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我们来啦!

西北工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印度洋,我们来啦!

西北工业大学

海洋,有着怎样的魅力?

弄潮儿当向潮头立

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些激昂又豪迈的词句

是人类对于征服大海顽强信念的写照

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海洋

总是吸引着我们去追寻去探索

西北工业大学

此时此刻

正有一艘中国科考船

行驶在苍茫的印度洋上——

“向阳红01”

2020年12月16日从厦门启航

参航成员共54名

西北工业大学有两名师生参与其中

来自西工大航海学院的李紫鹏老师和黄春龙同学,于东经90度北纬1度向大家发来问候~

左为黄春龙同学右为李紫鹏老师

这项核心技术,由西工大人参与研发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球物理团队组织实施了本次科学考察。

2021年新年伊始,正在执行印度洋岩石圈构造演化科学考察航次的“向阳红01”科考船传来捷报——中国科学家已顺利投放海底地震仪阵列,并首次成功布放洋底综合观测潜标,初步查明了沉积层厚度和莫霍面深度,实现了海底浅层向壳幔深层的综合性探测,为探索印度洋海岭的地球深部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观测资料。

西北工业大学

勘查现场

本次成功布放的洋底综合观测潜标,就是由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海洋声学信息感知”科技创新团队,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一起联合设计研发的。李紫鹏老师和黄春龙同学,都来自这个团队。

这枚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潜标,位于印度洋的山脊上。

据团队李紫鹏介绍,为了覆盖全部水深,承载不同水深的压力并满足数据精度的要求,潜标上分别挂载了三种不同的水听器,以期获得高质量的监测数据。

西北工业大学

潜标出水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印度洋的探索和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科学家对海洋生态环境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印度洋的探索逐渐提上日程。

“欧美国家对于印度洋的研究起步较早,”李紫鹏老师说,“本次科学考察获取的科研数据,将为我国科学家开展印度洋海域的环境研究奠定基础。”

中暑、晕船......什么都阻挡不了一颗向海之心

对于这次航行,李紫鹏老师和黄春龙同学满怀珍惜和敬畏。

“国家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就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非常辛苦,但能为科学探索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看到自己参与研究、亲手布放的潜标,性能良好,圆满完成了任务,两位师生内心的满足感不可言喻!

西北工业大学

赤道附近烈日灼灼,李紫鹏老师正在准备潜标的布放

西北工业大学

深夜海潮翻涌,李紫鹏老师和黄春龙同学一起连接深海潜标

西北工业大学

科学家们雨中回收潜标

然而当一名合格的出海科考队员远比想象中要难:扎实的专业知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良好的动手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

神秘的海洋并不只有诗情画意,波涛汹涌的大海孕育着巨大而神秘的能量。

海上风浪变化大,两位师生和其他队员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程度的晕船。赤道附近天气炎热,白天在烈日炎炎的甲板上作业,极易中暑和晒伤。

不仅工作环境恶劣,突发状况更是险象环生。马六甲海峡是海盗频频骚扰的海域,当船舶经过马六甲海峡时,为了防止海盗登船,船员还需24小时轮流值班观察海面异常。

虽然困难重重,但坚韧乐观的西工大师生还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专业技巧一一克服了困难。只要收到任务,他们就依然是那个样样都会操作、站在一线的“硬汉”。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李老师手机镜头所记录的海天风光

在船上最想念的是肉夹馍和冰峰

此次航程预计60天,队员们的农历新年也将在返程的旅途上度过。

想必大家一定跟小编一样,对两位师生漫长的出海之旅充满好奇——防晕船有技巧吗?在船上的日子是不是天天都吃海鲜?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只有工作和看海?

李老师分享了一个防晕船的小技巧:不同部位船的摇晃程度不同,离船舱底越近、越靠中间的位置越稳。因此海上风浪大的时候这个位置的房间十分吃香。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船上的工作餐也是比较丰富的,每餐必须保证有肉、蔬菜和水果~

另外,科考船不是渔船,还是以吃船上的补给为主啦!“我下船的第一件事是去吃肉夹馍、喝冰峰!”李老师已经列好了回陕食谱。

至于船上的休闲时光,可谓“孤独的日子里也能开出一朵花来”。科考队员在航渡期间会稍微轻松,有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海上生活方式,看书、文体活动、健身等等。

西北工业大学

时刻保持身体最佳状态的李老师

西北工业大学

书虫黄春龙同学

工大青年好志向

不爱浅滩爱海洋

队员名片

李紫鹏,西工大航海学院教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声学信息感知。博士期间作为系统保障人员随远望七号出海进行远望七号船的首次海试。

西北工业大学

黄春龙,西工大航海学院在读水声工程专业博士,师从杨坤德教授,先后四次参与大型海洋声学调查航次。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简介

“海洋声学信息感知”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于2015年,2017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是一只体现“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航海精神的优秀团队。

团队以马远良院士、蒋兴伟院士为团队顾问,杨坤德教授为团队负责人。此外,还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形成了老中青年龄梯队合理、专业方向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

近年来,团队依托“海洋声学信息感知”首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大专项、预研重点项目、基础加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担任国家重大专项海洋调查航次技术首席7次,先后获批千万级以上项目7项,授权专利8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出海,出海!

神秘的海洋

等待着我们

解答自然的未知谜题

西工大人不畏艰难

充实而快乐着……

青春无畏,“拼”字当头

徜徉于汪洋之中的浪潮,正等着与工大学子共舞

特别鸣谢:航海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往期精彩:

立功!“长五”给西工大来信了!

点赞!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选!

版权所有

策划丨赵珍 李娅

文案|张懿萱

图片|受访者提供 央视新闻

审核| 孙华强 杨坤德 付怡

责编 | 雷军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陕西本科院校-西北工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北工业大学-印度洋,我们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