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死亡是花,只开放一次
它就这样绽放,开得不像自己
它开放,一想就开,它不在时间里开放
它来了,一只硕大的蝴蝶
装饰细长的苇茎
让我作一根苇茎,如此健壮,让它喜欢
(王家新 译)
无题诗
一、
数数杏仁,
数数苦的让你醒着的,
把我也数进去:
我寻找你的眼睛你睁开无人看你,
我纺那秘密的线
你在线上的沉思之露
落进被不能打动人心的词语
守护的水罐中。
你全部进入的名字才是你的,
坚定地走向你自己,
锤子在你沉默的钟楼自由摆动,
无意中听的见的够到你,
死者也用双臂搂住你,
你们三人步入夜晚。
让我变苦。
把我数进杏仁里。
二、
串成线的太阳
在灰黑的原野上。
一棵树——
高高的思想
弹着光调:还有
歌在人类之外
吟唱。
(北岛 译)
保罗.策兰(Paul Celan ,1920~1970)
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生于一个讲德语的犹太家庭,父母死于纳粹集中营,策兰本人历尽磨难,于1948年定居巴黎。策兰以《死亡赋格》一诗震动战后德语诗坛,之后出版多部诗集,达到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度,成为继里尔克之后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
身
为一个犹太人在那样的时期几乎是致命的,少年时起便在死亡与暴力中持续的生活为他的诗歌染上了死亡般阴冷破碎的气息。诗人在黑暗主题的笼罩下,以怀疑、对抗、狂怒、不安的态度面对这个带给他厄运的世界。充斥在他诗歌中破碎、超现实的意象带给我们关于死亡、绝望最近或者是最令人动容的印象,那种面对沉重历史下生与死的挣扎与黑暗一起弥漫在他的诗歌中。在获得不来梅文学奖的演说中他说道,“一首诗并非没有时间性。当然,它要求永恒,它寻求穿越时间——是穿过而不是跨过。诗歌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因而本质上时对话,或许如瓶中信被发出,相信(并非总是满怀希望)它某天某地被冲到岸上,或许是心灵之岸。诗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它们有所指向。”时间的推移下,他的诗歌变得黑暗而不透明,形式上越来越简短,仿佛刀锋般切割心灵。在他诗歌的黑暗中我们无力喘息,一个个字符孤立无援、指向自我的意义,组成无尽黑暗的深渊,永远生长。
文/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