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从表面看是不讲“画理”、“画法”的。儿童画在造型上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在色彩、构图、表现技法和创作过程等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整体感觉具有天真无邪、幼稚可爱、自由浪漫、随心所欲,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
实际上儿童画创作有规律可循。
一.儿童画不讲理的“色彩”
儿童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儿童画有着我们成人想象不到的美丽的色彩和图画。儿童画是儿童表现自我、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儿童画的色彩与儿童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借色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一堂“太阳公公”美术课上,曾有一个小朋友把太阳画成绿颜色,通过了解原来这位孩子的妈妈是位环卫工人,他希望太阳温和、凉爽些,这样让他的妈妈在夏天工作起来不再那么辛苦。
儿童比成人更加注重感知觉,在进行儿童美术教学的过程,我们应该是注重这种感知觉并加以引导,使孩子们的作品能够表现内涵更深刻。
儿童画用色大胆,有着强烈浓重的色彩,更具有主观性,不必按照固有色来进行训练,巧妙运用色彩冷暖、相近色、类似色、互补色关系,把各种色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红绿相间、黄绿相映,对比中求和谐。我们在把握好色彩基本理论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儿童画的色彩。
二.“不讲理”的儿童画构图
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儿童画构图形式具有极大随意性特点。它超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儿童画是非“学院”派的画派。
儿童画构图与其他画相比,有着不同的构图特征,儿童画构图常以画面中心为作品的核心,有一种向心的聚合力。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 , 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主体式、满天星式、排队式和遮挡式等几种类型。不同的分布方式有严密的直观特征,反映了儿童空间感念的不同水平。
无论有多少种构图形式,儿童画构图总体要求饱满、多样统一、和谐安排,同时注意形象的主次关系。而在我们的儿童画实践教学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儿童画时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构图上,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每次都强调构图的方式和方法。
特别是“吹点画梅花”“儿童命题画”“儿童想象画”等节教学内容时,让他们注意线条的疏密,物体的大小,空间的关系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专门让学生探究不同的构图形式,找到共同规律。最后学生都养成了很好的绘画习惯,即是着眼整体、突出主体、丰富层次。
三.“不讲理”的儿童画造型
造型是反映儿童画特点要素之一。儿童画物体造型特点是不求形似,是孩子无意识的审美感受。
不同性格的孩子展现的作品风格是不同的,或粗犷或细致或柔美或幼稚,有的画面形象大,有的形象尖刺,有的形象稀奇古怪,不同的风格体现不同的美感。
在儿童画造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转变他们的绘画观念和思维模式,力求“舍弃形而求其神”。概括性的造型,求全求大的审美意识在儿童画中常出现。为突出人物个性,不惜将人体比例缩为四个头高,体态横向夸张。
另外,在幼儿园不能教授儿童简笔画,而必须用儿童画代替死板、造型单一的简笔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创造出不同的优秀作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强调形象造型形式语言即点、线、面在画面中合理的运用。
四.“不讲理”的儿童画表现技法
从材料来说,儿童画除了油画棒和蜡笔外,还可以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水彩笔、彩色铅笔、中国画颜料和丙烯颜料等材料作画。表现的纸张材料有:素描纸、刮画纸、砂纸、牛皮纸、色卡纸等。比如:刮画结合版画的特点,表现动物的肌理效果。
从表现手段来看,有油水分离法、模版作画法、遮挡法、点彩法、拓印法、分层法、厚涂法、铺盖表面法、刮画法、中国画(勾皴点染)、拓印、合印、喷洒、撒盐、渐变、粘彩等丰富的表现技法。
无论是哪种表现技法,都离不开表现内容的制约。比如:用吹塑纸版画就不能表现雾雨蒙蒙、浪漫的情境效果,它更适合表现略粗犷一些的内容,不太适合表现细致的情节。
现代儿童画还有一些综合材料在创作中的运用,可以借助泥石、线绳、塑料金属、植物、种子、布料、树叶、动物羽毛等各种自然物体、生活用品和废旧材料。虽然儿童画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但是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情节表现,儿童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充满童心和活力才是其灵魂所在。
童画是孩子心理成长的足迹。作为未来的幼教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儿童画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儿童画的表现特征和儿童学习儿童画心理发展规律,理解儿童画的“不讲理”,不能一味用成人的标准“像不像”去评判一幅儿童画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