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转型发展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建设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转型发展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建设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我校建设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我校晋升为本科院校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学校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按照教育部批复的“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着力推进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主动融入本地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建设,提高了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

转型发展篇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我校不断转变办学指导思想,采取多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确立应用型转型发展办学指导思想。我校办学24年来已形成了轨道交通类、电气信息类、经济管理类三大专业群,尤以已开办12年的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最为突出。学校升本以后,为加快推进向应用型办学定位的转变,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发展,结合本校实际确立了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在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上,坚持“彰显特色、系统集成、合众举一、各尽其能”。就是为适应国家轨道交通发展战略和陕西加快推进关中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对人才、技术的需要,坚持以特色办学、以特色办专业,构建轨道交通学科专业体系这个大系统,集中全院各种资源支撑轨道交通大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各专业在此基础上寻找本专业新的突破点,并侧重于应用型、开发型科学研究;二是体现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坚持“特色为本、理论为基、实践为要、能力为重”。强调特色、理论、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基本的规范要求,使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优势和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知识构建、能力培养上达到具有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创业精神的高质素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的确立,引领着学校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张晋生校长在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上讲话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对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该校采取多项改革措施,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自编教材,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改革,加快内涵建设,着力探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主要做法:一是突出能力培养,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40%;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践模块,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国家对行业准入方面的课程融入教学体系。二是在完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大课程设置的自由度与灵活性,如专业方向课的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等由各专业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自行确定。三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校期间部分学生可转换专业。四是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设置第二课堂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够第二课堂规定学分方可毕业,同时对于学生获得的第二课堂学分超出部分可冲抵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教育公选课,实现了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有机结合。五是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并把“双证书”制度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将相关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直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很好的适应了生产一线对岗位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要求。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升本以来,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动产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中俄合作模式。中俄模式是在“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的组织与合作下,旨在落实中国“一带一路”以及高铁“走出去”等重大战略,推动中俄高校之间的合作而建立的。“联盟”得到中国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和俄罗斯交通部、铁路运输署、铁路总公司等中俄两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2015年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成为该“联盟”院校。中俄开展合作的主要内容有:联合开展国际化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中俄高校学生互派与交流,开展短期研修、实习和文化交流;组织学生赴俄罗斯交通大学对口专业留学深造;开展中俄高校教师互派交流与培训等等。同时,联盟学校还将共同开展境外办学,实施中非、中美、中欧等境外办学项目,加强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当前,学院正在筹建“中俄交通学院”。

中兴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快构建校企共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模式,学校与中兴通讯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独立的二级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开展的项目:一是根据职业岗位素质标准,双方共同制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开发新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一步到岗;二是专门为中兴通讯公司开设教学班,为公司定向培养人才;三是中兴通讯公司接收该校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四是双方组成混编师资队伍,互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培训,并共同开展合作研究。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校企合作企业方中兴通讯验收课堂教学情况

创新基地模式。创新基地模式是基于在本校建立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该基地是陕西省高校中第一家“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主要开展“智慧校园、智慧交通”应用创新项目的研发。基地根据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紧跟ICT市场前沿技术,开展大型综合项目实战、实训项目开发;对学生进行专业设计、工程应用等进行指导;企业预研项目由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成果先在学校内部平台实验运行,逐步向社会进行应用推广;基地引入企业职业认证机制,学生除需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并通过企业相应的认证考试,获得中兴认证证书。

订单班与企业人才培养基地模式。学校与多家地铁公司合作建立了“电客车司机订单班”、“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订单班”、“轨道机电技术订单班,以及中铁电气化局“四电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中铁通轨道工程类人才培养基地、中铁建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有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学校领导在西安地铁一号线跟踪调查在此就业的毕业生工作情况

——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操作平台。学校以企业行业生产一线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为导向,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动手操作平台。近三年中,投入8000多万元新建了2.3万平米的实验实训中心大楼,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了1.6万平米科技中心大楼。新建有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8个,下属实验室49个、实训室20个。学校目前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基地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此外,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个。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动手操作条件,适应了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服务社会篇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应用型普通高校应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近几年,该校以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立足服务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办学取得的成果、培养的人才成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力量,为陕西“追赶超越”加油助力,体现了该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毕业生主要面向陕西地区就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该校2015—2017届毕业生就业人数为7636人,其中在陕西地区就业人数为5180人,占已就业人数的67.84%。2015——2017届毕业生在陕就业分布表: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2018年我校又有6名优秀毕业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西部计划”,分别到周至、麟游、商南、西乡、长武、西藏普兰等地的基层岗位就业,自愿把青春奉献给贫困地区的建设事业。

