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他们,感动川大!

四川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1,他们,感动川大!

12月16日,2021年度“感动川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举行,对获评2021年度“感动川大”新闻人物的12个集体或个人进行了表彰。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获奖的集体或个人

听听他们的故事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年度引领人物

四川大学

“到人民群众中去”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宣讲团

四川大学

从群众中来,是矢志不渝的信仰;

到群众中去,是牢记使命的担当。

涓涓细流入沃土,品味精神之甘,

袅袅余音遍万家,感受真理之甜。

用青年话语讲述百年辉煌,

同人民群众共筑复兴伟业。

坚持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理论宣讲团

“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当志存高远、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使党的历史与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宣讲团成立以来,30余位成员坚持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小切口”彰显“大主题”,真正深入人民群众,在全国各市州开展宣讲工作近60场,累计服务干部、职工、群众和学生达4000余人,用青年声音生动诉说着百年党史辉煌。

宣讲团犹如一台理论播种机,他们走进学校,为学生成长扣好第一粒“扣子”;他们走进社区,把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心坎儿;他们走进农村,引导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他们走进企业,为企业党建注入发展新活力。他们同人民群众一道描摹百年党史荡气回肠的画卷,他们与人民群众一起共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他们的宣讲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他们的事迹先后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转载!

四川大学

年度薪火人物

四川大学

于世博

四川大学

用青春的声音宣传百年党史,

用青年的视角宣讲红色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唱响青春之歌,

传承红色基因舞动时代之光;

光而不耀,和光同尘,

平凡的笔触书写着滚烫的人生。

矢志传播红色文化的党史讲解员

于世博,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江姐纪念馆讲解员、四川大学青年讲师团成员、“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成员、四川大学“讲述身边的党史故事”宣讲员、四川大学青马工程第十三期“弘毅班”学员。

他用青春的声音传播百年党史,用青年的视角宣讲红色文化,用青年的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立志以青年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150场次、4500分钟、5000人是他作为讲解员的工作笔记;3个学院、5家企业、11个社区、30余次的基层宣讲是他作为宣讲员的工作写照;新华网、光明网、中青网、荔枝新闻、封面新闻等媒体百万次的点击关注是他作为讲述人的工作成绩。他通过一次次讲解、一堂堂宣讲,将党和国家的政策、川大革命英烈故事传递到基层党团组织、基层企业和社区。他还积极以情景表演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参与录制了《穿越历史的红色传承——青年党史讲坛》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节目,参演《王右木与<人声>宣言的故事》情景剧,以贴近青年的话语讲述党史故事,涵养家国情怀。

争做又红又专时代新人。于世博同学连续三年综测成绩专业排名第一,以推免成绩第一获得保研资格,并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校百佳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学生”等荣誉30余项,学习江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边的同学,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川大学

年度仁爱人物

四川大学

华益民

四川大学

三十六年,心系西部,

科研为刃,

斩断先心病患儿生命威胁;

坚信“仁生”,攀登雪原,慈善为怀,

护佑贫困边陲儿童健康;

培养边疆团队,搭建网络平台,

他用爱与责任

让无数幼儿感受生命的蓬勃律动!

大医精诚 仁心仁爱

华益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36年。他时刻以西部地区儿童健康事业发展为己任,坚持科研与医疗相结合,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25000余例,成功率保持在98.6%以上,诊疗水平位居全国前三甲。

他坚信“仁生”需要爱和责任。15年前,他自发组织团队医护人员到西部老少边穷地区,为儿童先心病患者进行慈善救助。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西藏地区完成380例先心病手术,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手术成功率100%、无一例死亡的奇迹。他带领团队从北疆边陲到海拔4700米的那曲,行程30万公里,筛查覆盖西部地区25个贫困县40000余名儿童,累计募集善款3000余万元,免费救助贫困先心病患儿1200人。同时,他为边远地区培养了8支“永不离开”的手术团队。

他搭建起医疗服务彩虹桥。为让患儿足不出户得到最专业医学专家的指导,他和团队成员共同创立中国移动乐乐医在线平台,线上用户600万,200余名先心病患儿得到及时救助;他利用业余时间在线问诊,接诊患儿7700余名,获得感谢信1800余封。

华益民先后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四川大学

年度创新人物

四川大学

乔婧昕

四川大学

不是医生,却最先冲上战疫一线;

不是超人,却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复杂的病毒机理,

挡不住科研人的攻坚步伐;

厚重的防护面罩,

遮不了川大人的如炬目光;

她把青春奋斗

献给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事业;

她高举创新大旗

坚定走在抗击疫情的胜利之路!

