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精神 | 何为大学精神?电影《九零后》导演徐蓓与欧亚师生对话

西安欧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相信·精神 | 何为大学精神?电影《九零后》导演徐蓓与欧亚师生对话

10月19日,纪录电影《九零后》在西安欧亚学院26周年校庆之际特别放映,导演徐蓓亲临现场,与年轻学子展开对话,分享影片创作背后的故事,探寻西南联大精神所带给我们的力量。

初见欧亚,仿佛旧识。徐蓓说:“能够在欧亚校庆之际,带着《九零后》来到这里,非常有意义。我特别喜欢欧亚的环境和氛围,自由又充满了活力,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剑桥的学习时光。”

艺考

《九零后》是一部关于西南联大,以及西南联大学子个人生命史的纪录电影。放映结束后,在场的欧亚师生们备受激励。今天,我们提“西南联大”,它不仅仅是一段令人向往,艰难却又浪漫的历史,关于“何为大学精神”的追问,即使在现在这个时代,依然有回响……

△电影开篇,音乐《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的旋律响起,杨苡摆弄着手中小小的随声听,这是她大学时期最喜欢的一首歌,至今还是她的“小快乐”,伴随着这首歌曲,西南联大的故事娓娓道来……

艺考

在那个混沌的时代,大学在战争中沦陷。中国最优秀的三所大学:清华、北大、南开,决定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匆匆出发,徒步南迁,在战火中求学问道。

艺考

艺考

《九零后》还原了那段艰苦而又热血的岁月。如此艰苦卓绝的环境,却孕育了未来中国最重要的一批知识分子。

导演徐蓓说:“我们不要小看了一个历史的背景,对于一代人才产生的作用。在那种国破家亡的危急的时刻,战争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压力和动力。”

艺考

因此,将这些耀眼的人物放置于特殊的历史之中,去感受人物的彷徨和选择,使得《九零后》这部电影尤为生动。

艺考

在拍摄《九零后》之前,导演徐蓓看了很多关于西南联大的书籍,那些关于“人的故事”令她怦然心动。不同于《西南联大》的宏大叙事,《九零后》关注的是人,将宏大的历史编织成为更加生动、丰富的个体生命。

艺考

徐蓓说:“我始终觉得,把个体生命故事讲好了,一段历史才显得丰满和立体,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美感,这个美里面有伤痛、有惋惜,有时候甚至有愤怒。”

为了让《九零后》更有意思,徐蓓将这些“大师”恢复成“普通人”,通过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回忆,展现出那一代人纯粹、率真、顽皮的一面。

艺考

影片里有一个值得我们反复体悟的单词:“Pure”。“两弹元勋”邓稼先曾被同学这样描述:“稼先赞赏一个人或一个行为的用语是pure。谁的思想纯洁,境界高尚,他就说这个人真pure。他的这个标准,既评价别人,也要求自己。以至同学们干脆就叫他pure。这个外号是对他的特点与本质再恰当不过的写照,真好像是一个透明的人。”

艺考

这种pure的性情,也是无数联大师生的共同点,无论年龄,贯穿一生。《九零后》采访了16位老人,平均年龄96岁。导演徐蓓分享了她初次拍摄老人们时的感受:“老人们住的房子几乎都很小,架两台摄影机都困难,他们不是没条件,而是不care,他们习惯了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艺考

徐蓓形容许渊冲老先生,“当我坐在他的对面的时候,我特别感慨,他的性格依然那么天真烂漫。从他的叙述当中,你丝毫不能感到苦难在他的心灵上留下过很深的阴影。他回忆起他的同学、他的老师的时候,非常心直口快、‘口无遮拦’。”

艺考

不管他们是什么地位、他们的遭遇如何,他们呈现给这个世界的永远是赤子之心。

艺考

每每谈起西南联大,总要提起那一串闪光的数字: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在此背后,我们或许更应该追问:为什么西南联大可以?它传承至今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艺考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四字的校训和破碎的山河,想必共同构建起了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青年人选择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救国,时代爆发出他们的巨大的能量,成为一个动力。

艺考

西南联大有三所大学的精神做底,有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有中国最具有士大夫精神的一批老师,譬如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大师们行胜于言,展现了榜样的力量。

艺考

大学究竟为学子提供的是什么?徐蓓导演说:“不是任何一个学校都能称之为母校。母校能给你的文化注入新的基因,这是修身一辈子的事情。”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当徐蓓导演问到:“欧亚的校训是什么”时,在场的欧亚学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出:“和而不同。”

艺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欧亚所相信的,亦是自由的学术氛围、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创新与探索、是教育的美好……欧亚期待每一位学子,带着欧亚的DNA,成长为参天大树,成就自我、贡献社会。

艺考

“有趣的灵魂老去后,仍然可以光芒万丈。”

“多么幸运我们正值青春,看完影片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

“看完之后立马觉得,不能浑浑噩噩地生活,每一天都要做到最好。”

……

电影放映结束后,同学们分享了《九零后》带给自己内心的撼动。

艺考

《九零后》在欧亚连映三场,场场爆满。来看放映的每一位同学,都对那段历史和那代学子怀揣敬仰之心。我们相信,每个欧亚青年都渴望向上的人生。

艺考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这些白发苍苍的西南联大学子,依旧精神矍铄、感知敏锐、思路清晰,即使到了鲐背之年,依旧笔耕不缀,想要为社会做一点好事。

艺考

98岁的翻译家杨苡,至今依然会“make the most of every day”;98岁的王希季先生每天上午还在实验室和团队一起解决核心问题;98岁的许渊冲先生每天都要打开电脑,翻译莎士比亚、王尔德,他说,“难在自觉,贵在坚持。这种精神的根源是从西南联大而来,从闻一多而来。”

艺考

导演徐蓓说,拍摄这段历史,让她更多地“反省自己”。“这是一片丰沃的土壤,在这几年的经历中,我感觉在这片土壤里长出了新的我。年轻的一代是千万个个体组成的,我们并不寄望这个电影能够影响一代人,但希望每一个个体在电影里吸取到力量。”

艺考

徐蓓和现场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做纪录片导演的经历,“我的朋友们问我,拍纪录片这种又穷又苦的职业你怎么坚持了这么久?我说我没有这种感觉,拍纪录片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对你的生命是一种滋养。”

艺考

“能够拍摄《九零后》是一种幸运,你会在这么一段时间很密集地跟这些特别优秀的人交流,有最强的大脑,有超级乐观的性格,还超级刻苦。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艺考

徐蓓导演建议未来想从事纪录片事业的学子们:“我25岁开始做片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我做片子的习惯永远都是先调研,拍历史题材,就是先看书。”底子薄弱是很难拍纪录片的,唯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田野调查,才能成为未来创作的底气。

“It's a long way to go,做纪录片就一点一点去做,和你喜欢的事情一起成长。”

艺考

在这场欧亚青年与电影、与创作者的“对话”中,西南联大的精神,沸腾着新时代“九零后”“零零后”的青春热血,实现了跨越年代的精神与灵魂的碰撞。

西南联大学子何兆武在《上学记》一书里写到:“那段日子,我们的内心依然是充实的,真诚地相信,未来会是一个光明、美好的世界,一个自由、民主的世界,一个繁荣、富足的世界。”

“真诚地相信”,这大概就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传承。26岁的欧亚,将继续带着坚定的信念,将“相信”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师生。

- END -

品牌传播部媒体中心

文字 |李 婧

图片 |李晓飞舒垚 詹庆豪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陕西本科院校-西安欧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西安欧亚学院-相信·精神 | 何为大学精神?电影《九零后》导演徐蓓与欧亚师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