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Shu Ji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由原数学系(1958年)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于2011年合并组建。
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人工智能6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全校大学数学类、大学计算机类等公共课教学任务。学院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2300余人。
学院拥有教育(学科教学(数学))、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国家级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专业与美国特莱恩大学开展“4+0”中外合作办学。拥有《高等数学Ⅰ》、《数学分析》、《数值分析》、《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和《Python程序设计基础》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高等代数》和《运筹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
学院曾被授予“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省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党支部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在60多年的办学发展历程中,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了近2万名优秀毕业生,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教师风采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高级职称43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5人;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陕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11人;校级教学名师6人。
陕西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王磊教授(二级教授)
陕西省优秀教师 郭三刚教授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雍龙泉教授
学院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力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教学研讨、名师示范及教学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能力大赛、陕西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陕西高校青年数学教师讲课比赛以及校级讲课大赛等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3人次、省级奖励10人次、校级奖励15人次。
程小静(2014年校级
讲课大赛特等奖)
贾伟(2015年校级
讲课大赛特等奖)
鲁秋菊(2016年校级
讲课大赛特等奖)
刘莉君(2017年校级
讲课大赛特等奖)
高云(2012、2021年
校级讲课大赛特等奖)
高凯(2021年校级
讲课大赛特等奖)
陕西省大学数学课程
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能力大赛
二等奖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能力大赛
三等奖
全国师范生
数学创课大赛特等奖
陕西省高校青年
数学教师讲课比赛
二等奖
陕西省大学数学课程
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人才培养
Shu Ji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宏学启智,尚用求新”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善反思、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近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省级优秀教材奖1项。
学院坚持以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秉持“反思性实践”的教育理念,按照“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思考和实践后反思”的思路,依托“学校+学院+专业”各类实践教育平台及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体验性实践+创新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四年不断线的“五层次”渐进式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
★
学院秉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抓牢“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打造第二课堂,构建第二课堂育人新模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近几年,学院积极开展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学院共青团工作连续九年被学校考核为“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在深入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方面,数学1802班团支部被评为“陕西高校团建样板支部”,多个团支部被评为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会上,我院连年摘得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阳光体育项目总分全校前三的优异成绩。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多支社会实践团队被授予“省级优秀团队”、“校级优秀团队”,学院被授予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五四红旗团支部
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省级样板支部
十四届全运会志愿者
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
五四合唱
运动会
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
纪念馆
实践教学平台
Shu Ji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数学与统计、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工程等8个专业实验室,下设23个实验分室,实验仪器设备1600多台(件),价值10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1856平方米,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验室架构
云计算与大数据
处理中心
物联网实验室
计算机基础实训室
硬件实验室
学科科研
Shu Ji
学院拥有教育(学科教学(数学))和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等三个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汉中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团队以及校级“智能信息处理”、“运筹学及其优化”等三个科技创新团队。
近三年,获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到账经费180余万元;横向项目立项62项,到账经费720余万元;发表各类论文160余篇;授权各类专利20余项;获得科研成果奖16项。
专业名片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92年,是我校较早设立的工科类专业之一。1992年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1998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能够跟踪计算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完备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面向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需求,主要从事基础软件开发、数字产品开发、数据资源的收集与开发、新兴数字产业的应用、信息化教育与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1958年设立2年制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专科),1978年设立4年制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教育情怀深厚、师德师风高尚、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系统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在中学及教育机构从事教学、教研和管理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数值分析、复变函数、数学建模、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论、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中学、教育培训及教育管理等机构从事教学、教研和管理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2003年,属于数学类学科专业。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现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主动适应国家信息技术发展与产业需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系统掌握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信息处理、数据决策、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等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微分方程、数值分析、运筹学及其应用、数学建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Python语言及应用、数据分析、随机过程、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技术及应用。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从事信息处理、数据决策和工程计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等工作。
四、应用统计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应用统计学专业始建于2014年,属于统计学类学科专业。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现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统计职业道德,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熟练地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解释结果,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质量管理、数据分析以及统计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统计软件、应用回归分析、统计学导论、金融数学、抽样调查、随机过程、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社会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分析、统计调查、统计质量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五、网络工程
(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网络工程专业始建于2008年,属于计算机类学科专业。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现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的基础理论、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终身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企业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研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面向网络基础设施、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从事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安全防护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科学研究、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六、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是我校为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于2022年设立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良好的人文素养,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解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跟踪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从事人工智能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人工智能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最优化方法、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人工智能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就业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等工作,还可从事智能城市、智能金融、智能物联、智能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及相关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七、网络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
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为2022年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该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与美国特莱恩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施4+0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下一代网络”产业人才需求,系统掌握网络工程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安全防护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胜任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科技研究、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化网络工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科学概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网络编程技术、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与服务、Web 内容管理、Web 应用程序的数据链接设计、信息安全、高级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应用程序、人工智能与信息、移动应用程序开发、高级网络安全概念。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均在国内,亦可申请赴美国特莱恩大学学习。毕业授予陕西理工大学和美国特莱恩大学双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部署与运行、管理与维护、Web系统开发、网络安全防护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校友风采
Shu Ji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以其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开阔的进取精神,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涌现出了一批科技教育精英、基础教育专家和管理者,还有一批IT行业的领军者,为祖国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78级校友毕业40年返校合影
79级校友毕业40年返校合影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清华大学李海中教授(79级校友)
陕西万唯传媒有限公司
总经理 武泽涛(79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