把青春奋斗献给

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事业

乔婧昕,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级博士研究生。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返校投身科研抗疫工作。

她作为主要负责人针对新冠病毒复制过程而设计的药物,围绕“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展研究工作。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抑制剂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2021年2月19日仍在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乔婧昕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上,影响因子:47.728。此项研究从分子、细胞和动物三个层面阐述了系列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和抗病毒效果,证实其具有开发成为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潜力。这也是首次公开报道的新冠主蛋白酶抑制剂在新冠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实验数据,代表了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开发的关键进展。

乔婧昕将学术科研与国家战略需要和医学关键技术需要结合起来,现已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她也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获得“2021年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四川大学2021年优秀毕业研究生”、“四川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四川大学2021年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多项荣誉。

四川大学

年度责任人物

四川大学

川大幼儿园支教团

四川大学

如果教育是一种财富,

他们本就是富裕的人。

八名青年的支教之路,

两百公里的初心不负;

一千二百个日夜浇筑,

三千件冬衣暖心呵护。

他们是甘洛的清泉,

孕育着树苗葱茏。

接力扶贫

用青春守护大山儿童茁壮成长

八名青年骨干教师,两百多公里爱的传递,一千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三千件冬衣的暖冬呵护。从幼儿园环境的打造到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从普通话普及到爱国主义教育;从驻守支教到远程教育、共享资源;从增长孩子知识到拓展孩子视野。由川大三所幼儿园组建的支教团队用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扎根扶贫一线,接力奔跑、续力奋进,将最好的教育资源呈现在大山孩子眼前,受到当地政府、各级领导的肯定。

在支教的日子里清苦与寂寞在老师们眼里不算什么,语言不通才是最大的障碍。“沟通都困难,那又怎么去教孩子们说话?”于是每天放学后,支教团的老师便抓住一切时机学习彝语。先是最初的简单问候语和对话,慢慢的变成了日常沟通,最后有了今日的双语教学。从最初孩子们对蹩脚的彝语充耳不闻,到现在孩子们真心的亲近与喜爱,改变的是老师的语言,不变的是老师们心中的坚守。支教团还举行大型主题活动、升旗仪式,为孩子们搭建更多表达、表现的平台,鼓励、激励他们孩子们大方交流和展示。支教扶贫的幼儿园现已被评为“学前学会普通话”示范性幼教点。

川大幼儿园支教团队驻守在支持甘洛教育的道路上,为甘洛教育事业“输血”又“造血”,实施“志智双扶”,用青春守护大山儿童茁壮成长。

四川大学

年度爱心人物

四川大学

周万祥

四川大学

济困、助老、救孤。

你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

教育、发展、学子。

你散发一道暖光,照亮清贫梦想。

桑榆虽晚,霞尚满天;

光阴弹指,耆宿温颜!

心怀感恩投身公益

心系教育反哺母校

周万祥,196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学系本科药学专业。先后供职于昆明市卫生防疫站、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1994年退休后参与创立了昆明滇虹药业集团,并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温暖困难人群。几十年间,她慰问孤寡老人、修建小学、资助大学生、设立小额贷款助力贫困人口脱贫。2014年,76岁的周万祥校友拿出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在云南省扶贫基金会设立了“周万祥专项基金”,致力于扶贫、助老、救孤、助残、济困。她口中的小善,已帮助了3000多人,捐赠的爱心资金也远超2000万元。

周万祥校友心系教育,反哺母校。2018年至2021年,先后捐资百余万元设立奖学金及药学教育发展基金,累计资助数百名我校优秀学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周万祥校友表示:“每当想到有人需要我的帮助,我的内心就充满了力量,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一定会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

四川大学

年度传承人物

四川大学

川大考古队

四川大学

一锹一铲,叩问大地缄默;

一担一篮,拨开文物尘封。

翻山越岭,

在祖国的大地上追寻往昔;

千里奔劳,

在希望的田野里书写古今。

厚重的土地锻造考古的未来脊梁;

文明的光辉照亮民族的前进之路。

一锹一铲,叩问大地缄默

一担一篮,拨开历史尘封

川大考古队数十年如一日,用一锹一铲叩问大地缄默,用一担一篮拨开历史尘封。无论酷暑寒冬,他们从不叫苦叫累;无论是连续两月坚守考古现场,还是每天十二小时发掘整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沉重的防护服、冗杂的整理任务都没有撼动川大考古人的意志。他们还将党支部建立在考古现场,始终让奋斗精神引领考古工作,让党旗在考古现场高高飘扬。近年来,川大考古队取得的多项成果,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除了严谨开展学术研究,他们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普及历史文化,真正做到考古成果为社会所共享。在校内,定期开设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更真切感受中华民族血脉记忆与文明演变;在校外,通过博物馆将发掘成果向公众展出,让公众近距离触摸和感受历史的脉络。2021年,川大考古队在三星堆的工作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四川日报等媒体的直播、采访和报道得到广泛传播,得到了广泛关注,体现了川大考古队的社会影响力。

