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杨博文
是2017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
今年毕业的他,手握n+优质offer
受到大厂偏爱
他是如何做到的?
人物名片
杨博文,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7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本科期间,获优秀部长、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曾获蓝桥杯个人赛四川省赛区三等奖、蓝桥杯团队赛全国三等奖、四川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中国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开发赛西南赛区一等奖、易班开发者大赛全国三等奖等。
作为团队负责人参与2019年西华杯创新创业项目,项目顺利结题;作为创新创业实验室负责人带领实验室成员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研究学习。大三下期获得多家顶级互联网公司实习offer,现于腾讯集团微信事业群担任前端开发工程师。
实验室长“住” 因为热爱所以拼
早在高中时期,杨博文就发现了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高中的他在课堂上学习了viscal basic语言等基础知识,还自己动手摸索着做了一款单机数据管理软件,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却让他更加确认了对计算机的喜爱,因此他在志愿填报时选择了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
大一下期,因为兴趣驱使,在学长的建议下,他申请加入了学院的微力互动实验室。学院有微力互动实验室、追梦人实验室、网络空间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杨博文加入的微力互动实验室,就是大家熟知的西瓜课表的“诞生地”。“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科研平台,让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能学到前辈们的经验,让我的目标更加清晰。”那时的杨博文在实验室里结识了刚拿到腾讯offer的杨念学长,这在他心中燃起了憧憬。
大二时,杨博文成为了实验室的负责人之一,同时身兼班长、学生会干部的他常常为各种工作、比赛、项目忙得不可开交。白天时间不够,就向夜晚借点时间,在实验室熬夜、通宵成了常态。在准备项目最忙的时候,他甚至将洗漱用品都带到了实验室,用他的话来说,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或技术学习、或研究项目、比赛筹备,团队成员们钻研于热爱,经常忘记了时间。“加入实验室的同学几乎都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家愿意为了热爱牺牲自己的娱乐休闲时间。有时不知不觉忙到了深夜,大家就躺在实验室的小沙发上睡着了,最多的时候那张小沙发同时躺过五个人。”杨博文笑着说。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如今实验室里那群追逐热爱的成员们,也有不少人收到了腾讯、阿里、抖音、京东等知名企业的offer。
参加创想杯
谈到在实验室的收获,杨博文认为是实验室让他提前接触到大量的实战机会,这为他后来的简历丰富了色泽。
大二时,汽车与交通学院的老师找到杨博文所在的创新实验室,想研发一款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场景数据的程序,他与另外两位实验室成员共同承担了该项目的开发,他主要负责前端方面的工作。杨博文说:“这样的项目对于我一个本科生来说难度很大,业界并无先例可参考,加之学科壁垒,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他先在程序员交流社区github里花了一周时间学习其他的开源项目,并仔细梳理构造,依葫芦画瓢学习参考。“因为没有可以模仿的参考对象,所以每周和老师沟通时对项目的更改都很大。”前前后后修改了多次底层设计,项目才终于初步成型。到了设计后期,他发现服务器性能达不到需求导致系统卡顿,于是又自己找了多个案例学习优化系统,最终成功交付了项目。
如今,该项目的成果网站已上线运行了两年,供汽车交通方向的学者们研究使用。回想这次跨学科合作的经历,杨博文感触良多,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既提升了理论水平又增加了实战经历。
参加四川省物联网专业交流会
从大一到大四,他从初加入实验室时的懵懂到后来作为负责人带队比赛,实验室见证了他的成长。凭借着丰富优质的实践经历,大三暑期校招时,杨博文收获了腾讯、阿里、滴滴等多家互联网大厂的offer,现已在腾讯担任前端开发工程师。
比赛拿奖 为梦铺路
在杨博文看来,比赛也是成就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回忆了两次印象最深刻的比赛——“黑客马拉松”以及“蓝桥杯”。
