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4周年,也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组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手抄报及演讲稿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1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2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4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5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6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7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一等奖-图8
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2021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12月13日,我国第8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低沉的防空警报声将响彻整个南京上空,这一刻,车辆将会停驶鸣笛、人们也将肃立致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84年前的那个冬天,凄风苦雨中的南京,历经十余天的艰难抵抗,12月13日最终被日军攻陷。从这一天开始长达6周40多天的时间里,这座江南千年古城、江宁之城、文枢之城,在日军军刀挥舞、铁蹄践踏之下,彻底沦为人间地狱:汉中门外,清凉山麓,燕子矶江滩,下关码头,长江岸边……寒风吹过,带不走的是这座金陵古城的凄凉与悲鸣!到处是日军的暴行肆虐,到处是日军灭绝人性的兽行,也到处是残垣断壁下南京无辜市民的眼泪、鲜血与生命的消逝......那是我们的同胞啊!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共约30多万的生灵惨遭杀戮。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反人类的罪行,罄竹难书!
南京大屠杀惨案,是南京这座古城的伤痛,是国之殇、民族之殇,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这场人间浩劫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被永远钉在了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让累累白骨入土为安,让冤屈灵魂天国安眠;化屠刀铸警钟,刻逝名作史鉴,让孩子们不再惊恐,让每一位母亲不再哭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今天,一座三足圆形铜鼎永久驻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内铸铭文160字,记述着这场人间浩劫与全民抗战,也记述着人民对和平的祈愿。公祭鼎静默无言、岿然不动,与成千上万的中外参观者对视,诉说这段无可辩驳的历史以及全人类对和平永恒的追寻与捍卫。“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我们珍爱和平,但历史尤当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的是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以上摘自2014年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时光荏苒,历史之河川流不息。
84年后的今天,南京,我们站立的这片土地,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文明与活力相得益彰,发展与和谐同频共振,这个城市和人民曾饱受创伤、屈辱,如今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呈现出来的是宁静与生机、安康与祥和。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今天,南京,这座经历人类浩劫的古城,正在发出新时代的呼唤。
有国才有家,国家强盛则百姓安康。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无数次印证这样亘古不变的道理;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是为了民族警醒。国家公祭就像高悬在中华民族头顶上的长鸣警钟,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性本善并存的还有人性之恶。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判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和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战争威胁还未根本消除。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是为了寻找光明。因为即便回顾人类最黑暗的那段历史,我们也看到,冰冷的奥斯维辛有一份温暖的辛德勒的名单,南京浩劫中有约翰·拉贝,还有欧内斯特·福斯特、普卢默·米尔斯、刘易斯·斯迈斯、爱德华·施佩林、乔治·菲奇……我们铭记这些外国友人的名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创建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拯救数十万中国难民免遭屠杀的命运。他们的勇敢,源于人类的良知、大爱与道义,良知在,光明在。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更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南京的痛苦是人类的痛苦,南京记忆就是世界记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深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我们更知,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正视历史,消弭仇恨,放下包袱,携手前行,才能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南京大屠杀,曾经的苦难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反而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更加坚定地站了起来。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的今天,中国人民并没有耽于现有成就的甜蜜,而是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将历史镌刻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因为,我们深知关于苦难的历史记忆,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沉痛,更是一种振奋和激励,它将唤醒我们对于和平的珍惜,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伟力。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白鸽放飞,翱翔蓝天,习近平总书记这番坚定铿锵的话语如冬日暖阳,寄托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
今天,我们在南京、在国家公祭日发出告愿:愿家园安全温暖,愿世界和平永续。
点击进入>>【手抄报作品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