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学校召开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生免费定向培养班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庄天慧,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斌,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林学院,与定向班学生们亲切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并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庄天慧赠送每个同学两本书,分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写的《摆脱贫困》以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林学院林学专业2018年度招收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生免费定向培养班。该班共计50名学生,其中男生30名,女生20名;藏族20名,彝族12名,汉族11名,羌族5名,回族2名;生源地甘孜州20名,阿坝州15名,凉山州11名,乐山市4名;出生于1996年3名,1997年2名,1998年6人,1999年16人,2000年22人,2001年1名。政治面貌均为共青团员。定向班单独编班,每班25人,为林学2018级4班和5班,每班配备班主任1名,两班分班不分家,在日常管理上融合管理,两位班主任相互配合,各有分工。省财政每生每年拨款1.1万元,其中5000元用于代缴学费,剩余6000元按照每月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Part 1
从大山到川农
在川农度过了近一年,50名定向班的同学们逐渐熟悉了学校的生活,也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来自凉山州普格县的兰见小兵时常能想起家乡湛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溪流和年少嬉戏过的草地上,每一朵花的香味。
挥手告别了乡亲们淳朴真挚的笑脸,告别儿时奔跑过的每一方田野,兰见小兵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家人们的祝福,来到川农,这所他理想中的大学,成为林学1804班的一员。“我最喜欢自然,高中就想将来要到自然科学方面有优势的大学学习。”
兰见小兵的家是个大家庭,六个孩子的学费和日常开支常令父母眉头紧锁。12岁以前的兰见,因父母年年外出打工,与家人团聚便成了一种奢侈。留守家中的他,早已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好起来。上大学前,兰见的家中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庆祝活动,有的亲戚朋友从隔了几座山的地方赶来,有的在百忙之中抽空赶来,“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庆祝我们家这么多年终于熬过来了。”
步入新生活的兰见相信,没有什么是自己学不会的,他也相信,贫寒是一杯浓烈的酒,喝过才赶往世上走。用在川农四年的所学,回馈家乡、报答亲人,是兰见小兵心里最热切的期望。
定向培养的政策像是一张车票,载着大山里的学子走向心中的象牙塔。
Part 2
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而山的另一头,迎接他们的是川农上下热忱的重视与期待。
作为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生免费定向培养学校中唯一的“211工程”高校,我校在接到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生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和《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生免费定向培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后,迅速成立了以校党委分管副书记为组长,招就处、教务处、学生处、林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四川农业大学深度贫困县林学专业免费定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紧密结合深度贫困县对林学专业的岗位需求,研究制定专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迎接第一届定向班学子做好充分的准备。
林学院党委书记郭东力自然是紧锣密鼓进行筹备的人员之一。
在接到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文件后,她仔细地进行研读,发现只有林学专业定向培养生被分配到了川农大,“我感到这是进入新时代的时候、是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步入了川农大。经过川农的培养后,他们将会回到当地的工作岗位。我相信要确保一个地区长远的发展,人才是当仁不让的支撑。而通过教育来帮扶贫困地区,是从根本上在解决问题。林学院能够为林业战线培养一批新生血液,能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为地方扶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对学院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同时我们也感到了责任与使命的重大。”
因此,林学院为林学1804、1805班定制了专门的、相对于普通林学更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方案,在日常教学中邀请林业一线工作人员为定向班学子开展大学生涯规划讲座,并举行了积极学习彭清华书记讲话精神等活动。
“希望同学们要学林、爱林,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要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有思想、有组织、有作为、有能力的林业人。” 林学专业79级校友、凉山州德昌县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祝永亮专程来到林学院的两个定向班,现身说法,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注入新动力。
在纪念3·30木里大火中的逝世英雄时,林学1805班的伍六斤同学追述了他同木里林业局逝世局长杨达瓦的一次见面:“当时我去林业局找他签合同,他正在谈工作,听到有个定向学生找他签字时他很热情地过来给我签字”,而杨局长的期望他至今仍铭记,“他对我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够定向到川农大,到了大学要努力学习,以后林业事业还得靠你们!”
