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

手抄报模板大全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那么最令人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那么最令人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皮肤黝黑,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1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2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3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4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5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6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7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8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9

纪念袁隆平手抄报,袁隆平手抄报内容

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图10

手抄报内容:了解袁隆平爷爷

1930年,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江西,那会儿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日子苦不堪言。为了生计,他的家人带领他四处辗转,湖南、江西、天津……他都待过。尽管大环境不算好,可袁隆平爷爷的基础教育丝毫没耽误。

1953年袁隆平爷爷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由于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袁爷爷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备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爷爷把这些稻谷播种到试验田里时,长出来的水稻植株虽然高大,但是稻谷产量却降低了。有人说起了风凉话:“可惜人不吃水稻秧,人要吃水稻秧的话,你这杂交水稻就大有发展前途了。”但他没有因此而泄气,依然继续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1964年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就可养活6000多万人。

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爷爷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为什么要缅怀袁隆平爷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

袁隆平爷爷这一代人

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只有亲身下过田

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

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

袁隆平爷爷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

有些人即使离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你们或许没有见过袁爷爷

但在今后的书本上

在我们每一日每一餐的饭桌上

都会见到、亲口吃到

袁爷爷带给我们的巨大贡献

我们不用饿着肚子

可以在学校、在家中

和小伙伴或家人幸福的饱餐一顿时

背后正是万万千千像袁爷爷一样的科学家

他们用一生的研究与努力

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国泰民安

时光不会停止

时代也永远在更迭

那些守护者们

终究会把未来交到我们的手里

他们变成日月星辰

等着看新中国的未来繁荣昌盛

而这都需要我们这一辈去奋斗实现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袁爷爷,您走好!

禾下乘凉 我们接棒

image.png

点击进入>>【手抄报作品专栏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儿童画-儿童画资源-儿童号-手抄报模板大全-缅怀袁隆平爷爷手抄报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