大二上期,他参加了学校和以色列方共同组织的“黑客马拉松比赛”,这也是他首次参加的专业比赛。所谓“黑客马拉松”就是在24小时内针对特定题目,进行编程,形成一个完整作品,并将成果进行路演。杨博文拉上实验室的三位伙伴,再加上一位以色列的同学一起组队参赛。
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屡屡碰壁,直到比赛当晚的凌晨12点,他们的项目也没有实质性进展,此时距离比赛结束还剩12个小时。作为团队负责人,杨博文决定先让团队的同学稍作休息,而他则单独负责逻辑的整理和框架的开发,但队员们纷纷表示一起坚持,于是,小队成员们在杨博文的带领分工下继续投入比赛。
比赛的24小时里所有队员都没有休息,一直到作品呈现后大家才放心地回到寝室睡上一觉。经过短暂仓促的开发,杨博文参与的第一次专业性比赛落下帷幕,他坦言虽然比赛成绩不甚理想,但借此机会他了解到极限编程概念,这也是他第一次在一个极端的时间内完成一次编程,是一次印象深刻的挑战。
黑客马拉松答辩
另一场比赛,就是杨博文带病参加的算法类“蓝桥杯”比赛。那天的他得了重感冒,加之事情繁多,原本已打算放弃这次比赛,但他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可以积累比赛经验的好机会,便还是选择了坚持。比赛全程4个小时,他说:“赛场内非常安静,因为大家都对着计算机在操作,只能听到我的咳嗽声。”最终,带病坚持的他拿到了省三等奖。杨博文在一次次的比赛答辩中提升了表达沟通能力,这对他后续参与企业面试起到了重要帮助。
参与了多次比赛,杨博文总结出一些经验:计算机类本科阶段的比赛,除了ACM这类算法比赛外,其他比赛非常看重idea的创新性、适用性以及如何形成项目完整的闭环,其次才是技术呈现。此类比赛和实践项目对综合性能力要求很高,要硬、软实力兼备。首先硬实力即专业能力要过关,技术是门槛,而表达能力、谈判技巧的软实力是关键,如何准确表达想法在答辩路演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让专家与业界人员理解项目的想法,即使内容再好也只是一种孤芳自赏。
从offer被拒到大厂上岸
学长有经验
作为一个被大厂偏爱、offer拿到手软的“选手”,杨博文认为专业能力与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企业看重的是你的能力是否能为其创造价值,你的学习能力是否能跟进后续的工作。”
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尽早确定研究和发展方向,多从招聘网站上了解这个方向对具体能力的要求,欠缺什么就针对性地学。多关注行业的顶尖社区,比如IT行业就有‘掘金’‘思否’,里面有很多领域前沿内容的分享,根据这些信息梳理自己的学习路径,完善自己的学习网络,一定要学得透彻深入,切忌浮于表面急功近利。还要提前做好实践经历储备,这样既能让面试官快速了解你的实践能力,也能从面试官的反馈中学习到经验。”面试准备方面,杨博文建议学弟学妹们多多关注就业网站,网站上有大量网友分享的面试经验、真题,多看多学,打破信息差。
杨博文的求职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直言自己“踩了许多坑”。大二时,为了在简历上有一笔不错的实习经历,他投递了近百家公司的简历,但大多都石沉海底,仅仅收到了两三家公司的回复,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改进简历,总结面试技巧。“敢于尝试,不要怕失败。”杨博文说。最终,凭借着优秀的面试发挥,和项目比赛奖项的加持,他在大三暑期的秋季校园招聘会上拿到了不少优质企业的offer,且offer评级都较高。
学不可以已,即使如今已如愿以偿进入了梦想的企业工作,杨博文也仍然保持着不断学习的习惯。他说“即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要不断学习,身边总有比你更优秀的人还在不断学习。要自我驱动,而不是被动。”
为了更好地与团队合作沟通,从事前端工作的他也在学习后端等其他领域知识、关注前沿的行业动态并加以实践。他每做完一个项目,还会用STAR法则将心得与“踩坑”的体会复盘总结,并整理成文档记录下来。“不要满足于完成,完成后还要多思考为什么要开发?对用户体验有提升吗?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吗?能不能更好?”他说。
先有兴趣,而后广博,广博而后深邃,深邃而后学有所用。回首过往四年点滴,杨博文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了你是否能在这个领域走得长远。不妨天马行空一些,多去尝试,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也能给自己多创造一个机会。”如今,这个逐梦前行的IT少年还将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推荐阅读
速看!西华大学2021级新生报到须知
必读!西华大学最详细的返校流程及要求来了!
舞台背后,更精彩!
全员考研成功!这个西华寝室,四人一起冲!
作者:蔡沛言、蒋怡佳、何雨瞳
编辑:顾巧文
编审:黄潇、王舒
给优秀的西瓜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