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途经,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儿童美术并不了解。关于很多基本问题,如:儿童美术到底学什么?学画画有什么作用?到底是否应该报培训班以及如何选择,等等都存在困惑,下面将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儿童绘画就有了自己的研究历程,研究者发现儿童绘画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涂鸦期、图式期和现实主义期。
涂鸦期的儿童年龄特征是2-4岁,这一时期的绘画表现是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图画,处于涂鸦期的儿童会非系统性的重叠乱涂,画面中会出现大片的线条和封闭的形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涂鸦绘画表现为无意图的和无预期的视觉性动作记录,是由胳膊、手腕和手的机械结构所决定的。
图式期的儿童年龄特征是4-9岁,具体细分到4-7岁属于图式前期,7-9岁属于图式期。说到“图式”,它其实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最初是由康德提出来的,后被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赋予了新的含义。图式指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并且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起来。4-7岁儿童处于图式前期,这一时期是符号表征的早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慢慢开始出现人物的基本造型。而7-9岁儿童处于图式期,这一时期是符号表征的继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绘画会出现人物、事物、构图和颜色方面的图式特征。
现实主义时期的幼儿年龄特征是9-13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绘画更注重细节的描绘,儿童的绘画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并且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形式来表征人物、事物和环境。这一时期的儿童绘画更为写实,具体体现在可以描画现实中的细节,比如假若只能看到远处物体的一部分,剩余的一部分被近处的物体挡住了的现实情形时,大多数儿童都会采用遮挡或者部分遮挡的绘画技巧来表现。
儿童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有一定的联系,大多数儿童的绘画发展都遵循可以预期的发展过程,这就为教师指导儿童绘画提供了很好的出发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幼儿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特点,为幼儿提供尽情涂鸦的工具和环境,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每一次表达,支架式的实现幼儿绘画水平的提升。
一、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绘画机会
为涂鸦期的幼儿提供绘画机会很重要,因为幼儿都喜欢这种纯表现的和含有运动经验的活动。教师应该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绘画工具,如:多种触感的作画工具,不同材质的绘画纸张,以及愉悦宽松的绘画空间。如:用树枝在沙地里涂鸦,用毛笔在宣纸上泼墨,用手指沾满奇特的颜料创造一副属于自己的抽象画。表达,体验是幼儿园绘画活动永远的主角。
二、尊重幼儿的命名涂鸦
命名涂鸦是儿童为涂鸦“造名”或者命名的现象。在命名涂鸦中,幼儿开始逐渐探索将现实世界融入绘画的过程。每次绘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绘画作品,充分表达自己的作画意愿,这是幼儿整理绘画思路的过程,也是同伴之间相互学习模仿的过程。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尊重幼儿的每一次表达。
三、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是美术能力发展的基础,想象和创造是艺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幼儿的想象力也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基础上的,我们除了要保护幼儿的想象力以外,更要为幼儿提供积累生活经验的机会,期待幼儿每一次天马行空的想象,带领幼儿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
儿童绘画发展大致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无意识涂鸦期、涂鸦期、象征期和图式期。
一、无意识涂鸦期(1.5~2岁)
孩子多大可以学习绘画?
答案:能握笔就可以开始绘画启蒙了,就是大概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
这个阶段虽然算不上艺术表达,但孩子已经开始从中获利了。
1.肌肉锻炼
画画是一种肌肉运动。通过不断挥动手臂重复往返地涂抹,孩子的肩部、手臂和手指,以及“眼、手、脑”协调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2.最早的创造
用笔留下痕迹,算是孩子最早能自主完成的创造。这时候,孩子因为无意识而无所畏惧,在随意的涂抹中,孩子会获得很大的愉悦感、掌控感。而这些感觉,就是孩子产生绘画自信的种子。
只有一点,万一孩子画花了你的墙,千万别责备他。
二、涂鸦期:2-4岁
等孩子过了两岁,画画主要还是一种肌肉运动,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开始有意无意地,想通过绘画来表达点什么,这时候孩子就进入到了涂鸦期。
涂鸦期孩子的画有两个特点:
特点一:孩子画画的状态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会从无规律和无法控制地画乱点、乱线,到能画出有一定掌控力、有一定方向的线;接着,再能画出封闭形状来.
特点二:孩子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比如能给自己的画取名字,或者告诉你他画了些什么。
这个阶段孩子大部分的涂鸦,你可能完全看不出来到底画的是什么,就是一堆无规则的点、线、圈等等,但对于孩子,它们却是有意义的。
其实只要没有外界干涉,孩子画的是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内心的情感与感受,以及当下的身心状态。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做什么?
1. 在涂鸦期,不去干扰孩子画画,就是在开发他的绘画潜力。
什么叫干扰?
我举一个例子。几个孩子在一起画画。一个孩子整个手掌抓住笔乱涂,家长马上制止,还说“你握笔的方法不对,看哥哥怎么拿笔的,看哥哥用的什么颜色?”这就叫干扰。
2. 做好物质准备,氛围营造。
三、象征期:4-7岁
这是开发孩子绘画潜力的关键时期,大概是四到七岁。
孩子会开始用一个事物象征另一个事物,比如画一个圆圈说:这是我妈妈。孩子这是在锻炼如何使用绘画这个工具,更好地表达自己.