经学校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从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看,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性、管理性岗位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不少毕业生已晋升工长、站长助理、列车长、主管、项目经理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他们在适应能力、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及职业道德方面均表现较好,整体素质较高。

——校内实训基地向地方行业企业开放服务。我校在校内建设的实训基地,除供本校有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外,实训基地所有设备向社会相关行业企业开放、服务,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社会上轨道交通、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企业培训职工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如:轨道交通通信平台,被陕西省总工会、中铁电气化局及西安电务工程公司确定为职业技能大赛场地和职工培训基地,年培训员工800人左右;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接待了陕西省连续三届轨道交通职工"西安电务杯"职业技能大赛,成为该赛事的固定赛场;轨道交通信号连锁平台,被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务工程公司确定为职工信号技术培训基地;学校将内燃机车改装成的电力机车,已接纳多批次地方铁路上岗员工上机车进行实训操作。我校实训基地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开放、服务,不仅降低了有关企业新进员工培训成本,也避免了企业在运营实场带电培训职工的危险,保障了新进员工在培训中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正常运转。同时,在企业对新进员工培训中,我校相关专业学生也参加实地观摩,使得学校与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电务杯"技能大赛在该校轨道交通综合基地进行

——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该校不断强化教师科学研究与科技产出导向和激励机制,在对教师业绩评价和奖励方面,加重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权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科技活动,促进应用型科技成果开发、转化与推广,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近三年中,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我校取得成果除4个项目转化至部队外,有14项转化至陕西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些成果中,学校独立研制的《便携式三电极碳弧焊机》、学校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一种风动隧道除冰装置》、与中铁宝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的《长距离钢轨探伤检测仪》,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已分别用于有关企业生产中;由西安千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委托该校承接的出口俄罗斯的《高铁动车遥控智能上水装置》项目,已通过技术评审并在该校完成制作,标志着该校的研发工作已跨出国门,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浪潮中;学校与陕西世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电压同步箱》研发项目,已用于西电公司高压电器研究院;学校与西安欣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定向声学非致命性武器》已获得一定收益;学校独立完成的《内燃机车改装成电力机车》实例机车,属国内首创,现除用于本校有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外,还多批次供本地有关铁路企业员工上机实习,并已与三家教学单位洽谈了技术输出;学校还有多项成果参加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实现成果间接转化。此外,学校取得的《列车运行控制监控装置》、《一种新型铁路信号模拟测试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定向款小天线》、《轨道机车内抗电磁干扰笔记本电脑装备箱》等科技成果,均在本校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应用,不仅激发了教师、学生科技创新动力,也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学校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

目前,学校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东车辆段正在合作研发的项目有:滚动轴承故障声学检测装置、铁鞋定位系统,将对行业的技术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学校还与陕西铁路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西安千方科技发展公司、中铁通轨道运营管理公司、中铁建十九局六公司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研发协议。

——校地合作助力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服务。该校在转型发展中也非常重视与地方区县合作,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和服务区县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对社会的贡献率。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我校与周至县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

学校在周至县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多次选派多名干部、教师赴周至县为当地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举办《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班,提高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举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高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班,除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外,还安排有计算机、陶艺等技能的培训,共计培训高中毕业生500人。与周至县职教中心联合,从完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交流、实践技能操作、管理、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当地农村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促进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联盟,助推周至电商产业发展。

学校与鄠邑区经济贸易局合作,为该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小微企业主举办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班,使他们在电子商务脱贫攻坚中发挥引领作用。培训班主要讲授互联网创业基础知识与电子商务项目实践、网销产品选择与社群建立管理、电商营销与谈判、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等知识和实训操作。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我校与鄠邑区共同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学校还与鄠邑区政府共同举办了2017年鄠邑区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暨 “复兴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学校在鄠邑区青年创业园创建了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双方利用各自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对接,不断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该校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继续促进特色专业内涵建设,正在加大教育教学改革与办学条件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主动融入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社会广泛认可的应用型高等院校而不懈奋斗。(文 / 峭中舞 图 / 李旭龙)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策 划:新闻中心

编 辑:袁玲玲 杨沫晗 王 鑫 高 靖

审 核:李若冰 李旭龙

出 品:融媒体中心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陕西本科院校-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转型发展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