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峥嵘岁月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院举办了第二届学院创意设计大赛暨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自4月26日大赛启动以来,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各系平面设计类、诗歌朗诵类、手绘设计类、文学写作类参赛作品共510副,参赛作品以多种形式、多维视角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同时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13名。
请大家跟随小编一同欣赏获奖作品的风采吧!
平面设计类
二等奖
作品:《建党百年》
作者:刘 忻
数字信息技术系2020级动漫设计
三等奖
作品:《百年建党谱》
作者:刘一鸣
数字信息技术系2020级动漫设计
三等奖
作品:《强盛中国 幸福中国》
作者:辛 欣
文化传媒系2020级视觉传达
诗歌朗诵类
二等奖
党治伟文传系2019级主播1班
二等奖
张李娜文传系202级主播2班
三等奖
姚 远文传系2020级主播2班
手绘设计类
一等奖
作品:《建党百年》
作者:雷舒乔
数字信息技术系2020级动漫设计
二等奖
作品:《献礼建党 欣欣向荣》
作者:刘政文
公共事业系2020级学前教育5班
三等奖
作品:《红航百年》
作者:朱霞
文化传媒系2020级广告设计3班
三等奖
作品:《建党一百周年共抗疫情》
作者:孟擎阳
文化传媒系2020级室内设计1班
文学写作类
二等奖
作品:《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马苗
艺术系2019级高铁乘务1班
西花厅的海棠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爱这海棠之人,不觉已走了十二载。花下老者倚枝闲坐,落花点染她的华发,花香浸染她的衣衫,她只道:
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你住了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
垂垂老矣,往事如烟,不曾记得有什么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独那一段金戈铁马、冰河入梦的颠沛生涯,却被封封岁月染黄的简简书信,写下了她与他的芳华。
书信之中,他化名为鸾,她便随他起名为凤。
遥记得相识不久,鸾便远赴巴黎勤工求学。两人时有鸿雁往来,在一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鸾写道: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这是一句怎样的情话呢?国破硝烟山河在,何处啄泥筑简巢?他不能承诺一世的安稳度日,更没有莺歌燕舞人约黄昏,他所能想到的,便是在革命的浪潮之中,相知相伴,共赴黄泉。
凤自是欣喜,也读懂了鸾。她知道,他的一生,便是革命的一生,是无尽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一生,她自是愿意,与他共度。这,不单是为他,也为不负自己一路苦读的家国情怀。
三十三年,七十四封书信,十万余字。这便是硝烟战火之中,他给她最好的浪漫,也是他留给世人,那段激情岁月最美的爱情。
可他终究是食言了,却是天底下最美好的食言。他不曾与她共赴断头台,因为他们投身一生的事业,成功了。自此,他们有了国,这才真的有了家。
可这又是当真的食言。
当脉搏监视器画出一跳线时,他走了,她被医护人员扶着,生怕她会跌倒。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她哆嗦着双手摸着他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道:“你走了……”
在给他的花圈上,她写道:悼念战友。
这份爱到最后,一个沉甸甸的“战友”,何其无私,又何其浪漫。
她回过了神,像是做了一个长梦,又像是有人在她眼前脑海放了一出电影,总之,她的眼前又浮现出了他的影子。她抬手捡起落在自己身畔的海棠,捧在手心之中。这花生的绚烂,姹紫嫣红,却又称为“解语花”,倒是寄了离愁别绪。
当年此夕,多少鸾凤杂云霞。共拥飘摇倦伯,来作人间英杰,王谢旧名家。
鸾与凤的一生,是久久不会被世人遗忘的一生,他们有着令世人感慨万千的名字——周恩来与邓颖超。
三等奖
作品:《京味年中品中国》
《京味年中品中国》
赵子斌
艺术系2019级空乘
有人说春节的北京是一座空落落的城市,北漂的年轻人都返了乡,进城务工的人也都兴高采烈地携带着年货踏上归途,但北京绝不冷清,它用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四海八方的旅人趁着长假一睹它的风采。
而我,便选择在这岁末寒冬,走进首都,一窥它的繁华。
随着长长的人流鱼贯过了安检,天安门城楼赫然耸立在我们面前,它没有因着岁月而失了颜色,反倒在时间的洗礼下而越发光艳。红色的城墙,金色的瓦片,十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正中是毛主席的画像。毛主席的双眼炯炯有神,正注视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中国。
“Long live chairman Mao!”
这句话是我父亲唯一还说的上嘴的英文,心中的敬爱之情、一个时代的记忆烙印可见一斑。
天安门广场,多的是携家带口的游人,他们热烈地为孩子讲述着那一段历史,孩子点着懵懂的头,半是赞叹、半是好奇;这里也有许多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他们正用自己的镜头,用影像记录一个时代的华章;这里还有不少其他肤色的外国朋友们,他们哈着白气,兴奋地与同伴介绍着他们所了解的中国历史。
我们在人群中穿行,挤过一个个兴致勃勃的游人,只为更近地一睹天安门的风采。在这零度不到的大年初二,满心热血,也就不觉得冷了。
在一个老北京人的指导下,我们辗转去了地坛公园,地坛依傍着雍和宫,一边庙会、一边上香,都是寄托新年美好愿景的地方。
庙会之中,最开怀的当属孩童,他们好奇地凑到一个个小铺子前,渴望地盯着地道的北京小吃,也好奇地打量着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无论是驴打滚还是茯苓饼,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一个折纸手工品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只听见摊主手持着花花绿绿的手工折纸热络地像人群讲解着,“这是横翻,这是竖翻,这是手翻……”,在她的演示下,手中的折纸造型千变万化,人群也爆发出一阵阵喝彩。
喝彩声背后,是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腔热爱与传承。时代留下的,是我们格外珍惜的财富,时代没有留给我们的,便是我们携手打造的。
父亲那句年代感极强的“Long live chairman Mao”,伴随了他曾经的学生时代,而伴随我成长的却是那么一句自豪的“Welcome to Beijing, welcome to China!”
这句话,自然是说给全世界的。
三等奖
作品:《我想出去看看》
《我想出去看看》
邵平平
公共事业系2019级小学教育1班
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四十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
他告诉我可以骑上:牛,驴、骡子、自行车。
五十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
他告诉我可以骑上马车或者自行车,
还有轿车和没有轨道的电车。
六十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了,
他告诉我可以骑马车、坐大巴,
还有地面下的“铁皮蛇”。
七十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了,
他告诉我可以骑自行车
或招手打个出租车。
八十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了,
他告诉我可以骑自行车,
坐火车、飞机,打个出租车。
九十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了,
他告诉我可以坐火车、骑摩托、坐公交,
还可以坐着我家的小轿车。
新世纪零零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了,
他告诉我可以骑摩托、坐汽车,
还可以坐着和谐号在地下穿梭。
一零年代的我好想出去看看,
但是,我要怎么去看呢?
对了,他告诉我了,
他告诉我可以骑上小黄车、电动车、还有……
哎呀!海里游的、陆上跑的、空中飞的都可以带我出去了。
这些作品以诗画言志、以歌文咏怀,热情讴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充分展现了青春心向党的高尚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陕青院的小伙伴们也太优秀了吧!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出品丨青媒工作室
资料来源丨
教务处
文化传媒系
资料整理丨李文霏
责任编辑丨贺鹏江
网络编辑丨贺鹏江
审 核丨张晓娟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