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我们认识了5位川农的烈士:王右木、江竹筠、胡其恩、黄宁康、何懋金,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另外三位烈士的故事。
”
他们的青春,让红旗如此美丽
从1906年成立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到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再到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四川省立农学院、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直至今日的四川农业大学,百十年来,无论校名如何改变,爱国报国一直是川农大人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红色基因在川农大的血脉中代代流传。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川农大人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革命浪潮中川农大的进步青年从未缺席。他们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抛洒一腔热血,奉献满怀赤诚,付出了最美的青春。
时值清明,我们谨以英烈们的故事纪念他们逝去的美好生命,走近他们的灵魂,传承他们的精神。
//
张大成:坚如磐石的共产党员
//
在轰轰烈烈、慷慨就义的十二桥烈士当中,有这样一个普通的革命者。短暂的一生中,他默默为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他就是张大成烈士,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4级学生,一名普通而又了不起的共产党员。
张大成来自郫县(今郫都区),1944年考入我校植物病虫害系,翌年转入农艺系。一向嫉恶如仇的他,很快投入到如火如茶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同时参加了当时校内重要的进步社团“自然科学社”和“时事研究社”,并被同学们选为“时事研究社”社长。
他渴望加入党组织,但当时学校党员少,活动隐蔽,于是1946年夏他经同学介绍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张大成的二哥在国民党“六二”大逮捕中不幸被捕。他得知后没被吓倒,反而主动请战,把二哥曾领导过的郫县民盟小组和读书会重新加以组织和发展,一边兼顾郫县民盟工作,一边在学校参加斗争。
1948年秋,张大成毕业回郫县简明女中教书,一面对广大学生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一面团结有正义感的教师与地方封建势力斗争,因此遭到当局解聘。但很快,张大成的二哥领导过的民盟小组和读书会又被他重新恢复起来,革命地下活动日益发展。
川西地区党组织注意到了张大成的革命活动,派人联络张大成。他开始为党工作,并于1949年5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时他热泪盈眶,表示要为党献出一切。此后,张大成根据组织指示,到灌县(今都江堰)中学任教,在该校设立联络点,接待成都与灌县间来往的党员。他团结进步教师,合办英语刊物宣传革命理论,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的性质和党的正义事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还油印了两期小报,传播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
1949年8月,因有党员出事暴露了灌县中学联络点,张大成撤退不及,于10月12日被国民党灌县特委会逮捕,很快押送成都,监禁在将军衙门省特委会监狱。
特务严刑逼供,妄图从他身上打开口子,破坏岷江上游一带的党组织。但就算用尽了各种酷刑,甚至打断了他的一条腿,也未能从他口中得到丁点有用情报。面对这位坚强如磐石的共产党员,特务们束手无策。拷打无效,他们又假惺惺告诉张大成,只要写份“悔过书”就可以出狱,张大成却丝毫不为所动。1949年12月7日深夜,成都即将解放的前夕,张大成和其他革命同志一起就义于成都外西十二桥畔。
张大成的坚贞不屈,保护了岷江一带的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岷江支队,使之未受任何破坏,后来成为配合了川西地区解放的一支重要力量。
//
杨家寿:用热血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
1945年秋,22岁的杨家寿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农艺系畜牧组。家庭经济困难的他在学校常穿一件褪色的蓝布长衫,过着简朴的生活。
杨家寿入校后,立即被正在兴起的革命学生运动吸引,先后参加进步学术团体“离离草社”、“黎明歌唱团”和“自然科学研究社”,成为其中活跃分子,并被接受为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协会”成员。