象征期孩子有两个特征:
1.孩子画画主要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会总去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只画出心中重要的部分。
比如,你可能见过孩子画人,大大的脑袋,没有身体,下面直接连上手和脚,我们把这叫做蝌蚪人。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心里,手脚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身体,所以就会这样画。
这个阶段,孩子的画往往就是这样比例失调或者不完整的.
2.画和真实生活开始有了联系 .
画里更多地出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别是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物。
这个阶段可以做些什么呢?
1. 不要刻意引导孩子做细致的物体描绘。
孩子在这个阶段,画的是头脑里的印象,不是事物真实的样子,要求他们按照成人的方式仔细观察,再比较准确地画出来,是很困难的。
我会建议你这样引导孩子,不要说观察,而是让他们去触摸和感受物体,比如说:“你可以摸摸这片叶子”。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们写实的能力和兴趣自然就能提升,你完全不用着急.
2. 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生活体验,反向激发孩子的绘画表达。
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去玩耍,去旅行,去看展览,或者一起阅读绘本,这些都能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激发绘画的热情。
四到七岁的孩子,应该都在上幼儿园,有些地方,可能会教孩子一些模式化的绘画方法,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约束。
你很难控制这些因素,但可以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比如在这个阶段刻意增加孩子自由绘画的时间。
四、图式期:7-9岁
图式期是一个过渡期,承接着象征期和写实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从凭主观印象画画,逐渐发展到可以真实地描绘现实。
这时候的孩子,能逐渐理解事物间的真实关系,画画开始有了一定的空间意识。他们的画里常常会有一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基底线.
另外,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有意识地去构图、塑造人物、描绘事件,画出的画跟真实的生活更像了。
在这个阶段,家长除了要鼓励孩子多画,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更多体验艺术的机会,增长孩子的见识。比如带他们多看看艺术展览。
如果前三个阶段孩子有过充分和自由的涂鸦,一般来说,到了图式期,孩子就可以在画印象和画真实之间自如切换,画画更能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
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和教师仍然弄不明白。
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儿童从出生大约到10岁左右,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
儿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尽管每个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各个阶段总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也是按一定轨迹发展的,虽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
对儿童来说,保持情感和智力的均衡是很重要的,如果儿童的表现力有受到约束的迹象,而他的智力发展已到相当高度,则需要给予均衡发展的机会,美术教育将有助这方面的调节。
马健翔是个聪明的男孩,从小喜欢画画,他把画画当游戏,上图是他2岁时所画的人,表现了他的认知能力,他已知道人的头上有眼和嘴,还知道身体有手和腿。
上图是一个6岁男孩画的创作画,表现3个游戏的孩子,他的绘画表现力仅相当于3岁儿童画的“蝌蚪人”,在大大的脑袋上长出手和腿,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幅画,可以看出画的是3个不同动态的人,有的人蹲着,有的人站着,有的人正准备跑。从这点看,这个6岁儿童的智力水平和表现力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上图是一位16岁的患重度智力障碍人士所画的画,他的智力不足3岁儿童的水平。
丁昕的父母是美术学院的教师,丁昕从小在绘画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尽管丁昕的绘画可以说是同龄儿童中出类拔萃的,但他发展的进程并没有超出一般人发展的规律。
丁昕的这几幅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上图为18个月涂鸦期的绘画
上图为4岁象征期的绘画
上图为7岁意象表现期的绘画
上图为10岁画的写生画,才完全进入写实期。
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和快慢。
因此,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
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拔苗助长”。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
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常通过画画记录生活中影响情绪的事情,如愉快的事,受了委屈的事,难忘的事。
如上图是一个5岁小朋友用图画日记记述挨打的情景。这个孩子不知做错了什么事,遭到爸爸骂,妈妈打,好可怜!两幅画宣泄了他内心的苦恼,画面有感而发,所以生动感人。
上图是马健翔小朋友5岁时画的表现过年时家庭欢乐的场景,画面前景画了两组人物,一组是作者的父母在吃年饭,堆满饭菜的桌子上热气腾腾的;另一边是作者自己在兴高釆烈地弹琴,给人以温馨和谐的幸福感。
