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行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典礼在清水河校区体育场设主会场,在沙河校区和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设分会场,共同见证757名博士研究生和6161名硕士研究生成为成电大家庭的一员。校长曾勇在典礼上致辞,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提心气、立大志,强基础、练思维,会交叉、善综合,对科研始终保持兴趣和激情,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产生颠覆性原创技术而勤奋钻研、努力拼搏,将来引领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变革,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在202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曾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757名博士研究生、6161名硕士研究生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新主人。我代表全体师生员工,代表亚非书记,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祝贺!
你们当中,有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赵天成同学,他参加了郑州市7·20特大暴雨防汛抢险志愿活动,在暴雨灾后积极投入城市重建志愿服务中,不论是搬运救灾物资、照顾受灾群众,还是装卸清淤、清洁卫生都有他年轻的身影;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茶兴增同学,他在新冠疫情期间,志愿加入织翼逆行云线上支教活动,关心帮助甘孜州康定市甲根坝镇亚弄村藏族村民,积极投入抗疫宣传和学业帮扶工作;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张宁同学,他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专题邀请赛上,夺得唯一的最高奖项“TI杯”,这也是学校首次摘得该赛事最高奖;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直博生梁子辉同学,他敢于挑战自我,曾获ACM ICPC EC-FINAL金奖3次、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CCSP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金奖2次,荣获CCF优秀大学生称号。这四位同学所代表的2021级研究生新生群体,展现了同学们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
在同学们即将开始研究生学习之际,作为校长,我想对大家谈三点希望。
一、提心气、立大志
同学们选择电子科大,肯定有各自的理由。例如,电子科大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强大的学科综合优势,有一大批优秀的导师,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校友,他们不仅成为了技术领军人才、核心技术骨干、高科技企业家和政府管理部门领导,也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可能你们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到了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人居环境在中国名列前茅、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还可能你们自己就是四川人,家乡情结比较重。还有一个普遍一致的理由:就业好、起薪高。这个理由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上神仙,都要食人间烟火。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电子科大的研究生不应该生计感太强,因为我们从来不担心就业问题,而是不断听到用人单位的抱怨,他们招不到电子科大的毕业生,特别是国防重点单位;或者电子科大的毕业生签约毁约率高,这样的抱怨往往来自新经济的高科技头部企业。在这样的就业前景下,我希望同学们有更高的心气、更大的志气,追求更高远的人生目标。
电子科大自建校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电子信息科技发展的使命。我们的创校校长吴立人先生在1956年首届开学典礼上,就提出了“把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办成我国乃至整个亚洲第一流的无线电大学”的奋斗目标,他的豪迈气概体现了电子科大“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精神。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对科研始终保持兴趣和激情,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产生颠覆性原创技术而勤奋钻研、努力拼搏。
二、强基础、练思维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同学们进入研究生阶段,往往都有早一点修完学分、进入课题组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早日完成研究任务,以便有更多时间去寻找理想工作的冲动。我们有些导师也希望学生早点进实验室干活,减轻项目任务完成的压力。这就导致同学们忽视课程阶段的深入学习,结果选课学分过多,蜻蜓点水,理论基础不牢,科学方法掌握不到位,科学思维训练不足。其实,我们学校杰出的老一辈科学家,林为干院士、刘盛纲院士、陈星弼院士、李乐民院士等,都是理论功底很深、功力很强的大师,这为他们作出原创性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校学位委员会主席,我想提醒同学们,学位授予细则都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这样的要求,只是同学们论文评审和答辩时,老师们往往慈悲为怀,对同学们都“宽大处理”了。
比较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最大的差距可能就在于课程阶段的要求,特别是理论基础、前沿深度、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训练;我们从事的课题研究可能反而是研究生培养最大的优势,因为我们的导师及其团队大多承担了国家、国防、产业的重大重点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但如果理论基础不牢,不仅基础原创的能力薄弱,重大需求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也难以突破。
思维训练很重要,就像身体锻炼一样,思维也需要不断训练。工程教育变革越来越强调思维方式的养成,既包括分析性、计算性、实验性、批判性、创造性和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包括个人态度、人际关系、人文社会环境等思维角度的扩展。
所以,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课程阶段的深度和挑战性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希望我们的导师引导、指导学生把基础打牢。
三、会交叉、善综合
颠覆性未来技术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基础研究的突破,也越来越源自跨学科的交叉。工程教育变革的重点方向,就是要面向未来技术和工程,以跨学科项目为载体,培养未来的产业和学术领军人才。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是跨学科交叉的重要依托,它不仅赋能传统产业,还可能在交叉中创造新产业,颠覆一些传统产业。所以,同学们,你们要成为未来的创新引领者,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以好奇之心、探险之勇,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老师交流和碰撞思想,甚至在导师支持下,开展跨学科项目的研究尝试。
现代的工程系统都是复杂的大系统,也是需要众多个体智慧、团队协作才能创造出来的。要创造出这样的系统,同学们需要培养自己跨学科交叉、知识综合和系统集成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组织能力。这些能力,既可以在论文研究和导师团队承担的技术攻关项目中培养,也需要大家在学生组织与社团、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加以锻炼,还需要大家注意学习和运用管理与商业的知识。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Tesla、火箭回收Space X、低轨商用星链Starlink和脑机接口Neuralink的关键人物埃隆·马斯克,是个兼具探索勇气、商业天赋、超强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奇才,他也是一位跨学科思维和系统集成、组织能力很强的综合性人才。在座的同学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气和志气,通过训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锻炼自己的工程和组织领导力,将来引领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变革,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同学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发现和创造,希望大家在研究生阶段敢于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创新,将来成为工程科学的发现者、核心技术的发明者、工程系统的创造者、商业模式的设计者和商业价值的实现者,造福千家万户,为社会作出贡献;振兴民族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增进人类认知和福祉,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图片:新闻中心 邝俊
编辑:新闻中心 卿晗
推荐阅读
◇全文来了!曾勇校长在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电子科大2021级本科新生大数据新鲜出炉
◇嗨~电子科大,我们来了!
◇@2021级萌新,我们准备好了!
◇这个暑假,成电学子在……
◇教育部公布重要名单,快来看看我电有谁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