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向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美好形象,四川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广泛组织开展了“学党史 崇师德”专题教育活动。
我校陶诗顺老师和文华老师
入围教师先进典型案例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索与实践”
入围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
让我们一起先了解他们的事迹吧
陶诗顺老师
在西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农学院,提到陶诗顺,无论师生,无人不称赞。作为一名农业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站在讲台上他是良师,走下讲台他是益友,站在田间他是农民。陶诗顺长期从事农业教育工作,三十余年如一日,他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灵魂。他博学笃行、敬业奉真、言传身教、树立了独特的教师风范;他关心学生,为师如亲,把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出发点,被学生誉为“像父亲一样的老师”。
循循善诱,悉心育“农”
2000年起陶诗顺任农学专业负责人,承担本科生《作物栽培学》理论和实践课。对于农学专业,不少数学生是调剂的,为了保住专业、留住学生,陶诗顺在育人工作上坚持循序善诱,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爱上专业,他想了不少办法。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对农业课程感到枯燥,他就提出作物栽培实践方案,首先他把试验地分到各班,让学生种一种植物到自家的地里,自己种的自己吃。
整个种植过程,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对高年级同学,他则积极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进行试验研究、生产调查、科技下乡、作物潜能突破探索,提升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生产问题能力。陶诗顺常说,“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们都应该做的。他们是农学的希望。现在的孩子,喜欢农业,要把传统和优势继承下去,为农业的发展做贡献。农业科研要传承下去,需要他们一代代的努力。”
在陶诗顺的带领下,西南科技大学农业专业入选了国家级和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入围了国家和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四川西科种业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相关合作案例入选了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学生评为农学专业“最喜欢的老师”,多次被评为学校、绵阳市“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争做科研领路人
“学农的,不下地,不到生产一线,就当不好好老师”,这是陶诗顺教授在课堂也是在专业教研活动中常讲的一句话。为了研究水稻增产技术,早年间陶诗顺在各地的农村布点实践,参加农业生产过程。没有机器,自己下田插秧、除稗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缺水的夏季,他整夜不合眼地守着机器从蓄水池里抽水。丰收的时节,他握紧了镰刀一把一把地收获金灿灿的稻穗,汗水一滴滴撒落在田地里……在绵阳三台县西平镇,他一待就是三年,从没想过放弃。当地农户经常能见到陶教授挽起裤管下田,丝毫没有教授的架子,于是玩笑地称他为“泥腿子”教授。说起这些辛苦,陶诗顺笑着说,“没有辛苦就出不了成绩”,“搞农业的不下田,就像做工的不到车间,做研究,就该你下!”
科研路上,上世纪90年代,为增产增收,农户种植水稻时采用多插秧苗的“密种”方式,一亩田至少插2万株以上,但产量并不理想。陶诗顺在各地调研后,有了一个新的思路:“种得太密,秧苗抢营养,又容易得病。如果把它们的间距拉开,单株的产量增加了,总产量不也上去了么?还能有效的节约劳动力。”有了想法就做,陶诗顺说服三台县西平镇几户思想开放的农户进行试验,将一亩田的插秧数量减少到7000株。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密种水稻存在的光照不足、通风不好、病虫害多发等问题,还增加了水稻的分蘖量,优化了水稻的品质。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都是丘陵山地等不利于机耕的土地,水稻稀植技术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实施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经过长期实践和积累,该项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利用该优化生产技术的稻田,2000年左右他可以让每亩可增产稻谷30-120公斤,省种30%-50%,省工3-6个,增收节支80-150元。
同时,他利用“丘陵旱区杂交水稻逆势高产高效栽培”方法解决我省“夏旱(特别是初夏旱)发生频率更高,同时大部分地区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即在现有旱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扩大秧床面积稀播稀育和规范育秧关键技术环节,增大秧龄弹性和提高长龄秧的秧苗素质,在水源不足的条件下避旱迟栽,以提高丘陵旱区水稻产量,同时节水、省种、省工,达到高产高效。相关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陶诗顺教授是四川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稻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多年来他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是一名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的楷模。
文华老师文华教授自200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引进人才到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工作,已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辛勤耕耘了12年。12年来,他本着“甘作绿叶,勇当人梯”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他的事业,洒向他的学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坚守初心使命,立场坚定
文华教授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作为学院党委委员,积极参加联系学生支部活动,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每次在学生支部参加活动,他的指导和交流发言,总能引起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共鸣。