儿童绘画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不论年龄多小的孩子,都应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表现力孕育其身、反映其身。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
一个喜欢研究昆虫的孩子,他能详细描画出昆虫身上的一切细节;一个喜爱机械的儿童,能把机器的零件如齿轮、杠杆、滑轮以及机器组装的关系凭记忆画出来,当然所画与实物相比并不完全一样,但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儿童只是用图画来表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参与感。
李硕小朋友喜欢观察车辆,上图是他5岁时画的火车。
徐璁聪是个细致、爱清洁的孩子,上图是他5岁时画的卧室中的一切,特别有趣的是,他还画出当他睡觉时,那些讨厌的老鼠出来偷吃东西,进行破坏的情景。
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的个性,是儿童自信心和独立性的显现,应给予细心保护和肯定,对他们的心理、个性发展中的问题要给予帮助并做积极的引导。
从四个大方向来介绍一下我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研究和理解。
第一,我们要真正地认识到儿童绘画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首先要从误 区里跳出来。
第二,我们要知道孩子学画画的意义在哪里。
第三,我们要了解孩子绘画的特点,与成人、与专业绘画有什么区别,我们 如何评价或者认识孩子绘画的一些特质和特点。
第四,家长如何引导或者如何给孩子选择美术培训机构。我从这四个大的方向给大家做一些普及。
家长要跳出思维误区,儿童美术不简单
很多成人,包括家长和老师,觉得孩子画画,要么就是画着玩一玩,要么就是觉得让孩子学个一技之长,将来让他有一个可以写写画画的能力。这样看来,孩子学美术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美术院校刚毕业的学生,对绘画有一点点初步的知识就开始在培训机构里教孩子画画了。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要想真正地把儿童美术教好或者让孩子真正从全方面得到提高,确实是需要做一些特别深入的系统的研究,需要充分地理解、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所呈现的面貌、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包括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出来的作品应该有的面貌。了解到这些特质,我们要有针对地进行引导,这是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工作。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为什么要学画画?为什么要学美术?对孩子来讲,学美术不是单方面的,不是一个技能的学习。很多孩子学了几年,学会一些技法,学会一些形象的刻画,一些表现的手法,觉得这就达到目的了。实际上美术学习对孩子的各个方向、各个角度的素质开发,是极其有好处的。
常见误区一:越早学习专业绘画越好
非常常见的一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让孩子在六七岁,甚至更早时间就接触所谓比较专业的学习,所谓的素描、油画、水粉等等。但是从整体的思路来讲,我个人认为孩子学素描这种要求更多理解、更多理性、更多规矩的时期不要太早。太早实际上会对孩子形成很多的干扰。我接触到很多小孩,他自己才七八岁,就开始瞧不起六七岁的孩子,觉得他们画的很幼稚,他们画的是儿童画,我学了素描了,我学了油画了,我就很牛,我就很专业。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认知。儿童时期本身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时期,这个时期保留他们的特质,给他们留的充分发展时间越长越好。
过早学素描,或者是学我们成人才要去接触这些专业性的东西,对孩子来讲会比较早地形成一些局限和束缚。比方说素描里要求对比例,对造型,对结构,对光影,对空间等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孩子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一些无效的工作,第二过早地面对透视、光影、色调,孩子又不可能真的理解,但这些对他会形成束缚,他在画画时总要想到客观真实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往往就不敢画、画出来也不太对了。
我接触一个小孩,才6岁多,以前有人教过他画东西就要画立体的,画个桌子腿都要画几个面,要画透视的......但是在这个年龄他理解不了这些东西,所以画什么东西每次都要很纠结。比方说出个题目:画一节列车,别的6岁的孩子很快就能画出来,因为他们没有很多束缚,就几根线,把线一分割,平面的,窗户,人,轮子一画。对这个孩子来讲他非要想把火车的顶面画出来,侧面也画出来,但是对他的年龄来说,又不可能画得出来,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就进行不下去。对这些所谓早学的知识是一定要谨慎的,一定不要过早地陷入到一些陷阱里面去。
常见误区二:让孩子一笔一划学简笔画
还有一个是我们一直反对的,儿童过早地学简笔画,或者是老师教出来一些固定的形象,这些对孩子来讲都是一种束缚的东西。孩子学美术过程中,到底是谁为主的,这个一定要特别明确,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是老师为主,老师在黑板上或者在前面一笔一划画出来,孩子跟着老师一笔一笔地学,这样学出来的东西跟孩子本身是没有太大关联的,是老师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应该学的一种形象或者一种知识。
孩子学到这些东西,第一,会形成一个固定化的或者一种模式化的固有形象,在他自已自由表达的时候会受到干扰。我觉得儿童的美术学习应该以儿童为主导,作为老师应该做为辅助者,跟在他们身后,随着他们的情况不断去引导他们,这是特别重要的方式。如果我们站在前面,我们想当然的设定很多我们自己认为应该去教给孩子的东西,孩子就会一直处在不自主的状态发展,这样对孩子的自我能力的培养是不好的。
孩子学习美术的意义是什么呢?
