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园前,不光要做好环境准备、教师心理准备,更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下面就为大家讲一下新生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以及影响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可以在新生入园前的家长会上分享哦!
孩子上幼儿园 ,一般都会有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
名词解释
“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
“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
∨
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就打破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这时,老师们就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
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1、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
随着幼儿入园年龄的提前(一般托班18个月就可入园),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
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02
2、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育儿观念陈旧、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03
3、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儿童期则有两种基本需要,一是安全需要,二是满足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 ,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04
4、家园及时沟通,减轻家长的焦虑
每位家长在看见自己的孩子入园时又哭又闹,都表现出非常的焦虑。有的一听到孩子哭就抱着不放……有的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很可怜,对孩子过分的迁就……这些都会影响幼儿新入园时情绪的稳定。
如何减轻家长心里的焦虑?家园的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新生入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让家长明白,幼儿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是正常的,因为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总会有情绪要发泄,家长要有心理准备,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不把他送到幼儿园,这样只会让孩子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厉害,就更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其次,家长要讲信用,不能对幼儿说谎。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 ,有些家长用哄骗的方法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结果说话不算数,失去幼儿的信任;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每天爸爸妈妈上班,你上幼儿园 ,下班后,我们到幼儿园 来接你,星期天我们在家一起休息。”时间长了,形成规律,幼儿也习惯了;
再次,家人意见要统一。孩子虽小,却很会观察大人的脸色,所以家人在坚持每天送幼儿上幼儿园的观点一定要一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
最后,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还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请假的手续等。
最后幼儿园送给家长8句话
【一】
不要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喝拉撒的问题,老师带过的孩子一定比你带过的多。
【二】
3岁到8岁,爸爸应担当更多的教育责任,这会让孩子更坚强更阳光。
【三】
送孩子去幼儿园,无论孩子如何嚎啕大哭,放下交给老师立马离开,否则你将带着孩子一起离开。
【四】
孩子一直成功,一直第一,一直很优秀未必是好事,一些被人打了、画得没别人好、做坏事被批评的经历往往将成为财富。
【五】
告诉孩子三件事,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要保护好眼睛跟身体隐私部位。
【六】
幼儿园是尽心尽责的,至少是安全可靠的,因为他们赔不起。
【七】
你的分离焦虑症可能比孩子更明显,千万不要把焦虑情绪带给孩子。
【八】
最后请牢记,不要觉得孩子离不开你,有时候是你离不开孩子。
(声明:本内容来自网络,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点
“阅读原文”,了解芳草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