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教学部赵春燕老师酣畅淋漓的数学课总能带给人滋养,大家亲切地称她“赵师傅”。
同一门课,不同专业的学生,“赵师傅”会有不同的讲解方式。
文科班的同学她会以金融、投资理财等文科方面知识作为案例,对于理科同学,她则采用电路系统等知识来融入教学,让同学们对新知识不那么陌生。在讲到频率稳定性时,她还会让同学们做熟悉的抛硬币实验,统计正反面发生的频率,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她的数学课堂,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数学课程教学一方面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坚实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严谨的推理思维能力,此外还要满足学生升学、考研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前提下,只有认清学生在数学基础上的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的需求差异、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差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数学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部深度对接各学院,准确掌握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差异化需求,并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不同需要,分级分类分层制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定制”数学课。
赵春燕老师的“定制式”数学课,是锦江学院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今天,让我们跟着赵春燕老师的脚步,了解一堂“定制式”数学课的准备过程与课堂心得,管窥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心与使命。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秘诀
谈到上好课的秘诀是什么,赵春燕老师脱口而出:“精心备课!”她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备一堂课。
通常春季学期的课,她从寒假就着手准备。这个知识点和日常生活有怎样的联系?举什么例子能让学生更好理解?她在备课时常会思考这些问题,课余时间还会搜集许多与数学相关的素材以方便展示。素材丰富,结合学生实际,不断修改完善是赵春燕老师备课的要领。
好的课堂效果,只备一次课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已经上过的课,她还是会不断修改完善。
课程每年都要重复讲,乐趣在哪里呢?赵老师说,虽然课程一样,但每学期具体的内容都要变,不停地在备课中拓展和深挖,去寻找更加鲜活、更加新颖的东西。
赵春燕老师有趣的“数学文化”课件
“还有更好的呈现方式”是赵老师的自我要求。为上好一堂课,她时常修改课件至深夜。
为了找到一款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软件,她前期总会经过反复的试验。比如在准备方差分析课程时,涉及到上机操作实践运用的环节,而满足这项功能的软件有很多,究竟哪一种便于学生更好掌握呢?这让赵老师犯了难。经过多方调研,再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基本情况,她综合比对了Matlab、Spss、Excel等不同软件的特点,多次修改方案,直到上课前才最终确定用Excel给学生讲解。
赵春燕老师(第三排左7)参加培训会议
结合各专业特点“定制”数学课
一进教室,女兵方队昂首挺胸走过天安门的视频画面映入眼帘,整齐划一的口号声立刻驱散了同学们午睡后的倦意。课前播放一段小视频、讲述一则小故事。这些视频可不是随意放的,而是与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息息相关。视频一结束,赵老师便根据视频中女兵方阵身高差引出了方差这一概念。
上过赵老师课的人都觉得她讲课十分温柔细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枯燥抽象的数学公式,在她的细致推理下感觉都“活”了过来。
同一门课,不同的学生,她会有不同的讲解方式。文科班的同学她会以金融、投资理财等文科方面知识作为案例,对于理科同学,她则采用电路系统等知识来融入教学,让同学们对新知识不那么陌生。在讲到频率稳定性时,她还会让同学们做熟悉的抛硬币实验,统计正反面发生的频率,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赵师傅是一个随和、温柔、细致的人,甜甜的笑容,爽朗的笑声,总能无形中拉进我们之间的距离。”“赵师傅常常通过细致指导,善意抽问,或是一句温柔的‘加油’,或是作业批改上画一小笑脸来鼓励我们。”……
在学生心中,赵老师不一样的数学课堂,犹如一缕缕春雨拂过,润物细无声,却能带给人诸多成长。
酣畅淋漓的数学课带给人滋养
对赵春燕老师来说,上课也是一种调剂。给学生授课之后,她常常感觉酣畅淋漓,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阐释清楚,授业解惑,就有一种知识上的分享,情感上的愉悦,思想上的通透。
课间休息时她常会与学生交谈。
对于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她会主动询问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有针对性更加细致地讲解,并采取鼓励式教育。“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我都要鼓励他们,这样信心才能增强。”
而对于较快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她则采用引导式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寻求最优解法,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遨游数学世界也令她感到快乐。
赵春燕老师对于学生的“情”让她赢得了许多同学的爱戴,每逢节日她都会收到学生们来自天南海北的问候祝福,尤其是一个学生连续几年在各种传统节日都发来匿名祝福短信,让她十分感动。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抽象而复杂,概念、定理不好理解,不知用途,数学老师常说:‘实践出真知,多动手,多做题才学得好。’”
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开授的《数学实验》慕课中的一句话,也是赵春燕老师赞同的观点,是她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采写:新闻中心记者 汪洁玉 严婷婷
封面图:高小雨
编辑:王潇 张雪葳
责编:燕儿石
往期推荐(点击阅读)
捷报频传!川大锦江学子在多项大赛中获佳绩
喜讯!川大锦江学院2个项目获批四川省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点亮在看,为赵老师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