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简笔画:清朝天安门的历史_天安门简笔画

天安门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称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

  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195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天安门简笔画:清朝天安门的历史

  明、清两代都把中央最重要的衙门设置在广场两侧。明代时东边是礼部、户部、吏部、宗人府、工部、钦天监等;西边有指挥军事的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和特务机关锦衣卫。清代西边改设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多为当时的司法审判机关。

  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称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皇帝平时一般不走天安门。只有每年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此外,明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15] 皇帝只有每年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足见其在统治者心目中显赫的政治地位。

  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每逢殿试后的两天,皇帝召见、传呼新中进士们的姓名,这叫“传胪”。考中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插上金花,身披红绸,骑马游街,以谢皇恩。天安门唯独皇帝可以出入,而且只能出入喜事,绝对禁止出入丧事。

  天安门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进行过一次大的重修。不过,它的辉煌在清末随王朝一起败落,清代末年,由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入,天安门也遭到了蹂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此后,天安门城楼上长满蒿草,荒凉破败下来。[18] 1952年修缮天安门时,还在城楼西边的大梁上取出3颗带有英文字母的炮弹![4] 此后,天安门城楼上杂草遍布,满目疮痍。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儿童画-简笔画-天安门-天安门简笔画:清朝天安门的历史_天安门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