从学美术的角度来讲,对孩子整体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第一,审美能力的提高。我们都知道学画画,通过长期的熏陶和积累,对我们审美的眼光、对审美的理解,对审美的认知是特别有好处的。当然审美这个东西,它不是一个特别具体的、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地慢慢地积累和熏陶,需要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阅读大量的、优秀的作品,看到很多更宽泛的、优秀的文化;同时,在平常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认知到一些具体的东西,比方说色彩的搭配,画面的结构关系,画面里的节奏,这些东西都体现在审美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上面。
第二,画画对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是特别有好处的。孩子从小爱画画其实是一种特别自发的、本能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不一定很专注,但是一画画的时候,哪怕是在胡乱涂一些你根本看不懂的东西,他可以做到非常地专注,可以在那儿一呆就是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趴着不动,这就是说绘画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三,绘画对孩子表达的习惯或者表达的愿望、表达的逻辑的形成,都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这些能力在没有形成之前,绘画是孩子很重要的一个表达出口。通过绘画,不断地画出孩子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他对世界的理解,他想象的东西,或是他对周围环境,对内心感受的一些情绪的释放,通过绘画这种有时候是具象,有时候抽象的形式,可以让他们逐步形成一种表达的逻辑和表达的愿望。
第四,绘画对观察力和感受力,也是特别有好处的。我们知道在绘画里面经常要画写生,对着物体去画,或者是到外面去画风景或者画建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去看、去感悟,看自然万象里面的变化,它里面的一些细节,它的形态等。观察的形成以后对他的感受力的提高会有很好的帮助,而感受力是绘画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这种特质不单是对美术有作用,对整个人生的丰富也是有好处的。
设想一下,一个没有感受力的人,他的生活就会过的比较平淡,他对很多东西都无感受力。感受力相当于什么呢,就像我们有一个好味觉的时候,我们吃到美味的东西,我们会觉得很享受。同样的,我们有美术里的感受能力后,我们看到一个很普通的日常东西,它会产生美感,我从里面获得一种愉悦的感觉,所以这不单单是绘画本身带来的好处,它是通过感受能力的提高,对很多东西更加深入的观察,更加敏锐的感受,带来内心愉悦,这是绘画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第五,早期绘画,对孩子了解生活,理解外部世界,包括对丰富世界的想象的作用也非常大。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由各种具体的丰富形象构成。绘画是我们直观地理解世界最本能的路口,尤其对于孩子来讲,很多特别抽象的理论,看书,或者是其他知识的获取,都远不如特别直接的绘画形式,他们感受起来更容易。所以在平常的课程里面,比如画宫殿,城堡,城市,人文等,让孩子更好的理解生活,了解世界,这是特别形象也是特别直接的一种方式。
第六,绘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对记忆力的培养。所谓记忆,我们一般分为抽象记忆,逻辑记忆,还有一种就是形象记忆。普通人如果没有经过绘画训练,形象记忆是比较弱的;如果经过长期的绘画训练,形象记忆力就会特别强。举个例子,经过绘画训练的人,他看到一个人一次后,第二次他肯定很敏锐,就能认出来,或者看到一个陌生的事物,他很快就能形成印象,到第二次以后他就能还原出来。这就是一种形象记忆能力,这种能力将来对其他工作也有特别大的帮助。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学画画对培养孩子形象想象力特别有好处。一般来讲,形象的想象能力,通过美术能培养起来。举个例子,一个团状的像一个云团一样的乱线,普通人可能就认为这就是一堆乱线。如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它就可以是一朵乌云,一只绵羊的身体,一颗大树的树冠或一只狐狸的尾巴。这种图像形象联想的能力,能够拓展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联想能力,对他们将来拓展其他方向的能力非常有好处。孩子在未成年时期,他们受客观世界影响比较小,本身具有丰富想象力。但是他们的想象力比较随机、比较散,有意识地通过绘画美术对形象想象的培养,就是让他们把这种想象力聚拢起来,包括绘画创作,比方说我们一些主题性创作,让孩子展开想象画一些故事情节,这会让他们形成一些叙事想象,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拘泥于所见到的特别具体的景象而展开联想所形成很丰富的画面,这也对孩子特别有帮助的作用。
不是说孩子学美术,将来就一定要当画家,从事美术专业。通过我前面写到的,实际上儿童美术是通过各个角度培养孩子多方向、多维度的综合素质。我觉得家长朋友们在对孩子学画画的理解上,一定要从一个更宽的角度去看。
孩子在早期绘画,不是说短期看到简单画一个具体的形象,画得像不像,这些确实都不是很重要,但是通过这个载体途径,在不同的方向上,能让孩子都得到充足的滋养,对他们将来长期发展更为重要。学画画的本质目的,它的底层意义是在什么地方,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根据这个逻辑,我们要看孩子学画画的过程中,是否从这些角度出发,是否在这些角度得到滋养或者开发。
儿童时期的绘画完全不同于成人时期
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画,需要了解孩子绘画特点。包括他们在不同年龄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强化和引导,哪些我们要避免,这些是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功课。否则的话,我们不知道如何把握方向。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儿童时期的绘画完全不同于成人时期。成人的学习,是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写实体系之下。所以在儿童和承认的过渡阶段——少年时期的培训里面,就开始从素描,达到尽可能的形象逼真,还原真实的这些角度去入手。成人的绘画,尤其是成人的基础阶段绘画,是一个写实体系,客观的体系,它要求对形象的比例,结构,透视空间,搭配色调的衔接,需要更细致,更客观的表达。
成人都会陷入到习惯性的思维里,画得像不像,画得准确不准确,画得接近不接近真实的物体,画得像不像我们眼睛里看到的真实景象。如果画得像,那这就是好的。如果画得不像,或者离真实的景象有距离,那我们就觉得可能不好。所以哪怕我们去看鼎鼎大名的梵高,毕加索,马蒂斯这些大师的画的时候,大部分都会看不懂。为什么,因为这些大师,他们画得不像。他不是我们成人平常理解的真实表达,不是一种客观的表达。更多的是画家主观因素,精神因素和表现因素的表达,我们很难读懂。
我们读不懂世界公认的大师作品,我们不会去质疑,我们只是不懂,觉得他好,他值。但是回过头来讲,我们对孩子的作品往往会陷入到这种误区里面,孩子画得不像,或者孩子画得没有达到我们眼里的那种真实,就会觉得孩子可能没有达到要求或者达到的感觉不对,我们会陷入这样的误区。
孩子绘画有哪些特征呢?