四川大学考古队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探索与实践做贡献。四川大学考古队扎根祖国大地,用双手拂去文物的浮尘,让沉睡的文明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璀璨文明增光添彩。

四川大学

年度奉献人物

四川大学

熊海

四川大学

超越海拔五千米,

医者仁心将爱撒雪域高原;

潜心科研攻关破解难题,

助推学科绽放誉满山川;

心系百姓,伉俪并肩,

华西坝的初心在高原扎根沉淀。

你热爱的白心灵芝,

不屑于广袤平原,

只生长于高山砾石间。

用奉献在雪域高原书写仁心大爱

熊海,华西第四医院老年科主任,中组部第8批、第9批援藏干部,2018年3月至今挂任西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医者仁心,爱撒雪域高原。先后9次赴高海拔农牧区(最高海拔5000米)开展义诊,服务超600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2万余元;带领团队筛查先心病患儿379人,协调内地三甲医院免费救治64人。

潜心科研,推动学科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医学院科研和学科发展,科研经费从720万元增长至4000余万元。承担川藏铁路项目子课题、自治区项目等9项,经费800余万元。

心系百姓,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广白肉灵芝种植技术,协助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区4000余亩,年增产值1000余万元,解决就业500余人,户均增收1-3万元。该项目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转化成果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伉俪并肩,诠释最美爱情。在援藏精神感染下,其爱人退休之后,毅然奔赴西藏与其携手并肩,共同开展教育支援和高原义诊两年有余。熊海在雪域高原上的动人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经济日报、西藏日报等予以报道。他曾荣获西藏大学优秀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个人记大功”、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现被提名为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并被自治区推选为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

四川大学

年度筑梦人物

四川大学

何强

四川大学

三尺讲台,是责任,是使命;

一载春秋,是成长,是陪伴。

你用丰富的学识,

引导学生走出大山;

你用坚定的信念,

带领学生奔向未来。

一年凉山行,一生凉山情,

奉献的是青春与热情,

写下的是成长与梦想!

用青春和责任托起大山的梦想

“支教于我而言,是成长、是陪伴、是责任,更是使命”。2019年,何强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支教,同时负责多个班级的物理、通用技术课教学,并兼任“川大梦想班”班主任。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积极投身教育扶贫,用青春和责任守护大山的学生成长。

短短1年,何强累计授课800余课时,额外补习300余课时,所带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在课堂上,他总有创新的教学形式调动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针对学生基础总体较差的情况,探索开展“晚间辅导”、“周末课堂”、“伴读高考”等形式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疫情期间坚持“云授课”,做到“停课不停学”。

在课堂外,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带班级凝聚力强。他以重要节日为契机,依托主题团日、志愿服务等30余场次活动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他组织开展的“成长·蜕变”21天打卡计划、“今天我想说”班级演讲等深受学生欢迎。

何强还克服困难带学生们走出大山,赴成都开展游学,为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他与支教团成员一起联系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带去了价值6.8万余元的各种爱心物资和爱心善款。

一年凉山行,一生凉山情。“小何老师”用一腔热血诠释“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他获评为“强国青年”,支教事迹被《中国青年报》等报道。他所在的川大研究生支教团甘洛分团受到团中央、当地政府和学校师生的认可与好评。

四川大学

年度奋进人物

四川大学

刘童

四川大学

大川浩瀚里,你曾是小小的船;

长夜无垠中,亮着你小小的灯。

逆风扬帆实现自我逆袭,

千帆竞发引领侪辈互助,

长风破浪常怀强国之梦,

你凝聚朋辈,辅助同辈,

更激励后辈。

整装不懈远航,青年来日方长!

