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浓的间隙需要去品尝,在品尝里静观茶叶的沉浮,花开花落,茶沉有一朵花开的时间需要去等待,在等待中细听花开的声音,有茶浮,情绪积蓄,味道几何。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理工之声广播站,我是播音员郭文杰。
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中老铁路上的奋斗者群像
中老铁路从筹备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而梦想的实现来自一位位筑梦人的拼搏奉献。在中老铁路建设期间,中国中铁参建员工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用无悔奋斗造就了钢铁长龙,让老挝人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披荆斩棘的“探路者”
陈建国是中国中铁二院磨万铁路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同事们都用“临危受命、身先士卒”称赞他的工作精神。
2010年中老铁路立项,同年10月8日,陈建国刚刚休完假,立刻被通知“中老铁路任务重,人手紧缺,需抽调精干专业人员到现场增援。”接到任务,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建设中老铁路的征程。
老挝气候炎热,交通不便,分布大量未爆炸物,丛林密布,丛林中还有旱蚂蝗、毒蛇、猛兽等,使得实地踏勘困难,且安全风险大。很多工点没有道路可去,只能穿过灌木林或者丛林,行进中需随时提防毒蛇。员工们都说,旱蚂蟥是无法防备的,哪怕是穿着厚实的牛仔裤,照样可以叮到你的肉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自己心中也有一丝恐惧,但陈建国作为现场负责人,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戴上一顶草帽,穿上一身长袖长裤,扎上一双绑腿,再背上图纸、水和干粮,带上蛇药,早上天亮就出发,天黑回到驻地,这就是他在现场的日常。
“我们从事的是设计服务行业,要为项目服好务、为建设单位服好务、为施工单位服好务”,这是陈建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受到当地天气严峻挑战的还有中国中铁建工集团中老铁路玉磨段站房项目经理路海勇。起初,路海勇负责的四座站房分别地处位于热带的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现场正式开始施工生产便迎来了雨季,碍于当地特殊地质,雨后地面如糖浆般粘稠,混凝土罐车、土方车等工程车辆通行困难,宽阔的施工便道一次次“堵车”;天晴后地面又像风化页岩,给基础施工带来了巨大难题。
环境所迫,路海勇只能带领管理团队一次次冒雨实地探查,寻找解决雨季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障碍,最终与管理团队达成了“抢晴天、战雨天、牛毛细雨是好天”的共识。路海勇常常跟技术负责人李胜辉开玩笑,“咱们这儿,下雨了地上就是像糖浆一样的泥巴,天晴了就是满身灰,工程部的小伙子们去现场待一天回来要么跟个泥猴一样,要么就跟多少天没洗澡一样。”
自参与中老铁路后,前线指挥官们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了中老铁路建设中,尤其是2016年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基本很少陪家人,在老挝度过了好几个春节。随着中老铁路通车在即,陈建国和路海勇都希望能安心地回家陪陪家人,团团圆圆地在老家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春节。
攻坚克难的“年轻人”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线1000多公里,其中少不了地势险要、地形复杂的路段。中国中铁一局玉磨项目部长铺队副队长冯斌就是“啃硬骨头”的好手——在这之前,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新手”。
初来乍到之时,39岁的冯斌还是一名铺轨专业的新人,负责玉磨项目部的他仿佛开局便挑战最高难度。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冯斌积极认真学习铺轨机自动巡航走行定位技术以及有砟、无砟道床两用智能牵引技术,成为了玉磨项目部第一批熟练掌握此项技术操作技能的作业人员。随后冯斌带领长铺队,应用一系列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施工精度,保证了中老铁路玉磨段施工精准达标,减少了工序转换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作为长铺队副队长,冯斌利用施工间隙与大家一同学习提升,带动提高了整个长铺队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冯斌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在新的岗位上实现了新的蜕变,从一名“车辆大夫”迅速成长为长铺作业的“行家里手”。
在玉磨铁路上,矗立着有“世界铁路第一高墩桥”之称的元江特大桥,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是这座桥的技术管理人员。其中,今年28岁的周佳午是中国中铁四局元江特大桥项目总工程师。2016年,周佳午与其他一群胸怀壮志的四局人一样,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西南边陲玉磨铁路的建设大军中,开启了“征战”世界最高墩的漫漫之途,而这一待就是5年。时光飞逝,他从一名技术主管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也见证着元江特大桥的一步步拔高。
元江桥采用钢混组合双柱式钢架墩,由两个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墩间通过交叉式钢横联结构组成,为国内首创。两个桥墩之间的连接是用像剪刀一样的钢结构组成,大桥交叉钢横梁的PBL剪力件就像剪刀尾巴连接在桥墩里面的每一个小树根,安装定位和焊接“小树根”在技术及安全上都是重难点,时任技术主管的周佳午一刻不敢松懈,每天都会在现场盯控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往往一天都在办公室看不到他的身影。
尽管都知道铁路建设的硬骨头如此难啃,冯斌和周佳午回顾这五年间的种种经历时都说:“能参与并见证中老铁路全线轨通,我们感到非常骄傲!”