孩子的绘画语言,整体来讲,在十岁以前是完全主观的行为,不是一种客观写实的表现形式,孩子绘画呈现出特有的新面貌,当然在不同阶段呈现的差异还是有的。孩子的绘画总体呈现出来是一种主观的,自由的,随意的形式,我们站在这个角度再去看孩子的画,就能慢慢的理解。
孩子绘画的特征一:平面。成人阶段我们要追求立体,空间,结构,深度。对孩子来讲,他达不到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这些东西的理解,所以他们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平面的,因为他们的眼睛观察的景象就是平面的,而且包括手的控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没有达到客观景象的要求。这些特点并不是不好,或者并不是不成熟。这些东西正是孩子应该呈现出来他们特别率真、特别质朴、特别有意思的一些东西。
孩子绘画的特征二: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从色彩上、从形象上、从构图、从画面的组合等,都比较随意,不受任何客观形象的干扰,不受任何客观世界的束缚。所以他们的画往往是天马行空的,可以看到平面的和立体的是结合在一块的,一个人物的正面和侧面可以放在一起去画,一个桌子的四条腿,我们成人理解的都是朝下的,孩子画出来可能两条腿朝上、两条腿朝下,这就是孩子眼中对真实的理解,一种自然的表达。
孩子绘画的特征三:有自己的特质。孩子的特质是什么?一定是比较生涩的、比较稚拙的,有他们的天性、有趣。我们往往看到孩子的画是特别有趣的、特别生动的、特别热烈的、特别不受客观形象或客观世界的拘束的。所以这种特质我们把它发挥好,可以产生一些特别意想不到的、特别有意思的形象。
孩子绘画的特征四: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是因为他们画画的时候没有客观的束缚,没有特别具体形象的束缚,所以他们的画往往是平面的,在平面里面形成一些基本的线条、一些点、一些色块,这些色块、点、线、面往往会构成一些很强的节奏感。这个有点像我们的民间艺术,像剪纸呀、年画呀这里面呈现出来的面貌。这种节奏感其实是带有很强的艺术特性的。
不同年龄段,如何规划孩子的美术教育
孩子的绘画是根据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4、5岁及以前:孩子处在下意识涂鸦阶段,没有形象的感觉,所以画出来的往往是一些比较凌乱的线条,一些象征性符号的形象,所描述的是他们思考的东西。比方说他们看到一些感兴趣的事物、听到的好玩的故事、内心悲伤或喜悦,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抒发出来,不是画一个具体的形象,是在画一个事情。所以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四五岁的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一直在画一个我们根本看不懂的东西,他会跟我们说一大堆,他每个符号、每个点、每条线都有他要表述的语言。这个阶段其实非常可贵,他并不是画画,他是通过画画锻炼思维。在这个过程里面,家长要尽量多去跟孩子沟通交流,听听他画的是什么,让他讲一讲。这样第一会鼓励孩子,让他有表达的欲望,第二会让他形成表达的习惯,这种习惯其实锻炼的不是绘画的能力,是一种思维的能力,一种表达的能力。
6岁以后:孩子会有一个特别明显的阶段性的提高,他的形象感会初步呈现出来。比方说:他画了一个小人,画一个小猫小狗,画一个房子,画一些火车,画一个城市,画一个建筑...都可以初步呈现出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和面貌。这个阶段他们讲的故事就更加具体一些,他们画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是什么。这一阶段他们还没有细节深入的能力,他们还画不出更具体、更形象的物体,但是他们通过具体的物体组合,可以更好地、更清晰地去讲一些故事,去描述一些他们喜欢的景象、他们愿意表达的世界、他们愿意表达的想法。
8、9岁以后:孩子会进入到一个特别明显的提升期,是在六七岁的基础上对细节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可以把形象画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一些,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比方说画面物体里面的一些变化、一些色调的变化,一些肌理的变化。这个时期他们的画更接近客观的形式,当然,这个时期还是一个平面的表达,因为他们对透视、对物体的结构、对空间并没有太高或太明确的认识。
但在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美术最有成效的一段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时期他既能把很多的形象画出来,又能画得相对地深入、有内容,同时又特别好地保留了孩子特别天真、天马行空的天性,画面里有特别童真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特别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大部分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孩子在六岁以后,九岁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我们如果要送孩子学习美术,要抓住这个时期,这个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10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写实期了。写实期是指他开始追求物体的空间、比例、透视、形象的规整,开始追求形象的细节、追求物体的客观还原度。所以这个时期对孩子来说既是一个提高的时期,同时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为什么呢?第一,他们的能力在往特别专业客观的角度跨越,但还没有达到完全自主的能力,同时这个时期因为他们对客观写实的追求又容易丢失童年的大胆、自由,会画的有点拘谨、局限,或者来回不敢肯定。我们在儿童美术教学里把10岁11岁以后的时期叫转型期,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如何能够特别好地把这个时期做一个过渡。