从“自我逆袭”到“朋辈助航”

在学校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刘童作为在校生代表,向新生讲述了他的蜕变故事。

谁也不曾想到,他当年压线进川大,如今推免至清华,践行了“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的成长之路。他怀揣“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梦,为“求真学问”挑灯夜读,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份作业,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课外知识,逐渐充实,迅速成长,逆袭至年级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和16项省级以上竞赛奖,以第一作者撰写学术论文,主持参与多项科创项目,现持有3份软件著作、14项国家专利……他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他将“自我逆袭”过程中从学长、学姐处获得的关心帮助传递给更多的同学。他率先垂范,引领同学,担任寝室长的寝室全员准备深造,担任班长的班级九成同学奋力升学。他连续3年加入学校“立信·明远”志愿者计划,结对帮扶低年级同学,志愿时长238小时。

2020年,他顺利入选学工部朋辈学业辅导团队“大川小思”,为低年级同学热诚开展公益学业指导,编写指导书、举办团体辅导,广受师生好评。目前,他辅导同学1000余名,其中“1对1辅导”100余名,辅导时长339小时,贡献量居团队之首。

如今他作为“大川小思”新一届负责人,希望在感恩中双向成就,引领更多川大学子追求卓越,做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和奉献者!

四川大学

年度魅力人物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征兵宣讲团

四川大学

是特种兵,是突击手,是机枪手,

也是川大校园中的求知者。

曾在边疆守护,在沙场奋战,

在灾区抢险,在峰会执勤,

而今,他们用一场场征兵宣讲,

点燃学子心中保家卫国的热情。

退伍不褪色,

他们的青春在扎根之处熠熠生辉!

携笔从戎挥洒青春热血

红色宣讲传递家国情怀

四川大学征兵宣讲团由15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退伍学生组成。自成立以来,宣讲团结合自身从军经历进行政策讲解,累计开展校园征兵宣讲会52场,面对面咨询会56场,覆盖全校35个学院、14560余名学生,用热血宣讲点燃青年爱国主义热情,激发青年保家卫国意识,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在宣讲团的感召下,600余名川大学子积极表达入伍意愿,最终34名同学成功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再创我校历史新高。

宣讲团的成员,他们曾经是特种兵、突击手、机枪手......参与过中印洞朗对峙演习、地空导弹兵成立60周年阅兵、42国外军代表访华军事演练、陆军特种部队大飞机跳伞、2021河南郑州抗洪抢险、杭州G20峰会安保备勤、抗击莫兰蒂台风救援抢险、云南省军地联合“军事日”、战区陆军科目示范保障等重大任务,共获得部队“嘉奖”13人次、“优秀义务兵”7人次、“‘四有’优秀士兵”3人次。每个士兵都在保家卫国的岗位挺起了川大人的脊梁。

退伍不褪色。退役复学后,同学们传承发扬在部队中培养锻炼的优良品格,发奋学习,提升自我,有7人考研或保研升学,参与社会服务、获得各类奖励近3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践行保家卫国的誓言。

四川大学

特别奖

四川大学

川大志愿者

四川大学

川大志愿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以服务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大型赛会、扶弱济困助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年度志愿服务时长30余万小时。

特别是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川大志愿者闻令而动,从校园疫情防控到华西医院驰援武汉,从核酸检测到疫苗接种,从线上到线下,一批批川大志愿者选择冲到战“疫”前线,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长城。

致敬先辈,薪火传承。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川大志愿者开展了关爱离退休老同志活动,志愿者与离退休老同志结对达2567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川大志愿者扎根凉山二十余年, “彩虹知语堂”“索玛花儿”“雏鹰成长计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彝族孩子。

志愿服务成果丰硕,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取得了四川省省赛“三金三银”、全国决赛“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涌现出“保贝联盟”“Hi患儿” “解语花”等一批全国知名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川大志愿者”品牌,正在千千万万志愿者的“擦拭”下愈加明亮。

四川大学

“感动川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是由川大共青团举办的以“发掘感人事迹,汇集感人点滴,引领校园风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旨在发掘你我身边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弘扬新时代川大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是川大校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盛宴,也是川大正能量传播的重要载体。

自2005年我校举办首届“感动川大”学生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以来,“感动川大”系列活动十六年来覆盖数十万川大学子,共评选出108位新闻人物,55份摄影、微电影比赛优秀作品。通过发掘、宣传来自你我身边的感人事迹,不仅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也让川大学子积极向榜样看齐,形成了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

祝贺获奖的集体和个人

为他们点赞!

四川大学

|| 推荐阅读 ||

川大华西医院李舍予团队在柳叶刀发表论文!在药物减重治疗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

一位“学生都爱”的川大老师!

共谋高质量发展!川大深化与宜宾眉山自贡校地合作

大川

来源丨校团委

封面丨何苗

编辑丨罗燕妮

责编丨王允保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四川本科院校-四川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四川大学-2021,他们,感动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