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来历与种类

脸谱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中国古典戏曲里,人们用不同的颜色,在人物的脸上勾画出特定的图案,描绘出不同角色的面部特征,我们称之为脸谱。脸谱是中国戏曲的图案化的性格化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京剧脸谱来历与种类 ,欢迎借鉴参考。 脸谱的由来 关于戏

在中国古典戏曲里,人们用不同的颜色,在人物的脸上勾画出特定的图案,描绘出不同角色的面部特征,我们称之为“脸谱”。脸谱是中国戏曲的图案化的性格化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京剧脸谱来历与种类 ,欢迎借鉴参考。

京剧脸谱来历与种类

脸谱的由来

关于戏曲脸谱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早在远古时期,受原始图腾信仰的支配,人们就形成了文身(在身体上画图案)和画脸谱的习俗。从流传至今的一些古代文物上,我们还能一窥端倪。例如,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一个字就像是一个头戴面具的人在跳舞。美国西雅图美术馆收藏的商末周初的虎形青铜面具,大小与人脸相似。陕西汉中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有鬼面和兽面两种类型。四川三星堆出土的纯金、青铜面具,比人脸窄小,大概是模仿面具制作的避邪灵物。

也有人认为,脸谱起源于北朝的代面,即面具。《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虽然武功高强,但因面容秀美,总被人看作赢弱的白面书生。为了增强威猛形象,他经常戴着假面具迎战敌人,以此鼓舞士气。后来,戴面具逐渐演变成画面具,早期的脸谱随之问世。

还有人认为,脸谱艺术从宗教仪式中得到过启发,是民间祭祀化妆的遗留;或者认为它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门艺术。

有学者把各种说法归纳为披发文身说、代面说、面具说、塑像说、涂面说等。这些说法从各自角度描述了戏曲脸谱的起源。由此可知,戏曲脸谱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无序到有序,从萌芽到发展的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

京剧脸谱集我国戏曲脸谱艺术之大成,在演员脸上涂抹红、白、黑、黄、绿、蓝等色彩,构成千变万化的图案,描绘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成为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脸谱的种类

我们接触到的京剧脸谱,包括场上脸谱和工艺脸谱两大类。场上脸谱,是指演员舞台演出时的化妆艺术,蚀画在脸上的,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我们称之为“活谱”。工艺脸谱,是指画在纸上、壳上以及各种装饰物上的脸谱。例如,在彩塑、国画、剪纸、竹刻、烧瓷、面塑、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等上面,都可以创作丰富多彩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不讲究人物性格特征,只求美观,我们称之为“死谱”。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场上脸谱,也就是演员舞台演出时画在脸上的图案。对于内行人来说,他们一看脸谱,就知道演员所扮演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身份、什么性格。

有人统计过,我国京剧里的脸谱,有几千种之多。不同的脸谱,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最早的京剧脸谱,主要采用黑、红、白三种颜色。后来,根据不同需要,脸膛主色又细分出红、紫、白、黄、黑、蓝、绿、粉红、灰、褐、金、银等脸谱颜色。

舞台化妆一般分“俊扮”和“勾脸”。“俊扮”主要用于生角和旦角,“勾脸”主要用于净行和丑角。

画脸谱,也叫“勾脸”,是京剧演员表现特定角色的一种化妆方式。不同的角色,画法各有区别,不能张冠李戴说到具体画法,更是千变万化,各尽其妙。

京剧的脸谱

京剧净角、丑角演员表演时需在脸上用色彩勾绘一些象征性图案,以显示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它一方面增强了人物感染力和戏剧效果,另一方面平添了难以尽言的舞台美。脸上勾图案乃至形成了定格——脸谱,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据传,北齐兰陵王美如少妇,为恐吓敌人戴凶恶假面具上

京剧脸谱知识(色彩 谱式)

京剧脸谱颜色的意义: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 “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京剧脸谱颜色的含义:

1、红色:代表着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或是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2、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3、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或表示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4、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5、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

6、金色:代表神仙高人。

7、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儿童画-简笔画-脸谱-京剧脸谱来历与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