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四川大学建校12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学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会上,李言荣校长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总结了过去125年的办学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指出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下面来看李校长的演讲全文。(全文4000余字,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25周年,回顾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未来,为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在此,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和建国书记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125年前的锦江河畔,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中西学堂诞生于民族存亡之际,从开启四川近代高等教育的序幕,到建立中西结合、文理兼备的新式学堂;从抗战时期肩负民族救亡的重任,到新中国高校院系调整;从新时期三校“强强合并”,到今天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四川大学始终秉承着开放、包容、厚重、大气的独特气质,始终肩负着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125年来一代代川大人接续探索、不懈奋斗的历程,不仅承载着我们党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奋进、跨越发展的生动缩影,更谱写了中国高校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进步的壮丽篇章。
回望125年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始终坚守着爱国忠诚的家国情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大学历来是“传播革命种子的园地”,从引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到成为五四运动在四川的策源地;从率先在西南地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创建四川地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从抗战期间千余名师生冒着敌机轰炸南迁峨眉、八百青年学子投笔从戎,到建国前夕以江姐为代表的70多位川大人为新中国诞生献出宝贵生命;从开国大典上4位川大校友与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到改革开放后成为国内重点高校改革的先锋。正是一代又一代川大人把生命的价值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和历史的洪流,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时代篇章。
回望125年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始终坚守着育人育才的初心使命。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的根和本。建校125年来,学校为国家和民族源源不断地培养了70多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产生了近百位两院院士和文化名人,汇聚了数学家柯召、植物学家方文培、美学家朱光潜、历史学家徐中舒、化工学家张洪沅、“中国塑料之父”徐僖、“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等大师巨匠,培育了共和国元帅朱德、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先驱乐以成等一大批国家和民族栋梁。在川大的前身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时期,留下了同一班级培养出文学家李劼人、生物学家周太玄、数学家魏时珍、音乐家王光祈“桃园结义”的佳话;在抗战时期的艰苦条件下,创造了1941届毕业生中同时走出化学家陈荣悌、物理学家李荫远两位院士和国学大师王利器、经济学家蒋学模两位人文大师的教育传奇。正是他们在灿若星辰的历史长河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铸就了川大的百年品牌!
回望125年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始终坚守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任鸿隽老校长曾说过,“大学者,智识之府也。”川大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走在矢志创新、引领时代的道路上,我们开创了中国现代口腔医学和教育,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制革专业和高分子专业,创建了西部现代医学和药学教育体系。从首创中国农村三级卫生保健体系,到开创中国数论二次型研究的先河;从完成世界首例不对称催化反应,到首次提出生物材料骨诱导理论;从编著世界上第一部《甲骨文字典》,到填补国内空白系统论述道教思想发展史的著作;从东方红四号卫星,到华龙一号核能发电机组;从三星堆遗址发掘,到西部边疆安全研究……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在我国科技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每一个历史浪潮中都能找到川大人的身影,都留下了川大人的足迹。
回望125年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始终坚守着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可以说,每当国家和民族遇到重大危难、人民生命安全面对重大挑战时,我们川大人从来就没有缺席过,并且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抗击非典到抗震救灾,我们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全力救治每位病员;从雪域高原到凉山彝乡,我们精准帮扶对口支援、助力脱贫攻坚;从偏远山区到“一带一路”,我们建成西部最大规模的远程医疗体系,覆盖千家医疗机构、惠及5亿人口。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400多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驰援湖北武汉等抗疫一线及海外疫情严重地区,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作为国内高校首个研发成功的疫苗已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历代川大人始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心怀“国之大者”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历经风雨却生生不息,已经镌刻在每个川大人的心灵深处,更已成为引领我们不懈前行的精神力量。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辉煌的办学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发展和进步,都必须深深根植于深厚的国家和民族土壤,都必须始终坚守培养人才、创造知识的本质和使命,都必须时刻满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都必须大力弘扬追求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品格。这些启示和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125年是川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此时此刻,我们深深感到川大的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川大人接续奋斗的历史,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以什么样的精神和状态、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视野,去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我们川大和每个川大人都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今年4月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当前,我们正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以及很多的不确定性,学校正处在将强未强、将成未成之际,正是爬坡登峰之时,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从学校的历史与现实、从自身的实力和地位出发去审视前进的方向,更加需要我们立足世界一流大学的角度去思考自身的责任,更加需要我们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去谋划未来的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抓手,着力突出高质量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全面提升校园的颜值、学生的气质和科研的价值,大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探索一条在中国西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以更高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习总书记讲,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树立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观,努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在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和强化“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着力打造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健全人格、良好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学术创新水平。习总书记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聚焦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物质结构透明、未来医学港湾、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等五大先导计划为引领,以大装置和大平台为抓手,大力推动基础学科和新工科建设,以“医学+”“信息+”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从0到1”原创能力、全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从学科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从论文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技术推动向需求牵引转变,做真科研、真学问、真贡献。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华西医学整体率先迈入世界一流,让华西医疗的百年品牌更加响亮,让医工结合成为川大新的名片,让华西成为更多优秀学子成才的向往之地,真正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作出川大应有的贡献。
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以更高的标准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就在前天,习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上讲,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同样,一所大学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实力。国内外一流大学实现一流的路径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坚持以德为先、引育并举,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汇聚全球英才,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人才队伍。深入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让各类人才在自由、包容的文化氛围中各展所长,让每个人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学校成为人才汇聚、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
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以更高的标准构建融通世界文明的高地。125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传承精神和肩负使命的大学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将大力支持文科繁荣发展,努力形成人物大师云集、学术流派齐放的良好局面,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提供引领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先进思想文化,让川大真正成为社会文明的灯塔、人类精神的家园。我们要加快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办学和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国际高等教育和世界学术舞台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担当川大的使命。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125年来四川大学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与川大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的川大就是吴玉章老校长所怀念的“追求知识、孜孜不倦、意气焕发”的川大,就是张澜老校长所期望的“多诚笃君子、聚有志之士”的川大,就是陈寅恪先生心目中“渺渺钟声出远方,四海无人对夕阳”的川大。百余年来,时代跌宕沉浮,川大也几经变革,然而对于这所伟大的学校而言,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被时光凝结成永恒的记忆,总有一些精神、一些特质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新!今天,望江楼旁的书声依然回响耳畔,华西坝上的钟楼依然气度不凡,明远湖畔的烟柳依然枝繁叶茂,它们记录了川大过去的变迁与发展,并将见证百年川大新的荣耀与辉煌!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四川大学薪火传承、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教育部、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一代代川大人的接续奋斗,得益于广大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对此,我们都将时刻铭记、永志不忘,并将以更加出色的成绩报效祖国、回报人民!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古老而年轻的四川大学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哪怕风高浪急我们仍将乘风破浪,哪怕荆棘丛生我们依然勇攀高峰,在实现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的伟大事业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川大的恢弘篇章!
谢谢大家!
|| 推荐阅读 ||
四川大学隆重举行建校12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携手共进!30余所川内知名中学校长齐聚川大!
迎川大125校庆,大川文创盲盒来啦!定制天府通、T恤、帆布包……打包送你!
大川
来源 | 党政办
编辑 | 陈好好
责编 |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