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4:科研建设
以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1年9月,对苏晓波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他第一次以中国五冶集团房屋事业部技术主管的身份与母校达成工程项目合作意向。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2018届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毕业的三年多时间里,每一次工作上有所突破,都会勾起他反哺母校的感恩思绪。
面对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成华区第七医院项目中机电深化优化设计、全专业Lod400精度模型辅助设计等施工技术难题,基于对母校在数字化应用研究方面的技术信任,苏晓波找到母校寻求技术支持。他知道,在母校的数字化应用研究中心,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因为他曾经也是中心的一员。
交大希望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学院制定“12361” 整体转型改革推进模式
以数字化应用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学研究基地应运而生
自2015年2月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转型》改革项目成功申报以来,学院紧抓机遇,制定了“12361” 整体转型改革推进模式。通过深化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学院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院数字化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了,该中心成立以来,学院投入了资金1000余万元,打造能够与企业对接,开展教学实训、科学研究和承接重大工程项目的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的平台。
时至今日,中心承接了重大工程项目20余项,工程施工金额超百亿,运用BIM技术独立承接包括四川省水利厅承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项目、成都投资集团承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项目、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折多山42公里贡嘎隧道+地质模型等项目。依托承接工程项目,中心申报了十余项课题。这是学院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的一个缩影。
(学院与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攻关解决重叠隧道施工以及“北西”区间盾构下穿重大风险源施工技术难题)
(学院为重庆仙桃国际数据谷BIM服务,本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科创杯”BIM大赛二等奖)
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学院科学研究工作跨越式发展
作为四川省首批三所整体转型本科院校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意识到国家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要搞好教学,要提高水平,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这对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2018年12月学院举办首届科研发展大会
这次大会是希望学院
从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
向科研再次进军的一个转折点
全院青年教师向大会提交论文共计265篇
学院全体教师激情高昂
经过选拔的80位老师向学院邀请来的
20名校内外各领域专家教授
进行了评审汇报
交通运输系轨道工程教研室的郑老师回忆大会场景时感慨道:“正是这次科研的‘聚会’,让我对专业的前沿有了更深的了解,升化了之前乍现的科研灵感,优化了我的课程内容。”
(学院院长陈叶梅在首届科研发展大会上做讲话)
而在校内举办科研发展大会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只是学院加强科学研究的举措之一
学院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以及师资队伍、办学基础和特色等因素,以满足地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和学院自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出台了《“十三五”教研与科研发展规划》《关于提升学院科研能力深入推进对外科技合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学院科学研究定位和科学研究发展的整体布局,确定了各专业群相应的科学研究重点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统筹推进了学院科学研究工作跨越式发展。
2018年以来,学院立项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423项,其中立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43项,市厅级项目187项;立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73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92项,校级青年科研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723篇,其中核心论文77篇;出版教材或专著37部;获得授权专利48件。(数据截止到2021年10月份)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提升产教融合建设能力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不能忽视的是教师这个核心群体,但面对长期以来学院很多教师只搞教学缺乏科研意识的现状,学院专门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了《教学与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关于服务地方及行业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针对院内单位和教师个人的激励政策,对院内各单位和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定量考核,并与教师的职称评审、工资薪酬、水平提升、参加培训以及各单位的资源配置等密切挂钩,大力表彰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对科研项目的申报、预研究项目的设立、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出版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各单位和教师的积极性,进而使教师的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涌现了一批在兼职教授指导下
以学院青年教师为主体的
高质量教科研团队
为泸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题为“泸州文旅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项目团队就是这样的代表之一。
由博士生导师,主持与主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8项,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的学院商学院王成璋教授牵头,商务系王淑青、何玥等多位老师组建的科研团队为泸州文旅发展规划提供咨询方案。
团队运用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公司财务、金融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多次对泸州文旅人力资源状况、财务经济状况、营运项目状况、组织架构的调查研究,予以全面综合、科学的分析论证,对泸州文旅管理模式现状进行评估并提出改革思路和建议,对泸州文旅3-5年的发展战略做出规划,并结合泸州文旅的现实状况提出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最终提交了泸州文旅3-5年发展战略规划及目标和泸州文旅战略实施方案及计划,为泸州文旅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三年,学院教职工科研工作参与率达106%,以科研发展集群为切入点,依托专兼职教授、行业企业资深专业技术人才、学院科研骨干教师、青年科研创新人才,构建“三室融合”协同发展,以此创建了交通物流仿真工作室、虚拟建造工作室等共12个校级优秀科研团队,在提升学院学科水平,推动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方面呈现出“乘法效应”。
从0到N,科学研究基地多点开花
科研基地是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平台
是国家和地方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与高校的教学任务、学科发展
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
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8年7月10日,西南交通大学“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交通与智慧旅游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南交通大学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工室”)挂靠单位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举行。仪式上,国工室聘请学院王成璋教授为研发中心主任,黄天民教授为研发中心副主任。
(王成璋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朱健梅副校长共同为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试验室交通与智慧旅游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揭牌)
学院紧紧抓住王成璋教授、黄天民教授分别担任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主任、副主任的机遇,成功申报成都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交通+旅游大数据应用技术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陈叶梅院长与成都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陈蛇院长共同为成都市交通+旅游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基地揭牌)
基地自建立以来,共实施4次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发布的研究项目得到了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师生在内多个研究团队的积极申报,累计立项59项。根据历次中期检查及结题评审资料统计,基地累计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3篇,其中2021年以基地名义发表学术论文21篇,基地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同时,基地通过与金堂县人民政府、成都市淮州新城管理委员会签订深度融合发展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园落地,为成都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
反哺教学提高育人质量,结丰硕成果
教学与科研对高校而言,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一对需要平衡的辩证关系。
自两百多年前威廉·冯·洪堡创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时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后,这一原则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标志。在担负培养人才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指出,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
自2015年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以来
学院就开始探索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促使教师积极开展科研
将实际解决行业企业需求的科研经历
和创新思维带到教学中传授给学生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从而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0到2021学年间,学院194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奖,其中73%承担或参与过各类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中,绝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内容被教师用作课堂教学素材,许多优秀学术论文直接作为教材、教学参考文献使用,成为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们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
(出版应用型教材或专著37部)
马贵平教授依托科技项目和科研成果,将最新科技信息应用于教学和教材编写中,主编《现代物流管理》教材,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现代物流管理》教材)
学院还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教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不少课程积极采用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集体讨论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部分课程大量运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如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开展的案例教学,以承担建设的成都地铁5号线6A项目为例,教师将自己实际解决行业企业需求的科研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丰富了案例教学法。同时,教师还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阅读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科研项目材料,加深学生对教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科研项目的大量增加,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竞赛选题等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增加了学生实践机会,增强了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不仅在深化了课程知识,而且增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18年以来,学院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7项,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62项。自2016年以来,学院学子在各类竞赛中获奖1303个,其中,在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1016个。
看到这篇推送
小希期待大家在评论区
留下你们的感想
长按二维码
与小希一起
开启掌上 希望微生活
本期素材| 党委宣传部郭瑾皓 凌彬
本期编辑|杨若昕
本期编审| 郭瑾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