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90岁的孙同郊教授,用60年的从医生涯践行了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她“德高、上善、精勤、创新”的“同郊品质”,生动地诠释了“大医精诚”!
德高
她热爱祖国、品德高尚、甘于奉献、淡泊名利。1953年,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孙同郊被分配到南昌工作。1955年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放弃优越的环境,到偏远艰苦的川南医院泸州医士校(泸州医学院前身)支援西部医学事业建设。1956年,国家号召学习中医,她又积极响应参加学习,在著名中医专家赵锡武指导下毕业后,本有机会留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她看到西部医学事业的落后,毅然放弃了留京机会,回到了艰苦的泸州投身西南医科大学中医系的创建。她的这种以祖国利益为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爱国情怀,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在艰苦之地默默奉献青春智慧的高尚情操,伴随了她一生,也让她成为了模范遵守《执业医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典范。1998年退休后,仍积极发挥余热,为了让自己所学最大限度地用于救死扶伤,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不计名利和报酬,坚持每周两次专家门诊,2011年起每周还上一次特需门诊,平均每年诊疗工作近110天,每次门诊40余人次,14年来,60000多名患者得到了她的悉心诊治。
上善
她上善若水、仁心仁术、视病如亲、大医大爱。在6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怀着一颗救人济世的心,为生病的人们撑起生命的绿荫。得到她诊治的患者无不亲切地称“孙医生是我们的福音,孙医生用药为着减轻我们负担着想,价格便宜效果好。”曾经得到她诊治的人们不会忘记,2007年的一天,孙教授在赶着上门诊的途中摔倒了,肋骨骨折,但是她仍坚持着给他们看了病,因为后来她说出心里话“如果我不来,病人怎么办?他们大老远赶来,不容易呀。” 医院也不会忘记,在物价部门批准专家门诊挂号费提高的情况下,孙教授坚决不同意她的挂号费涨价,因为她认为这会增加病人负担。医院和病人更不会忘记,当医院考虑她已是年过8旬的老人、将她的门诊量限号时,她却从不理会,只要有病人,就认真地看,往往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时已是下午,早已过了吃午饭时间很久……在她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官阶等级之分,对于经济困难的贫困病人,免收费乃至代付药费、给返程路费对她来说早已是常事。而病人送红包、送土特产表示感谢时,婉言谢绝也是她的必然。她的学术继承人汪静清楚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病人在把孙老师的衣服兜都几乎拉烂了的情况下硬塞进了一个红包,孙老师让她退还后,有一段时间那个患者没来看病,她就直念叨:“是不是他生气了不来看病啊,病情怎么样了啊…” 正是因为坚守这样的仁心仁术、视病如亲的大爱情怀,她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差错,没有接到过一次医疗投诉。
孙同郊(左四)
精勤
她精勤不倦、技术精湛、为人师表、无私传承。在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中,她博采众长,积累了深厚的中医理论及治疗内科杂病、肝胆病、老年病的临床经验。主研了多个课题通过验收并获奖,如她参加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及其纤维化的防治”研究,主持的分题“解毒护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按时通过验收;主研的“痛立舒口服液治疗急性疼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复方健肝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获得了省科委科技进步3等奖、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2等奖,等等。她治疗老年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经验经学术继承人总结近20篇文章发表于《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等期刊上;主编的教材《中医学导论》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医学》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她的技术精湛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并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作为导师,她坚持为人师表,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了继承人汪静,目前,汪静已成为四川省首批优秀中青年中医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三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学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肝胆病科主任。
创新
她勇于探索、创新论治、严谨治学、虚怀若谷。比如川南地区肝病者居多,面对肝病顽症,她积极探索创新,中西结合寻找“突破口”,辨证论治,灵活处方用药,总结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的方法,摸索出治疗慢性肝炎良方---解毒护肝冲剂,以清热解毒除湿、活血、扶正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炎,得到了业内认可,获得了国家新药批号,并进入临床,疗效颇佳,成为患者的福音。同时,作为教师,她治学严谨,更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写论文,她帮学生查资料,亲自执笔修改;学生做实验研究,她亲自指导,现场示范,言传身教,虚怀若谷,培养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医学人才,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其中不少成为了卫生系统的领导、医学博导、中医骨干。
孙同郊(左)
正是由于孙同郊教授用60多年的言行诠释了“大医精诚”,她的品质和事迹,得到了医学界的交口赞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崇敬,新华社内参和《中国中医药报》专门报道了她的事迹。正如一位看报道后慕名乘飞机前来诊治的辽宁患者所说:“衷心感谢孙老对我的治疗,高尚的品德,高超的技术对患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孙老您使我受益匪浅,增加了我的信心,真正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60余年的创业、治学、从医、育人的道路中,她仁心仁术、佑护生命;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赤胆忠诚、甘于奉献,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首届“四川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获得了国务院批准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第二届四川省爱岗敬业模范”“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等荣誉。她就像那开在山岚上的兰花: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她,已成为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中医学界的楷模和标杆!
来源:附属中医院
编辑:陈刘流 谢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