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退避三舍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退避三舍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关于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便由此而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妙语点拨

两军交战时,一方退让,情况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实力较强,暂时避其锋芒,二是麻痹另一方,使其放松警惕,起到骄敌的作用。随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战胜之。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属于后者。此外,此举还有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退避三舍,即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退,将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远见的人会考虑,这不是软弱可欺,应该谨慎,以防有诈;另一种是对方视自己可欺,逼自己到墙角,我只好还击。如果楚军在晋文公退避三舍后,不麻痹轻敌,而是谨慎追击,可能城濮之战会有另一番结局。

退避三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敬而远之

【反义】针锋相对

成语的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1.经典成语故事三则

2.典故故事

3.四字典故大全

4.源于历史故事的经典成语有哪些

5.古代成语故事最少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儿童画-故事吧-成语故事-关于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