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举行的川大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
他作为本科生代表,
向来自五湖四海的9137名川大本科新生,
讲述了他的川大生活与体验。
这位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青年名叫
刘童,
来自川大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2018级。
正就读大四的刘童,成绩优异,位居专业前1%,连续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他竞赛科研能力突出,以第一作者撰写学术论文,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现持有3份软件著作、14项国家专利。
他还曾在力学竞赛、数学建模、节能减排、三创小挑等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0项校级34项。
科创生涯之外,刘童还是魔方能手,在世界比赛中名列前茅;他还精通手语,可与听障人士顺畅交流;他也热爱体育锻炼,在校运会中屡获佳绩,并且热心社会服务,志愿时长达到238个小时。
刘童参加魔方比赛
就在今年夏天,刘童成功斩获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夏令营优秀营员,未来将前往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攻读学术型硕士。
在光环背后,除了机遇与天分外,更多的是刘童的踏实上进。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一直是刘童的座右铭,他践行了一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的成长之路。
积跬步以行千里
从一到多的生活态度
刘童说,他的大学生活,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从一到多”。
他的心中常怀一股劲头,“想趁着年轻,给生活做加法,朝着远方走。等到寻找到心之所向的那天,再做减法。”
当然,“多”的起点还是“一”。高考压线进入川大,第一学期刘童总成绩并不拔尖。“当时还没有从中学的惯性中脱离出来”,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刘童开始执行他的进步秘诀:“排除一切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
他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份课堂作业,关注许多业界高质量公众号,利用碎片时间高效学习英语,观看网络课程学习课外知识,逐渐充实,迅速成长。
刘童(左)与老师讨论
专业学习成绩提升的同时,刘童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自一次数学学院举办的数学竞赛培训开始,他“入坑”了后面让他大放光彩的科创比赛。他的第一个科研课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无碳小车”项目。从那以后,对于科创的强烈兴趣驱使着他积极参与各学科、各层次的比赛,生活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最繁忙的一段时间是在2021年上半年,刘童同时准备了5个省国级比赛。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最终取得了第十一届MathorCup 高校数学建模赛本科组一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第十三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国家优秀奖和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四川省金奖的好成绩。
刘童参加学科竞赛
比赛拿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以数学建模比赛为例,一年间内,刘童就参加了三次同类比赛,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与队友们不断磨合,才最终拿到一等奖。
假舟楫以绝江河
善用平台与资源,常怀感恩
说起自己在大学的众多收获,刘童最感恩四川大学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各类优质平台与资源,“学校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超强助力”。
大一时,学院开设了新生研讨课,邀请各研究方向的优秀导师面向全体同学进行演讲。
研讨课上,刘童见识到了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了解了各个研究方向的内容,有了可以比较与参照的体系,这使他找准了个人志趣。
于是,在大二时,他毛遂自荐联系老师,自学技能夯实基础,大三时成功加入了导师的课题组,为日后科研生涯确定了方向。
刘童(右)与导师讨论科研项目
除了老师以外,刘童也始终与优秀的同学们为伴。
他在学院社团联和校青志工作时,遇到了慷慨分享经验的学长学姐们,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在后来的,他借助学校的组织和平台投入了自己感兴趣的科创竞赛中。
比赛组队的过程里,他更结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在各自领域都闪闪放光的同学们,大家一起相处、一起钻研、一起比赛,“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不管是专业上的精进还是待人接物的涵养。”刘童说。
刘童担任世警会志愿者
“在校园中,连小动物都可以是良师益友。”思绪受阻的时刻,刘童喜欢蹲在明远湖草坪边上与小鸭子对视。“小鸭子没有烦恼,只会好奇地打量着来者,让人感觉很治愈。”就这样四目相对中,刘童烦闷的情绪也就在小鸭子的呆萌可爱中烟消云散了。
学校提供的学习各类资源,也让刘童受益匪浅。
大一时,刘童没有购买笔记本电脑,早课后,他便会到江安校区一教的多媒体教室使用学校电脑辅助学习。学校的各类网站,如学院网站、学工部网站、教务处网站、青春川大等,也都是他获取学习资源的地方。
傍晚时分,刘童喜欢在江安校区一教六楼的制图教室里工作,大大的桌子放得下工程图纸,也放得下所有烦恼,明远湖日落定格在窗框,A0图纸在夕阳映照下泛着光,承载着理想。
刘童学习模型制图
戒焦躁以越雄关
热心助人,胸怀谦卑
自己进步之余,刘童常怀温暖之心,非常愿意帮助他人。
“一次,我在餐厅看到一位听障女孩,用手语点单,但服务员们不知所措,面面相觑,当时我很想帮忙,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一位顾客挺身而出,用手语流利地与女孩交流,帮助女孩点单,这让我深受感动。”刘童说。
这次际遇后,刘童便专门去学习了手语。
现在的他已经自学完中国标准手语教程,通过了成都残联实用手语考核,还作为四川大学恒沙手语协会副会长传播手语文化,带领更多人学习、推广手语,以实际行动关心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刘童参加手语歌表演
刘童也一直在帮助学弟学妹们。
他加入了学工部朋辈辅导中心“大川小思”,作为竞赛科研组组长辅导众多学弟学妹,把自己的科创竞赛理念、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后来者。
刘童说,在学弟学妹身上他会看到自己刚进校时懵懂的样子,他愿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扎实地成长。他现在也成为了新一届“大川小思”朋辈辅导中心的学生负责人,致力于让更多同学获得专业化个性化的公益性学业指导。
刘童主讲大川小思经验分享会
在大学的学习科研中一路高歌猛进的刘童,最常做的事情其实是“自省”。
通过自省,他很明白自己还存在着性格容易急躁、接受失败能力还需提高、偶尔固执钻牛角尖的缺点,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便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克服缺点。
他给大川讲了三点他的“科研秘笈”:
“首先,科研人不能急功近利。任何研究都带有不确定性因素,只有沉下心来探索未知,在长期缺乏正向反馈时摆正心态,坦然面对失败,才有可能抵达终点。
其次,要重视方法,有时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譬如在阅读文献时,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或许会让人一头雾水,但是抓重点来看就会比较清晰。以阅读工科文献为例,建议学弟学妹们 “少量多次”地阅读——第一遍:只看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第二遍:看介绍,看图,看结论;第三遍:看实验设置,评估手段,数学推演等;第四遍:通读文章注重细节。还要在过程中进行实时的文献笔记,以加深阅读理解。
其三,要重视交流。不拘泥于自己的方寸天地,而是要和导师、同学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刘童说,“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我只管奋力向前奔跑。”
|| 推荐阅读 ||
权威发布 | 四川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万众期待!川大【学生宿舍旧貌焕新颜】!望江华西老旧学生宿舍改造升级啦!
王玉忠院士:以身立教育新人 科研报国济天下
大川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采写、编辑 | 王粤 牛童
责编 |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