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写生步骤解析

水彩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水彩画写生步骤解析:构图、设色、质感特征、依次着色、调整完成。水彩画的作画步骤与水粉画比较而言,可以说是截然不同或者说相差甚远,这是由它们各自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

简介:水彩画写生步骤解析

静物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体裁,始于17世纪初叶,直至今天仍在绘画世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灿烂的绘画艺术宝库中,先辈画家留下了众多静物画精品,或典雅深沉,或淳朴娴静,或浑厚凝重,或清新亮丽,风格各异的作品塑造了一个静的世界。在水彩画静物写生与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艺术表现能力,较好的做法就是加强题材构成方式的主观性,静物选取的随意性的训练,因此,水彩画静物写生在基础教学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然而在水彩画静物写生中,要画好静物,所画的静物必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在摆放、设计静物方面随时要考虑学生对画面创造能力的把握与控制。

在我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水彩画是绘画与设计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亦是基础课程。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静物在实践的过程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全国各省市的美术类高考中,静物是必考主要科目之一。水彩画的作画步骤与水粉画比较而言,可以说是截然不同或者说相差甚远,这是由它们各自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

水彩画静物写生步骤一:构图

构图如图4-1所示。

当一组和谐统一、富有情趣的静物摆设好后,面临着的下一个任务便是如何构图。对象完整并不意味着画面就一定会完整,这里面还有一个再创造的问题。说得通俗一点,构图的任务就是将所要表现的对象合理地安排到画面中来。构图就是经营位置,需要指出的是,照搬对象显然不行。绘画与图解的区别就在于绘画不仅要忠实地再现对象,而且要按照艺术的规律并融入画者自身的主观意识去能动地表现对象。这既是静物画的总体追求,又体现于水彩静物写生的各个阶段。水彩画静物构图基本要求是: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变化生动、均衡统一、富有节奏。

首先要学会选用铅笔起稿,所选铅笔软硬度应在HB~2B之间,这样画出的线条不会过轻亦不会过重,即使使用橡皮擦拭过以后,一般而言也不会破坏水彩纸的纹理,从而避免给作画带来一些麻烦。例如:被擦拭过的纸面处会显示出上色不均匀。实物之间的间距安排要疏密得当、大小不一、透视准确。水彩画之所以选用铅笔定稿,为的是更加准确塑造对象的比例、结构、位置及透视关系,为进一步大胆设色做好铺垫。必要时,可以用铅笔标出每个物体上的高光,其面积、位置,要力求准确、生动与形象。简单地讲,准确、流畅、简洁、概括的铅笔稿,是画好每幅水彩画静物的第一步。

在用铅笔构图的这一环节中,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下。第一,反复用笔所造成的线条过多、过重。第二,使用橡皮调整画面的线条用力过大,破坏水彩纸的纹理。第三,铅笔稿不够精确,切忌只画个“大概轮廓”。

水彩画静物写生步骤二:设色

水彩画技法语言的体现,不仅体现在复杂多变的表现形式,而且体现于对“水”与“彩"娴熟的驾驭与控制。对水彩画而言,着色的程序性十分重要,概括地讲,指的就是作画的先后顺序。当然,这种程序性应建立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和全局的把握之上,只有胸有成竹、眼观全局方能设计出相应的着色程序并釆纳理想的表现技法。

实践证明,设计出合理的着色程序要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首先,从整体入手,主要程序体现为:铺大体色,大体塑造,深入刻画,整体调整,主观调整。其次,从主体物入手,即确立主体物、画次要物体、深入着色、宏观调整。再者,从背景入手,程序为:先画背景,再画主体,深入刻画,调整统一。这三种着色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是必须掌握的,也是运用最广泛的,在具体写生时可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灵活运用。从整体入手的着色程序有利于画者对画面整体关系的把握,从主体物入手有利于对画面主体物的塑造与表现,而从背景入手则多用于背景所占面积较大的画面。应该指出的是,水彩画的着色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表现对象的需要,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着色程序与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获得理想的画面效果。

水彩画的铺色方法可以从背景画起,亦可以从实物开始,通常情况下是从背景开始画,这样能更好地控制整幅画面的色调。在铺色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重点考虑的两个因素是水分与时间。水分把握到位而时间控制不当会造成笔触衔接不自然,时间即使控制较好但水分不足或过多将无法体现出水彩画中“水"与“彩”的韵味。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纸面倾斜角度的选择,作水彩画一般纸面与桌面的夹角控制在45°以内,自上而下依次着色。