技术创新的“突击手”
如果说克服艰险复杂的地势和天气靠的是中国中铁建设者吃苦肯干的毅力,“尹大师”和“孔专家”则是在技术上为项目突破瓶颈、提质升级的“突击手”。
中国中铁国际中老铁路项目技术专家尹大祥向来是团队里的技术好手,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钻研技术,业务水平日益精进。为达到隧道快速、安全施工的目的,尹大祥带领试验技术人员从外加剂的反应机理出发,经过反复筛选、比对,一系列的试验室试配、现场试验验证以及大量的检测,历经五个多月终于研发出一种新型高强超微外加剂,将此关键技术成功运用于喷射混凝土中,大大地缩短了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提供可靠保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极高的推广价值。
孔化蓉是中国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机电分公司副总工程师,“有困难我先上”和“有难题我来解决”是对他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最佳诠释。
在中老铁路玉磨段,专业上碰到难题时,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他。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组织技术骨干力量解决了锚栓拉拔、定位线夹力矩、吊弦线夹力矩等验收难题,完成了热带雨林地区接触网基础结构一体化、深切峡谷地带无人机应用、强风区段(元江大桥)接触网结构优化等15项科研课题,完成设计优化和工艺优化65项,推广应用智能工具27项、智能工装11项,发表论文5篇,为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是凭借尹大祥、孔化蓉为代表的专家技术团队的不断努力,中老铁路项目的安全、质量、成本、进度得到了良好保障,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了沿线居民、政府和专业团队的认可。他们说,未来还希望总结提炼更多值得推广的意见,为中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友谊之路的“守护者”
“我们只在画中看到过火车,修建中老铁路后,我们想乘着火车去中国,还有机会认识很多中国的小朋友!”老挝万象市郊农冰村小学的孩子们拉着马玉蓉的手说的这段话,令她至今难忘。
马玉蓉是中国中铁中老铁路指挥部的副指挥长。铁路建设期间,马玉蓉组织参建单位开展“中老铁路课外辅导员”活动,通过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国铁路的故事,让老挝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铁路;联合老挝琅勃拉邦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举办“共建中老铁路共筑美好家园”老中铁路“友谊之桥”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让老挝人讲他们心目中的中老铁路的相关故事。
在中国中铁建设者的帮助下,学校已经搭起了乒乓球台,修建了崭新的操场,农冰村小学的老师向马玉蓉说:“这两年中,中老铁路的建设者让很多孩子认识了中国,他们的梦想已经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很多学生希望将来去中国留学,不论身处何处,他们的未来奋斗方向或多或少都将与中国有关联。”
2018年5月20日,是一个寓意“我爱你”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老铁路首对跨国恋人的爱情有了新进展,中国中铁二局职工熊应豪与老挝姑娘王妮来到女方家中举办了订婚仪式,在双方亲朋好友和同事的共同见证下情定“一带一路”。他们因为中老铁路相识、相知、相爱,最终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一段绝美佳话。
一条铁路连接起中老友谊,一条铁路见证了坚守与付出,当火车的汽笛声响彻长空,当沿线民众享受出行的便捷,请不要忘记有这样一群人,曾在这片土地之上,奋斗了无数个日夜……
浓浓的情难以割舍,淡淡的话娓娓动听。我是播音员郭文杰,理工之声广播站,今天的播音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精彩推荐—
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特辑来啦!快来挑战吧!
你 在 找 茬 吗 ?
考研倒计时20天——加油!成理工程考研人
“防诈普法进校园,法治护航筑平安”
-融媒体中心-
播音 :郭文杰
编辑 :刘丹
来源 :中国中铁
审核 :贾玉成
用温暖和感动为你讲述成理工程故事
投稿邮箱:cdutetc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