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理修恐龙!还原恐龙真实的生活场景

成都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在成理修恐龙!还原恐龙真实的生活场景

近日,成理博物馆正忙着打包准备搬家

成都理工大学

一具装了40个木箱的化石标本

让数十名专家学者、工人师傅为之忙碌几个月

是什么宝贝让大家如此兴师动众?

原来是我们的镇校之宝——

合川马门溪龙!

成都理工大学

这具“国宝级”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已经在学校里“生活”了60年,即将搬入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大修”。这项工作主要由成都理工大学恐龙研究专家欧阳辉教授来进行。

No.1为镇馆之宝做“治疗”

合川马门溪龙之所以有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恐龙,亚洲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长约24米。借这次恐龙化石搬家的机会,学校专门为它安排了一次“全身体检”,发现有骨骼断裂、积灰和装配骨骼的钢梁锈蚀等病症,亟待“治疗”。

在2021年12月中旬,工人师傅正在学校的博物馆里对缺失的恐龙骨骼进行复原。陈天佑师傅面前摆放着一堆堆恐龙化石的肋骨,从外观看不出彼此的差别,可一掂量,感觉大不一样,重的是化石,轻的是石膏配品。欧阳辉教授说:“恐龙化石很难保存完全,但作为骨架陈列,得给公众完整概念,对缺失的部分就得塑造完全,这项工作被称作‘复原’。”

欧阳辉教授介绍,复原工作依据脊椎动物身体结构特点,把握“左右对称、前后渐变”的原则,由专家指导呈现恐龙应有的形态、结构,当形态塑造准确后再由美工细致上色,达到逼真效果。

这次大修,将对恐龙化石进行加固处理。工人师傅用针头,小心翼翼地将加固剂注入到化石的缝隙中,增加其强度。完成了加固工作后,师傅们还要在恐龙化石的表面涂抹一层保护剂,以隔离空气中的水份,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化石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延长保存时间。

No.2为“换头”提出科学依据

尽管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相当完整,但仍美中不足,如缺失头骨、肩带和前肢等,在1957年发现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的时候,没有找到它的头骨。

1965年,合川马门溪龙在北京进行修复装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和专门从事恐龙研究的赵喜进,着实为装什么样的头骨犯难。经过与头后骨骼的反复对比,他们觉得这具恐龙与北美发现的“梁龙”最为相似,于是给合川马门溪龙骨架装配上了一件梁龙头骨的复制品。

此次为镇馆之宝大修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合川马门溪龙更换属于它正确的头骨。这项工作的推动者,正是两次发现了马门溪龙头骨化石的欧阳辉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

1983年,欧阳辉教授考上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古脊椎动物学家何信禄教授研究恐龙。

1989年,欧阳辉教授在自贡恐龙博物馆工作期间,参加了自贡新民乡一具蜥脚类恐龙化石的发掘,在化石发掘现场,他根据专业知识判断眼前出土的是一具近于完整的马门溪龙化石,他很兴奋,一节一节地数起了颈椎,暗忖如果能找到头骨,将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他指挥工人在颈椎的最前端做小心剥离,暴露出一排齐整的牙齿,这可是有头骨保存的线索呀!他果断决定将周边的围岩一起取走运回博物馆修理。

通过2个月的小心修理,在那块围岩中终于呈现出一个精美的头骨。这具恐龙大长约16米,比合川马门溪龙小了不少,但二者骨骼形态特征相似,所以他和同事商量,在写研究论文时将这具化石归入马门溪龙属,命名成“杨氏马门溪龙”新种。这具恐龙由于具有完整头骨,从而证明原装在“合川马门溪龙”骨架上的“头骨”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

欧阳辉教授介绍,头骨形态特征是恐龙分类的重要依据,蜥脚类恐龙也一样,有的恐龙头骨比较低矮,牙齿呈钉状,只长在嘴的前部,数量很少,如梁龙,而另一些恐龙头骨高长比例适中,牙齿呈勺状,牙齿的分布从嘴的前端一直延伸到颊部,数量较多,如圆顶龙、腕龙等,而马门溪龙虽然具有不亚于梁龙的长脖子,却在脖子的最前端长了一个与圆顶龙相似的头骨,只是结构上要轻巧许多。如果说这次发现还不能使人们完全信服,随后的发现则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1996年,欧阳辉在自贡汇东新区的一个工地上组织抢救性发掘,发掘到一具完整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这具恐龙不仅大小与成都理工大学的合川马门溪龙标本接近,而且骨骼的形态也完全相同,因此判定这两具恐龙是一个物种。更令人惊喜的是,自贡这具新标本也有头骨保存,且与“杨氏马门溪龙”的头骨形态一致,完全不像梁龙的头骨。新的头骨的发现更能说明合川马门溪龙头骨的准确形态。

2010年,欧阳辉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前馆长李奎教授沟通,为这具恐龙骨架换上了正确的头骨。在新建的自然博物馆中,公众能见到更完美的镇馆之宝,尤其是它的姿态协调了。

现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如今已进入布展冲刺阶段。在“龙兴川渝”展厅,“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化石位于中央展台之上。到时候,大家看到的合川马门溪龙不仅仅更换了头骨,而且还要更换姿势。

欧阳辉教授说,恐龙装架姿态设计,要遵循骨骼学、解剖学、生态学的科学原理,能够很大程度上还原恐龙生活的真实场景,尽可能丰富地传递科学信息。

人物名片

成都理工大学

欧阳辉,57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以恐龙为主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多次主持四川盆地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获得较多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标本。早年曾参加自贡恐龙博物馆筹建。2001年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副馆长调任重庆自然博物馆,2021年入职成都理工大学。


精彩不断!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内

还加入了许多先进的科技

采用AR技术、全息技术、4D影院、球幕等技术

让“展品说话”,让“化石复活”

成都理工大学

效果图

展教并重、互动探究、多元体验的自然博物馆

将成为成都市又一个文化地标

既可演绎“地球的诞生与地质的变迁”

又可展现“生命的诞生和物种的演化”

我们期待博物馆开馆之日

让化石“活”起来!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效果图

来源丨川观新闻

排版丨张玲燕

编辑丨彭壹

校审丨赵一蕾

责任编辑丨张爱艾 王潇

相关阅读:

川观新闻-我在理工大“修恐龙”丨人境·达人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四川人的浪漫, 连恐龙都不放过

直击打包现场丨成理博物馆标本、化石开始搬新家了!

投资约12亿!成都自然博物馆设计方案正式亮相,8分钟视频**首发!

博物馆上新!校友们送来的不止恐龙,还有……

中国西部最大!成理(成都)“宝藏”博物馆:获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表彰!

自然博物馆落成前夕,校友们捐来了这些“宝贝”!

↓↓点亮守护小恐龙↓↓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四川本科院校-成都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成都理工大学-我在成理修恐龙!还原恐龙真实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