设色如图4-2所示。

着色要先从受光部位(即亮部)画起,水彩画与水粉画最大的区别就是白色的选用,白色属于粉色的范畴,是不透明色,若是大量选用白色则无法表现出水彩画的透明、轻快之特点。留白的技巧便是水彩画的一大特征,层层进行留白是这一步骤的关键所在。

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第一,过多或过少水分的使用.给画面造成水迹较多或衔接不当;第二,受光部位设色过重或高光部位被遮盖住。

水彩画静物写生步骤三:质感特征

任何物体均有其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形体特征、色彩特征上,而且有一个重要的方面:质感特征。一幅静物写生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取决于画面诸多因素的和谐与否,画面色彩表达、质感表达的准确与否。静物质感表现训练是水彩静物写生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检验画者色彩造型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准确表现物体的质感,必须建立在准确认识物体质感特征的基础之上。仔细观察与分析物体的质感特征,可归纳为:或粗糙、坚硬,或柔软、细腻,或光滑、清脆,或洁净、透明。这些质感特征的产生体现了物体对光的接受与反射能力的强弱。

对物体质感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既依赖于对物体质感特征的观察与认识,还依赖于在具体表现中着色技巧与笔触的巧妙运用。一般来讲,多采用湿画法,运用刷、接、揉、染等运笔技巧表现柔和、柔软的物体;多用干画法的枯、擦、扫等运笔技巧表现质地坚硬、粗糙的物体。

这一环节是进一步塑造主体物的关键步骤,要在第一遍铺色后半湿半干的时候继续完善主体物的刻画,这样能充分发挥水分在纸面上的表现力。一幅成功的水彩画,所采用的表现方式往往是多种技法与材料的结合,但水彩画中干、湿画法是最为常用的,干湿结合得当是表现物体轮廓线虚实变化的关键,背光部位的物体边缘线要在水分未干之前快速地进行笔触之间的衔接。

质感特征如图4-3所示。

环境色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在半湿半干阶段快速完成,主体物上面若是有图案及文字等装饰,只要刻画出主要的特征即可,切忌面面俱到。深入刻画的同时始终要保持灵活多变的用笔技巧,可以选用圆头、方头、毛笔等吸水性较好的水彩笔相结合使用。

笔触的运用,不但可以使画面形成丰富的韵律美,还可更有效地体现出点、线、面的完美结合,使画面看起来不易过于“板”。例如,当在表现一幅静物时,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才能把这幅静物画得既和谐又生动,充分利用不同的表现技法是一方面,此时笔触的成功运用更有利于表现画面。正如美国著名水彩画家福兰克韦伯曾说:“绘画是以形状、色调、方向、大小、直线及色彩等这些不能缺少的艺术成分组成。"

水彩画静物写生步骤四:依次着色

依次着色的过程中,注意陪衬物与主体物之间的协调性,广义上讲,陪衬物除了包括主体物周边的实物外,同样包含衬布与背景。主体物往往面积较大且靠近画面的中央位置,对主体物色彩纯度、明度的把握要与陪衬物拉开明显的距离(或称明显的色差,即色彩的空间)。依次着色如图4-4所示。

这一阶段,对衬布虚实的处理是否得当是推出整个画面前后空间层次的关键。远处衬布边缘线虚化效果是在第一步骤用湿画法画出并保留下来的,近处边缘线要实画,以干画法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近实远虚。

水彩画静物写生步骤五:调整完成

调整完成如图4-5所示。

调整完成阶段,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比较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统一。色调、强弱、虚实、空间、透视等一系列的画面构成因素都要照顾到,加强哪些部位、削弱与概括哪些部位,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掌控整个画面。

这幅作品是在课堂教学中所作的示范,时间为两个半小时,纸张是对开尺寸。在作品将要完成的半个小时里,重点深入地进行了香蕉与背景的刻画。香蕉处在受光较为集中的位置且在前面,加强了结构体面转折的处理,而背景面积过大,表现得不能空洞,因此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增加了笔触的变化。桌面上衬布皱褶进一步得到了添加,拉开了前后虚实与空间层次。最后阶段的处理对画面的完整性作用极为重要。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儿童画-儿童画画-水彩画-水彩画写生步骤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