如何选择培训机构
现在市面上的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多种多样,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经常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其实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比较为难,因为很多具体的情况我并不是特别了解。总的来讲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培训班,要从这几个角度去看:
第一,培训班的理念是否正确。培训班市面上现在大概有几种:一种是以老师灌输式的,比方说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统一的形象,孩子在下面照着画,或者是在纸上打印好一些简单的形,让孩子去涂色,这是一种培养的方式。这是我们比较反对的束缚思维,比较束缚孩子自我发展的方式,我们要避免去这种机构学习,但是这种在市面上还是很多的。这样的情况,家长其实是可以分辨的,我们去试听一次,或者看看他教室的画,或者看他们发的朋友圈,如果教出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一看都一个样,这就肯定是有问题了。
第二,培训班打的“创意”旗号是否名副其实。有很多打着所谓的创意、培养孩子的想像力的培训班,在具体的教学里面,只不过比上一种升级了一点,比方说玩的形式更多了,用点水粉,用点超金粘土,用点各种综合材料,但同样的,如果每一节课里面不同的孩子出来还是一个结果,只是换一换材料,其实还是一样的,换汤不换药,这种也不用考虑了。这个对孩子来讲,最多学到一点点所谓的技法,不是太有用。
第三,打着比较专业的旗号,但是又过早让孩子掉在专业坑里,这种要避免。有的机构让孩子在6、7岁就开始画素描或特别程式化的国画,这也是要避免的。我们看到很多机构,孩子就坐在一个画板前,照着一个书上的静物素描,临摹,涂来涂去,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讲,第一是没有效果,第二学到的可能对他们来讲都是一些束缚性的东西,而且这种束缚对孩子来讲,他们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他觉得他学了一些专业的东西了,将来再去改造的时候是非常难的,所以这种机构也是要极力避免的。
当然你可能听我说完这些,觉得所有的机构基本上没有可去的,倒也不是,这需要家长仔细辨别。
好的机构的课程设置是一定要丰富的,针对孩子不同的维度,对想像力,观察力,思维表达的能力,这些方面是否都有涉猎,能够形成一些课程培养孩子,如果有,我觉得这个机构就不错。
具体来说,第一,比方说观察力,感受力是怎么培养的?必须有大量的写生课,当然这个写生是针对6-7岁以上的孩子开始的;第二还有大量的创作课,比方说给孩子不同的命题,让孩子画出来自己能够表达这些创作的内容,这样的课程是必须要有的;第三是有孩子自己想像空间的课程。
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基本俱备,这样的机构基本上是适合孩子去的。一定要以孩子为主导,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跟随者、辅助者这样的一种形式的教学才是适合孩子的。
绘画之于孩子意义重大
小朋友的第一次绘画
可以发生在一岁左右
无意识地在纸上产生一些痕迹
这些点点和线条
就是他们的第一次绘画作品
这是他们用肢体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
每个“小画家”不是在画他看到的世界
而是在用画呈现他看到
和感受到的世界
▼
绘画是情绪的有效表达
我们通过绘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然后鼓励孩子用绘画对内心情感加以释放
孩子逐渐从低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孩子用绘画表达他的愤怒与委屈
孩子可能会用力地在纸上涂画
慢慢的
他的情绪就会平复
不再那么焦燥
▼
绘画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
在儿童画中
我们经常会让孩子画自画像
通过自画像分析孩子
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
而分析的结果也仅仅是做为参考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
绘画可以改进儿童的社交技巧
儿童对绘画天然不排斥
不受限制的涂鸦表达
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讯息
通过儿童绘画治疗
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将心中无法释放的恐惧与焦
通过绘画和交谈表达出来
增强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
提高自信
▼
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纸上胡涂乱画的随意涂鸦画大都不会在意,有的还会说:你画的什么乱七八糟,一点不认真!
