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罗凌志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Xene-GaN van der Waals Metal-Semiconductor Junc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Multiple Quantum Well Photodetectors”的研究成果。罗凌志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巫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为第一作者单位。《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是光学领域顶级国际学术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为17.38。
由于在传感、探测、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光电探测器引起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即将到来的5G物联网(5G-IoT),将大规模连接底层感知层,并以其超低延迟、超可靠的通信层传输海量传感数据。在这一全新的应用场景下,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光电探测器以其响应速度快、制作工艺简单以及与场效应晶体管(FET)技术可集成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制造工艺会在金属-半导体界面上引入化学无序和缺陷态,随着器件尺寸的进一步缩小,金-半界面缺陷导致器件显著的暗电流和噪声。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如使用宽禁带半导体来增加肖特基势垒的高度,或降低金属-半导体界面处,半导体侧的态密度,以此降低暗电流密度,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不足。
MXene-GaN-MXene量子阱光电探测器概念图及响应率空间映射图(图片来源及版权: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及论文作者)
针对上述问题,巫江教授领衔的光电传感与探测团队使用MXene代替传统金属,研发了一种基于MXene-GaN-MXene结构的InGaN/GaN多量子阱(MQW)光电探测器。与传统的MSM探测器相比,该基于MXene-GaN范德华结的多量子阱光电探测器能显著提升器件响应率,降低暗电流与噪声。其在蓝绿光波段的优异性能,使其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与水下探测等领域,有着优异的应用前景。同时,得益于其良好的MXene-GaN界面,观察到了生长InGaN/GaN多量子阱的图形化衬底可产生局域化的光子提取增强效应。
巫江,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先进光电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从事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材料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红外探测器等光电器件研究,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罗凌志,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面向传感和探测的新型电磁与光电器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相关论文
UESTC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电子科大2021级本科新生大数据新鲜出炉
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部分省份提档分数线公布!
抢先看!2021成电录取通知书准备现场大揭秘~
入学无忧 筑梦成电丨一起了解电子科大学生资助政策
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欢迎“来电”!PICK你的宝藏学院~
权威发布丨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政策
权威发布丨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计划
最新发布丨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报考指南
最新发布丨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分省报考简介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