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表彰了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艺术实践一线的优秀个人和集体。为激励我校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现推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栏目,让我们一起了解优秀群体教书育人的风采。
李俊文
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讲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硕士,致公党四川省委科技与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理事。
坚持以生为本 做好育人工作
李俊文老师担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发声》《语言表达》《电影电视配音艺术》等课程本科教学工作。他每学期平均360课时,远超过学校标准课时量,但他甘之若饴。身处互联网时代,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空前广泛,李老师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怎么讲”才让学生更有收获?为此,他努力将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与分解,结合青年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以及关心的实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讲解,抓住学生兴奋点,提高课堂活跃度。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成。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类专业来说,学生需要通过不同的实践平台去历练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有声语言艺术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参加专业赛事无疑是检验、提升专业技能的最好途径。为此,李俊文老师与团队同仁积极承办省级专业赛事5项,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并带领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获得等次奖项30余次。今年8月,他参与指导“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依托系统、专业的语言课程,通过云课堂连线方式,全方位提升川陕革命老区师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练本领、做贡献,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留下了青春印记,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新华网、中新网、封面新闻等媒体进行转载报道。
李俊文老师按照学校党委要求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把正确价值引领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通过教材建设、精品示范课程建设等方式,将“课程思政”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他以优异的教学质量,收获了各方好评。2019年11月获学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20年6月获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21年4月获首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及“教学活动创新奖”,并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专注艺术创作 研究成果颇丰
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李俊文老师积极参与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多次参加公益诵读和主持活动,先后获得腾讯·大渝网第二季Q主播选拔活动冠军,首届中国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朗诵大赛银奖,首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小雅”称号,全国“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职工诵读作品征集活动“最佳表演作品”,四川省2021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诵经典一等奖等荣誉。
此外,李俊文老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10年来,他发表与教学改革相关的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危机及对策》获得2012年度全国主持人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配音秀”APP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配音课程中的应用探析》获得第二届四川省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论文论著评奖三等奖。他还出版了《主持人语音与艺术发声教程》等专业教材8部,《当代新闻播音实用教程》一书获四川省第二届广播影视论文论著学术评奖活动优秀奖,《当代新闻播音实用教程》已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为专业教材。他还积极参与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3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指导学生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
坚持服务社会 抗击疫情 “艺”不容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俊文老师除了捐款支援一线外,还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以艺术创演鼓舞抗疫斗志、坚定抗疫信心。作为第二届四川省朗诵艺术大赛高校组赛事组织者,李老师与省广播电视报社、省教育报刊社共同启动原创公益朗诵作品征集活动,征集作品290余个,在“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展示。同时,他还组织36名学生录制抗疫主题公益广告20余条,指导学生原创《向您致敬》《口罩自白》等多个有声语言作品,并联络川音校友武汉应急广播电台主持人赵佳、樊欣星等线上合作完成作品《疫情中的媒体人》,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统战成员,李俊文老师积极参政议政,他多次参与致公党四川省委宣讲、主持活动,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铭记初心、锐意进取、服务社会,用青春为治蜀兴川事业奋斗不息,用激情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贡献力量。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不断作出贡献
编辑| 杨焕充
投稿邮箱|chuanyinbao@126.com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 出品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迎新季丨05后前来报到 “数”说 川音2021级本科新生
四川音乐学院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