是的,我们都习惯了孩子在美术课上每次带回来一幅像模像样的画作,对于那些潦草混乱、随意涂鸦的画,我们甚至很少认真看一眼就随手丢掉了。
然而,这些不认真、草率的涂鸦之中却蕴藏着很多的秘密,而往往也正是这种不加掩饰,信手而来的涂鸦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和真实状态。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下意识地涂鸦到五六岁有意识的符号象征化表达都属于涂鸦期。涂鸦是他们自发本能记录自己思维成长过程轨迹的呈现。
他们往往通过涂鸦的方式对这一段时期所感兴趣或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描述,这个过程显然不是在画一幅画,而是对他们所知所想的知识或体验进行梳理和思考,涂鸦其实是促进他们思维和大脑发育,促进他们表达逻辑,释放情感体验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行为。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涂鸦行为要么斥为糊涂乱画,要么置之不理,这些都会无形中压制和伤害了孩子涂鸦表达的热情,从而使他们的活跃思维得不到释放和锻炼,做为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读到他们混乱随意背后的信息和价值,需要尊重他们的自由抒发和任性表达,应当鼓励孩子这种行为,如果怕他们把画面效果毁了而过多阻止和干预,只会影响孩子的思维表达和自由想象。
有个男孩叫佑佑,今年五岁多,最近迷恋科学和战争,总是一边随意画着一些图形线条一边振振有词、一本正经地以播音员的口吻说到:“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他记不住这个词,说成诺儿贝利)发生核泄露,核反应堆爆炸,产生了蘑菇云。核辐射把周围的建筑和人物动物都毁灭了----,核裂变还会产生中子、离子、原子。” 说到这儿,他又一下子又跳到了1945年,“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日本就投降了。原子弹特别厉害能把一个城市炸毁!”
他又说到:“日本福岛核电站也发生了核反应堆泄露,造成很多人受到辐射,他们就会得白血病和癌症。”
他一边兴奋地讲述着,一边在纸上涂画着,当他讲的差不多时,纸上已经画的满满当当的了: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几何形象、随意飞舞缠绕的线条、蚂蚁一样的小人。经过他的解读,你能知道,画里面这个是直升飞机、那个是潜艇、还有喷发的火山、有他所说的核反应堆,画的各种乱线是电波和辐射产生的射线。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对孩子这样的涂鸦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就是孩子瞎说乱画。
的确,从一般意义上说,这称不上画了一幅画,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叙事的痕迹”。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追求的不是画一张画,而是通过画表达叙事的过程,画的最终结果无非就是这个叙事过程留下来的痕迹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对事物、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把内心的情绪通过涂鸦的方式进行释放和表达。这是一个他们对所知所感所想进行综合整理和思考的过程。显然,在这个涂鸦过程中产生的丰富的思维活动远比画出来一幅画的价值大的多。
我们看看佑佑那个涂鸦过程里又涉及了历史、又涉及了科学、又涉及了军事,你能说他这仅仅胡涂乱画吗?可以说,他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需要通过涂鸦行为表达释放,而涂鸦又激发了他不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热情。这种涂鸦活动很好地承载了他们把对世界探索感知的愿望连接起来的功能。
说实在的,单从画面效果来看,这孩子一年前和现在相比真看不出来有多大的进步,但就从表达的内容和细节,画面中的信息容量上看,明显丰富了许多。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在涂鸦的叙事乐趣里逐渐养成了对事物、对知识认知、对生活细节留心的习惯,在他丰富的画面中,每次总能看到他获得的新鲜知识和事物细节:无人机、摄像头、车库计时牌、水龙头、机器人、核反应堆、直升飞机、潜艇、电线、火山、史前怪兽、有毒液体-----林林总总、七七八八。而且,他还总能把这些毫不相干的事物扯到一起说成一个故事。
这也许才是他画画涂鸦最大的收获吧!
当我们习惯了就画看画地看待孩子的绘画学习时,是不是很容易忽略了这个阶段孩子涂鸦画画的真正意义?
我们让四五岁孩子画画难道真的只是期望他们画出一幅漂亮的画吗?我们不正是期望孩子通过画画来丰富他们的思维和表达吗?
对四五岁的孩子而言,让他们画漂亮,画形象都不现实,也没有任何意义。而这种绘画行为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活跃的思维和表达才更具价值。
我们知道,绘画是静态的,是一个瞬间局部的定格呈现。然而对三四岁、四五岁的孩子而言,绘画更多是一种动态的呈现,它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以破坏了之前的形象为结果,表述完成后,画面基本上就都是抽象的乱线或色彩颜料了。
孩子们只在意他是否通过画画这个方式和载体表达了他的故事或想法,至于画面呈现的结果,他们是不关心的,所以,他们经常把画的过程中老师认为很好的效果毫不犹豫地涂抹掉,否则会干扰到他们进一步的往下叙述。
有的孩子胡乱涂两下就告诉老师,他画完了,老师让他继续画,他坚决不干,因为他的话已经讲完了,他没有必要再往下画了。而有的孩子,你觉得他画的很好了,不要再画了,可他却偏偏要继续往下画,添加更多的东西,因为他要说的话还没讲完,一定要讲完为止,当然,当他讲完后这幅画已经是黑乎乎烂糟糟一大片了。
有一次,有个男孩在听了地道战的故事后画了这样一幅画:他在画面中间画了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下画了几个连在一起的圆洞,里面画了几个蚂蚁一样的小人,他说是藏在地道里面的八路军。他又在地平线上面他画了一棵树和小房子,树的旁边画了两个站着的小人,手里似乎端着枪,在另一边他画了两个躺在地上的小人。他给我说,站着拿着枪的是八路军,躺着的是日本鬼子。
我觉得画的非常棒,尤其躺在地上的小人画的非常生动有趣。突然,他把那两个躺着的小人用橡皮擦掉了,而且又用铅笔胡乱画了一堆乱线,我赶忙问他:你刚才画的多好啊!干嘛擦掉呢?又画这些乱线条,把整个画都毁了!
