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招生指南
夫史者,
所以记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
与夫事之成败得失,
人之邪正,
用以彰善瘅恶,
而为法戒于万世,
是故圣人之经纶天下,
而不患其或敝者,
惟有史以维之也。
《南山集·史论》--戴名世
一、院系简介
历史系成立于1988年,1999年改为历史与文化系,2002年与社科部、德育部三个机构合并而成立人文社科学院,2008年由历史学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整合成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6年7月,旅游管理专业调整至经济管理学院,单独设立历史系。近年来历史系以“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倡导“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学习型与和谐型的奋斗目标。经过全系教职工的辛勤努力,历史系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历史系现有教职工2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讲师10名,助教1名,具有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11人,现已形成为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院结构合理的颇具实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历史系设有历史学本科专业,现有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实践教学等4个教研室;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以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历史学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点。
历史系现有研究生48名,本科学生293名,先后培养学生3000多名,大多数都成为行业和单位的工作骨干,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展望未来,历史系将继续坚持“教学立系、科研强系、和谐发展”的办系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科研水平和优化教学质量为保障,以创建和谐院系为目标,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建成一个特色鲜明的“精致型”院系。
二、办学特色
1.开设历史基地班。根据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办学思路原则,在现有历史专业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强化专业知识,调整发展方向,依托人文社科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从2016年起开办历史学专业基地班,从学生中选拔有研究意向和潜质的学生,以更高层次的专业深造为目标,培养专业基础较为扎实,具有初步学术研究能力的人才。
历史系组织2017级中学历史卓越教师实验班分班面试
2.培养历史学专业卓越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历史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水平。在历史学专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加大专业选修课比重,夯实专业基础,重视师范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突出主辅修特色。促进最新知识、最新技术进课堂,逐步构建比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优良平台,培养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
历史系15级历史学专业同学赴法门寺博物馆进行专业见习活动
历史系教师带队赴甘泉高级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活动
3.加大校际合作,鼓励跨校选课,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积极开展国内合作办学,采用短期交流、“2+2”、“3+2”等多种模式,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的历史学联合培养学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运动会合影
红色历史宣讲团
辩论赛获奖合影
史学知识竞赛
三、专业简介
历史系设有历史学本科专业,现有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实践教学等4个教研室;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以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历史学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点;建成《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2门校级精品课程;中心专业资料室订有中、外文期刊80多种,藏书共计8万多册。
在教学方面,历史系以教育教学规律与本系教育资源相结合为出发点,坚持改革创新,已初步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在教学关系上,注重调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个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把握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两个重点;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开辟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两个课堂。全系现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延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获得者1名,“教授风采”讲课一等奖获得者2名,先后承担多项省校教改项目,曾获 “延安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3名,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梯队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近年来,历史系教师已出版科研专著10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权威期刊5篇,核心期刊30余篇;承担各类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政府社科基金课题7项,教育厅课题10项,横向课题9项,科研经费达200余万元;获奖论文2项。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名列我校的前茅。
在学生工作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中心问题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历史系先后获得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活动省级先进团队奖,延安大学大学生辩论赛连续四届蝉联冠军等多项荣誉。现有研究生48名,本科学生293名,先后培养学生3000多名,大多数都成为行业和单位的工作骨干,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四、名师风采
杜林渊,男,1970年10月生,陕西省吴起县人,中共党员,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历史学(考古与博物馆)硕士学位。延安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和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陕北古代堡寨功能变”(项目号12YJA770012)以及陕西省社科、教育厅、延安大学、延安市等各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并撰写了《大百科全书·考古文博卷》(第二版)石刻目中的22个词条,在《考古》《文物》《宗教学研究》《考古与文物》《CHINESE ARCHAEOLOGY》《江汉考古》《东南文化》《学术探索》《北方论丛》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南匈奴墓葬初步研究》一文2009年获“陕西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参与了国家文物局十三五规划项目 “河套地区先秦时期生业研究” 子项目“先秦时期陕北地区的生业研究”以及陕西省文物局项目“延安芦山峁史前遗址考古调查与勘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吴堡后寨子峁遗址”、“ 安康石泉马岭坝遗址”、“ 秦直道考古遗存调查与发掘”、“ 陕西靖边杨桥畔汉代墓葬发掘”等考古发掘项目。
张小兵,男,1962年2月生,陕西宜川县云岩镇张家村人。陕西省政协委员, 延安市政协常委,民盟延安市副主委,延安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历史常务学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张小兵教授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延安大学任教,从事历史教学工作。曾赴西北大学进修深造、作南京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
1988年参与创建延安大学历史系。2008年至今担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张小兵教授发表学术文章70余篇,陕北文化的著述有:《圣土沧桑》《陕北历史文化述略》《陕北历史文献撷粹》《定边人物》《长天高歌》等专著。《陕北文化论丛》4卷《陕北禁忌风俗文化》(科学出版社)等。
曾主持:延安市博物馆(民俗单元)布展方案制定、延安革命旧址布展提升对策研究、《延安通史》编撰
主讲课程:《陕北历史文化》《陕北民俗文化》
对外交流:《陕北民居文化》
现场教学:《杨家岭轶事》《宝塔山上说延安》
五、知名校友
姚远,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军工文化首席专家;北京神剑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军工文化》杂志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在全国多种报刊媒体发表多种体裁文章150多万字,出版有散文、小说集《草根流年》,企业专访、报告文学集《天之舞-中国航空工业高端访谈录》以及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光》《逐梦之旅》,个人传记《关桥传》《王小谟传》,电视剧本《遥指苍穹》(与刘凡君合著)等,其中《遥指苍穹》荣获首届中国工业文学大奖赛剧本类三等奖和网络人气奖。
招办快讯
有你一切想知道的
回复你想知道的关键字
-立刻获取最新信息
更多资讯,敬请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