在学院,他组织起“十人读书会”,阅读革命书刊;其他同志一起,建立级理事会,把同年级80来个同学都团结起来。在他的组织下,农学院的进步力量在斗争中壮大起来。
1949年春为迎接解放,杨家寿4月底毅然放弃即将举行的毕业考试,服从党组织的决定离校下乡。临行,他一样东西都没拿,不露迹象,一个人悄悄奔赴新的战场。
他被安排在邛崃县西北临济乡工作,开始是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不久,他又被派到烈属家里充当雇工,他学着下田栽秧、喂猪打杂,还常访贫问苦,扎扎实实地做群众工作,很快打开了当地农运工作局面。
邛崃临济地区是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活动的主要地带。党组织先后多次派同志来此地加强工作,建立中心工作组,杨家寿也是中心组的领导者之一。后来,他又担任了游击纵队下属的“名邛大队”副指导员,负责整训队伍,配合解放军战斗。此后,他先后参与了和保安团、地方恶霸、国民党残部等势力的激战。一次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头参加突击队攻打碉堡;面对大股敌军的炮火猛攻,他率部英勇反击。
1950年川西各县相继解放,他被任命为邛崃平落区副区长,开展征粮剿匪,建立新政权的工作。每天只有两顿盐巴拌饭支撑着他白天跑路,晚上开会,生活极其艰苦。他眼里布满血丝,双脚长满冻疮,仍扶着手杖坚持东奔西走干革命。邛崃历来土匪特别多,此时土匪与恶霸地主、袍哥势力勾结作乱,他们仇恨杨家寿,悬赏大米二十石捉拿他。
1950年1月22日,土匪发动暴乱,邛崃县城被围。杨家寿等率领的队伍被好几股土匪包围,当天不幸在老乡家中被搜捕的土匪发现并杀害,时年26岁。
杨家寿牺牲的消息传到农艺系同学中,大家同声哀悼,每年老同学集会都要回忆他。同学们在他当年的照片后题词:“他创造了人民的春天/他却在春天里长眠”。
//
曾廷钦:人民的好女儿
//
1923年,曾廷钦出生在井研县一个破落封建家庭中。哥哥参加革命活动留下的日记是她的革命启蒙读物。当1945年秋,她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时,正是校内进步学生运动活跃之时,这对于从小就受进步思想熏陶的曾廷钦来说,无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
通过与农学院进步同学接触,她逐渐加入到了革命学生运动中,成为了进步学术团体文艺研究会的会员。1947年冬至1948年春开展的“助学运动”中,她被编入以“文研”会员为主的助学队,连续几星期参与宣传讲演和义卖,深入街巷逐户宣传。曾廷钦很瘦弱,但她从无丝毫懈怠,大家劝她休息,她坚决要和大家一起战斗,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1949年夏,川大党组织根据川康特委指示,派已毕业的曾廷钦以高笋乡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到沐川马边河据点工作,到农村去发展和组织群众、迎接解放。她勤恳踏实地在师生中进行革命宣传教育,经过群众工作的实践和考验,她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10月,上级党组织指示要在沐川马边河一带组织革命武装,以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截击国民党部队溃逃残部,实现马边河地区和平解放。根据组织安排,曾廷钦12月初来到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川西南军区所在地舟坝师范学校,参加了革命武装的准备工作。不久,她又接受安排,到沐川县城向县委报道。考虑到她瘦弱,县委领导本打算留她在县城机关工作,但她坚决要求到基层去。就这样,她被分配到了四区征粮工作队,到高笋乡做群众工作,深入乡村宣传《共同纲领》《约法八章》,使当地在和平解放后,保持了平稳的局面。
1950年春节后,征粮工作亟待展开。而高笋乡的恶霸、匪首等也在蠢蠢欲动,暴乱的图谋日见端倪,气氛日趋紧张。2月中旬的一天,工作队在高笋小学召开征粮工作大会。恶霸们暗地里把高笋小学和各个场口包围起来,并且突然上前把工作队同志捆绑起来,拖到外面早挖好的土坑前。大家毫无畏惧,沿途义正辞严地怒斥匪徒。恼羞成怒的匪首下令先把两个外地同志杀害,接着又对曾廷钦等威逼利诱,妄图使其屈服。没想到,瘦弱的曾廷钦面对屠刀竟毫无畏惧,还冷静地大声安抚在场群众:“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了全中国,人民的江山稳如泰山。”同时正告匪徒:“只有向人民缴械投降才是出路,血债要用血来偿还。”黔驴技穷的匪徒终下毒手,将曾廷钦残忍杀害并推下深坑。
壮烈牺牲的曾廷钦此时年仅27岁,在场群众无不痛哭失声。今天,沐川烈士陵园有她大义凛然的塑像,在她的家乡井研,人们总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纪念她。
三天来,我们推出了8位烈士的事迹故事,他们是“川农大精神”紅色基因的代表。烈士永垂不朽!“川农大精神”永放光芒!
时间慢慢在流逝,但历史却不能被遗忘。
清明之际,缅怀英烈,传承精神!
完
往期精彩:
木里大火 | 川农学生用这样一场班会向英雄道别
清明节,这事必须得做!
川农烈士故事值得代代流传
文字 | 宣传统战部
图片 | 网络图片
封面图片 | SICAU校史文化
编辑 | 卢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