又有技术史脉络。

西北工业大学

屡遭波折 终于付梓

1949年,姜长英的生活逐渐安定,那时他已收集航空史料二十年左右。当年夏天,他开始撰稿。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先写古代航空史,并准备将这一部分作为中国航空史“全史”的第一篇。

两个多月后,他终于写完了这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他给书写好自序,书定名为《中国航空史料》(简称《史料》) 。

撰写完《中国航空史料》后,他托了同事朋友把书稿送到上海出版,然而碰到1950年国民党飞机的“二六”轰炸,上海发电厂被炸,电力紧张,书稿被商务印书馆退了回来。后来《中国航空史料》仅在华东航空学院的《航院学报》上零星刊出。

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西迁,姜长英教授携家随迁西安。在西安航空学院主要讲授航空概论、飞机结构等课程。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和蔼可亲,深受学生欢迎。从相对繁华的南京来到艰苦的西部,姜长英初衷不改,仍醉心于中国航空史研究,不断修改旧稿,增补新资料,撰写新稿。

1959年,姜长英收到《国际航空》编辑部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征文的约稿信,指定题目是《中国古代航空史话》(简称《史话》)。

姜长英又动笔写了《史话》。因为原来有过写《史料》一书的基础,写来并不困难,用了一个暑假就写完了。

这本《史话》命途多舛。姜长英1959年完成,1万多字,有4幅插图。后来在《国际航空》杂志1959年第10期上发表。1963年《航空知识》杂志要稿,姜长英略改旧稿,自己选用了15幅插图,编辑部添了2幅。这是第二稿,刊于《航空知识》1964年第2、3、4期。

1965年,《航空知识》编辑部把《史话》推荐给北京某出版社,准备出本小册子。姜长英就整理旧稿,由出版社配图,这是第三稿。1966年,版已排好,却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出版。

1982年,西北工业大学把“中国航空史”定为一门选修课,由学校铅印成教材,分印为三册,其中一是《史话》,二、三是后来写的新的《史料》和《史稿》。对《史话》部分,姜长英又做了第四次修改,自选插图共27幅。

姜长英曾主动写信给钱学森,和他探讨撰写航空史的问题,寄给了他一套教材,并托他送一套给国防科工委领导同志,还告诉他将在学校里开“中国航空史”讲座。

钱学森专门给姜长英写信说:“您多年来研究我国航空航天历史,很有成绩,发表论文多篇,今又把积稿印成教材三册一套,实可敬佩!我希望您能将讲义整理成《中国航空航天史》出版流传,以教育后代。”

钱学森作为一位大学者、国际知名人物,却没有一点架子。他谦虚、客气,自称晚辈,帮助转送材料,并写了回信,从1982年至1994年前后共写过6封信。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1983-1984年,姜长英又用两个月时间把《史话》整理了一遍,文字从2万多字增加到3万多字。这是第五稿,刚写完就被某出版社要去。

1985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成立,姜长英把《史料》《史稿》交给了西工大出版社。到1987年,这部积数十年心血,又屡遭挫折的巨著《中国航空史》(其中没有包括《史话》)终于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这是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航空史,也是当时唯一的一部最为全面、最为系统和最为翔实的中国航空史料。它一出版立即受到航空史学界的高度评价:“《中国航空史》以大量丰富、翔实准确的史料,说明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才能与智慧及对世界文明在航空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但1987年出版的《中国航空史》一书中,不包含他所写的《中国古代航空史话》。

当年他写好《中国古代航空史话》后即被某出版社要去,然而出版社并未积极安排出版,而是空放了两年。

姜长英将稿子要回,一边修改一边寻求出版,期间历经坎坷,直到1996年才终于由航空出版社出版。

2000年10月,包括姜长英全部史稿的《中国航空史》(新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西北工业大学

姜长英修航空史,从收集史料到撰稿,再到出版,一干就是数十年。在许多时候都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理解、没有宽容。下一步会怎样发展,修史的命运前途会如何,也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了呢?

姜长英认为,鉴古可以知今,了解过去可以指导将来,所以历史是必须研究的。

可多年以来,中国航空史的编写工作一直没有人去做,他想,若是让外国人来先写,如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编写《中国科技史》那样,就“真是使中国人太难堪了”,所以他愿意成为承担这个任务的第一人。

他坚信自己的著作可以使读者了解我们祖先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正是在这种崇高的爱国爱民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才使得他顶住压力、奋勇前行,书写了中国航空史研究的永恒篇章。

2016年,姜长英航空史料馆在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开馆。

展馆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航空史概览,展现了中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探索到创新的全过程,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研制的各种飞机型号,展现了西工大人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姜长英与中国航空史研究,展出了姜长英教授搜集的珍贵航空史料、手稿及书信等,记录了姜长英教授致力于中国航空史研究的光辉一生。

西北工业大学

今天,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长征路上,西工大人将继续发扬姜长英等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人物简介:

姜长英( 1904—2006),江苏人,航空教育家,中国航空史专家,中国航空史学科的创立者和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并参与美国三种飞机(船)的设计,均获成功。回国后,曾成功用国产材料仿制美国降落伞。自20世纪30年代起从事航空教育和航空史研究70余载,创立中国航空史学科,为中国航空事业培育了大批骨干人才,编著了第一部《中国航空史》专著,对中国古代航空技术创造也有深刻的独创性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

往 期 精 彩

这个中秋,不一样!

“数得对”“认得准”“能预测”,西工大人让AI有更多应用!

资料来源丨《华航西迁:新中国航空教育的基石》

《天穹之梦:中国航空史研究奠基第一人姜长英教授》等

资料整理|赵勇

图片|吴典乘、往期推送

编辑|李锦龙

审核丨陆佩华

责编 | 雷军

西工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您的投稿

邮箱:3443473283@qq.com

为矢志航空事业的工大人点亮“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陕西本科院校-西北工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北工业大学-天穹之梦:姜长英和《中国航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