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党支部认真开展政治学习,联合学生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加强了师生沟通与联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2014 年所在支部荣获“西南科技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8年,他撰写的《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前后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获四川省高等院校党建理论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坚持以德立身,率先垂范
文华教授是2008年11月到学院工作的,按其博士专业及学术专长应分配到土木工程教研室更为合适,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师资紧缺,学院决定将文华同志分配到工程管理教研室。该同志欣然接受学院工作安排,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余年,先后担任工程管理教工党支部书记、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为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每次安排新课程教学任务时,部分老师有些畏难情绪,总想接以前上过的课程任务,不愿上新课。文华教授常常主动接下新开课程,带头钻研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组织课程组进行研讨,确保了新开课程的教学质量。
2014年,作为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专业工作小组组长,他勇挑重担、以身作则,带领专业师生通过住了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使我校成为四川省第2所、西南地区第3所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认证的高校。2015年,作为党支部书记带领工程管理教研室获得学校“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19年,作为专业负责人再次带领评估工作团队顺利完成专业评估(复评)各项工作,得到了住建部专家的一致好评。坚持以德施教,以爱育人
2017年,他牵头创建了“一带一路”工程管理教学改革试点班,并主动担任“一带一路”创新班和工程管理1601、造价1608的班主任工作,精心备课,传授知识,从专业知识到人生规划,耐心解答学生疑问,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性组织专业学生座谈,倾听学生意见,为其排忧解难,深受学生爱戴。2018年,所带班级中有一名同学仅一个学期挂科就达到了4门,他找到班长和学习委员,要求与这位落后的同学形成“一对一”的重点帮扶对子,交流学习方法、督促学习过程、解答学习问题,为落后同学的进步与成长提供支持,成效显著。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每年招收十余名老挝籍的留学生。他主动承担留学生的入学教育和选课指导,定期召开与留学生的座谈会,了解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协调和解决。遇到困难的学生,他主动把大米和食用油送到学生手上。当留学生学习氛围不够、动力不足的时候,他与学生们促膝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指出学习的方法和方向。今年6月,2016级的何亚卓同学,因为疫情影响没能从老挝返校,毕业时他通过QQ对文华教授表达了不舍,“文老师,好久不见,欢迎您到老挝来,今后我还会回母校看您的。”
2019年,他指导的一名研究生身患重疾,生命临危,他个人先后捐助近20000元用于学生治疗,同时积极宣传并号召身边的同事、同学以及亲朋好友为其捐助,多方、多渠道为学生筹措治疗经费,目前该研究生已顺利完成手术,正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近年来,文华教授多次被毕业生评为土建学院“最亲切的老师”、“最和蔼的老师”等荣誉称号。坚持以德立学,创新发展
近年来,他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及EI检索论文20余篇,2012年获“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他带领的道路与桥梁工程科研团队,近4年的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达700余万元,到校经费超过500万元。因其突出的工作表现,荣获学校“十佳岗位青年”称号。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探索与实践
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师德师风建设;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负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全力推进相关工作。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师德宣传与教育机制、师德监督与考核机制、师德奖励与惩处机制,五措并举协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可喜成效。
一、五措并举铸师魂,大力协同求突破(一)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规则立德(二)强化师德楷模示范引领,典型树德(三)占领教育教学主阵地,课堂育德(四)注重培养教师人文情怀,文化养德(五)努力构建教师成长路径,培训明德
二、师德建设见成效,良好风尚在形成
三、实践探索在路上,科学推进有规律
投票通道已开启
下面就带大家看看投票规则
快拿上小本做好笔记哦
投票规则
1、点赞投票时间
9月10日10:00——9月30日24:00
2、点赞投票内容
师德先进典型事迹(100名)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100项)
3、点赞投票注意事项
参与者可分别为两个类别点赞投票,每个微信号每天可对每个类别各投5票,可以投给同一对象,也可以投给不同对象。
点赞前需关注“四川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数据方有效
投票方式
1.关注“四川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回复“先进”
扫码关注“四川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
回复“先进”
2.扫描图中二维码
3.点击高校,搜索西南科技大学
4.选择师德先进典型事迹/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为陶诗顺(编号1088)、文华(编号1089)两位老师以及“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2)案例点赞
师德先进典型事迹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
SWUSTers,
快拿起手机,积极参与进来
为陶诗顺老师和文华老师以及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索与实践”案例
投出大家宝贵的点赞票吧!
END
【往期回顾】
军训直击 | 无迷彩,不青春!
萌新故事汇丨我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来源 | 四川教育杂志
排版 |阳艾伶
指导老师 | 王娟
审核| 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