他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那些乱线条是表示手榴弹爆炸了,擦掉了躺着的小人是因为他们被炸死了!
这就是孩子的思维,画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行为过程,在过程中把他们的思维活动表述完成了,目的就达到了。至于画的结果是否是完整漂亮的,他们根本不介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就根本不是在画画,而是用画画的形式在说话,话说完了,画就完了。
这是四五岁孩子画画一个根本的特点:其实跟画本身没什么关系,他们只是借画画这一直接形象的语言媒介说事而已。所以,要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绘画,你可以不用管他最后画的结果是什么,但一定要跟随他了解他画画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表达!
然而 在对待四五岁孩子画画这件事上,大人们往往并没有倾注足够的耐心去关注他们的思维活动过程,却习惯去用看一幅静态的画的眼光去欣赏和要求孩子的画。这就造成一种错位:你想要的并不是他们主观和客观上能给你的,而他们能给你的,你却并没有认真的解读和理解。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四五岁孩子可能是老师最头疼的事,家长对待孩子的画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习惯,使得教孩子画画的老师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他们得想方设法让孩子画出一幅起码看得过去像模像样的画,不然,肯定会遭到质疑。
很显然,如果想得到漂亮像样的画面,那必然把孩子领入一板一眼的技能性的学习,这种现实下,机构和老师不得不提前设置好统一的内容和效果和实施方法,尽可能让孩子亦步亦趋地画出一幅像模像样的画。尽管知道,这样的方法对孩子心智的真正发展益处不大,但是家长满意,老师省心,大家各得其所,何乐不为?
当看到很多机构和家长晒出的四五岁孩子画出的所谓漂亮画面时,我不禁想问:这些画和孩子真实的内心和表达和孩子自身的感知理解有多大关系呢?
也许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让四五岁或者三四岁的孩子画画,到底是要得到什么样一个结果?
既然这个时期孩子画画的重点在于“画话”,在于叙述过程,而你关注的却仅仅是他的画面,这是不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我们只把眼光盯在孩子画出来的表面结果上,必然让孩子陷入技能性效果型的学习,这只会影响到他们更自我的自说自话,而这种自说自话的思维表达培养,远比获得一些简单技能,画出一些像样画面有价值的多。
话说回来,要想通过画画涂鸦真正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是需要大量的家庭工作配合的,把这个任务交给培训班完成显然不现实,培训班的商业属性必然要把画面效果做为首要追求。大多家长也不可能接受花了钱就只看到孩子“乱七八遭的涂鸦痕迹”的事实。
这个阶段孩子的涂鸦应该是一个惯常的习惯行为,要想把这一行为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家长的陪伴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你需要经常关注和鼓励孩子的涂鸦并耐心倾听和交流。给孩子持续的认可,他才会更加热情地坚持。培训班学点技巧和表现方法,在家庭里完成涂鸦思维会是比较好的方式。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日常涂鸦犹如孩子生长的营养能量是需要家庭一日三餐的正常供给的,哪怕是简单的粗茶淡饭。培训班就好比饭店,去饭店就是定期地去改善一下口味,增加一点吃饭的仪式感而已。完全依赖一两周一次去饭店吃顿饭来提供能量和营养恐怕不饿死也至少是营养不良!
培训班对于四五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意义,更多在于提供一个更为专业的环境,让孩子绘画行为更具有仪式感和成就感。做为教师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应该是试图教他们什么技法和知识,而是设法引导孩子进入表达的情境和入口,让他们慢慢形成自己通过画画对新鲜事物对生活感知思考表达的能力。
事实上,儿童三到六岁之间的画画涂鸦行为对他们的早期成长有积极的意义,这绝不是体现在画出来的表象效果上,而是这个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否通过这些涂鸦有了对世界的敏感与好奇?是否通过这些过程产生了更丰富的内心感受?是否通过这些行为更加有表述的愿望与热情?
这才是这个阶段孩子涂鸦画画的终极意义所在!
如果想让孩子通过画画行为得到真正内在潜能的发展,就一定要把目光从孩子画的表面效果移开,去关注他们画画过程中的思维和表达,去陪伴和倾听他们画里的故事和叙说,去鼓励他们为了丰富表达而乱画的行为。你要知道,在这些乱七八糟的线条和颜色背后产生了孩子丰富有趣的思维过程,酝酿了孩子活跃大胆的丰富想象。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尽管你暂时看不见。
今日荐读
人民日报公布的学生练字全攻略,学语文先练字,强烈推荐家长收藏!
“拆台式教育”的家庭,养不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