斯人已去,而我辈守护绿水青山之决心长存。
Part 3
“林家铺子”里的一家人
为健全学业指导与帮扶机制,严格教育管理,林学院还为两个定向班配备了两位班主任,一位注重专业教学,一位注重行政管理。
林学院行政办主任韩庆龙就是其中一位班主任。
他早早地熟悉了相关文件,并在开学之前就已加入班级的QQ群,在QQ群里为大家解答了有关政策和学习的疑问,针对大部分学生来自贫苦地区的特殊性,入学后他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交心,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并积极收集学生们的疑惑和问题之后及时对接给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协调解决。
注重专业教学的班主任是林学院黄从德教授。当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出来后,黄老师主动找到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总结原因、分析问题所在。
而对于陪伴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助班来说,也是一场新奇的体验。“我在拿到班级花名册之后就特地上网查了一下他们名字里的意思,比如‘尼玛 ’是太阳的意思,‘达瓦’是月亮的意思,当时就满怀着期待迎接着他们的到来。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明亮耀眼。”林学1804班的助班巫大宇笑着说道。
陪伴他们的这一年时间里,他和他们一起经历了军训、趣味运动会、六·一集体过生日活动,看着他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表演民族舞蹈,日常生活中相约打篮球、跳绳等,无一不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而最让小班同学余鑫月感动的是,在这学期开学时由于多种原因全班都没有有机化学书,而助班辛辛苦苦了好几天才为班上同学凑齐了教材,归还教材时,他们在每本书上都留下一个写着“谢谢学长/学姐,祝天天开心”的便利贴,让师兄师姐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达瓦志玛也谈道:“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关心我们。思想上经常开会学习,领导老师不断教育和鼓励我们;学习上会提醒我们多看书,了解我们基础薄弱后会重点讲解,实验课时也会一个个教我们;部门和专业的师兄师姐也非常热情,替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他们正与郭书记对定向班同学们的期待不谋而合——“我希望他们是一群具有家国情怀的林院人。”
郭书记谈道,“林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都是团队作战。这种团队意识、家的概念都是根植在每个林业人心中的。不管你走到全国什么地方,说到林业部门,大家就是“林家铺子”,就是一家人。”因而,以“树木树人、至美至真”为育人理念的林学院历来讲究“林家文化”,从学生一进校开始学院就会开始努力营造家的环境、家的氛围,希望学生相互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像父母与子女间或兄弟姐妹间一样。这也是林学院的亮点之一。对于定向班的同学,郭书记期冀,他们能把林学院“家文化”的底蕴和“崇尚自然、不畏艰难、追求美好、造福人类”的文化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带到他们的工作中去。带着这样一种家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和专业知识回到家乡去、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Part 4
他们,在路上
转瞬间林学1804、1805班的同学们已在川农度过了近一年的青春时光。
而学校对他们的关怀有增无减。近日,我校党委书记庄天慧在林学院调研时强调道:“希望学院继续发挥社会担当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关心关注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生免费定向培养班学生的培养工作。”对定向班学子的关心溢于言表。
他们承载着祖国与家乡、学校与学院的期望。
他们曾在林学院的迎新晚会中用一曲慷慨悠扬的《1376》(藏语,意为万事如意)、一支热情洋溢的《律动踢踏》,传达出自己对台下师生的祝福、对新年的期盼,同时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而现在,在阳光渐渐如舞台上的灯光一样夺目的夏天,他们将在学校与学院的指导下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川农成长的小树,将绿荫洒向家乡。
往期链接
先睹为快,多个学院宣传片出炉!
官宣:川农大形象宣传片《看见川农》震撼来袭!
张艺琳:保研Or创业,我是两手抓的那1%
图片 |文思雨 罗薇薇 张晴 小班提供
文字 | 程鹏瑜 李润婵
编辑 | 叶泳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