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作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的综合型院校
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不断努力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走进
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依托单位——玉米研究所
玉米研究所发展历程
历史
沿革
1963年
农业部成立了以我国玉米育种奠基人之一杨允奎教授为主任的数量遗传实验室。
1981年
以荣廷昭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传承了数量遗传与玉米育种应用研究。
1997年
组建涵盖玉米遗传育种主要研究方向的平台--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
2000年
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2011年
获批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
2017年
依托学科作物遗传育种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
师资力量
研究所现有教职员工5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 14 名、二级教授 5 人、博士学位 22 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国家万人计划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7 人、博士生导师 13 人、硕士生导师 23 人。
荣誉所长荣廷昭院士曾荣获王丹萍科学奖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学奖” 、四川首届创新人才奖和四川第二届科技杰出贡献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所长卢艳丽教授作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先后获得万人计划和优秀青年基金,并于 2018 年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称号。
研究领域
资源改良与创新重要性状遗传机理解析营养体杂种优势及其基础研究基因工程与分子设计新品种培育
研究平台
现设有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数量遗传与生物信息学和玉米育种学5个研究室。目前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 630 余台件,总值 2000 余万元。在成都温江、崇州、四川雅安和云南西双版纳等育种基地试验用地建设了高标准的试验用地。
高效液相色谱仪
用于生物样品各成分定量定性分析。
用于DNA序列分析、突变检测、SNP基因分型分析、分子标记分析、LOH分析、峰值计算、基因表达图谱分析等。
遗传分析系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用于观察活细胞结构及特定分子、离子的生物学变化,定量分析,以及实时定量测定。
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
“十三五”以来,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现代农业面临的农业重大科技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级科研项目,主持参加各类课题 40 余项。
研发项目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项目1 项、主持项目课题 2 项、参加项目 4 项,973 课题 2 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委托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 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1 项,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
获奖情况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作物学会创新团队奖1项
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 项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 项
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 10 余项
累计选育优良自交系 10 余个;以第一单位育成各类品种 65 个(次),其中国审品种 10 个。
论文发表
在国际国内主流剘刊《PNAS》、《Trends in Biotechn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高水平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7 项、获新品种权 8 项。
学术影响与社会服务
主编或参编《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数量遗传学》、《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等本科、研究生用教材及专著10余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0余名,为西南地区的玉米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
团队培育的多个骨干自交系,组配了杂交种和发展了多个衍生系;打造品牌系列品种多次被列为农业部或四川省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 2 亿亩以上,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80 多亿元。
团队参与咨询调研、科技扶贫,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与技术咨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 5 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团队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精彩活动
结合科研单位特点和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玉米所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和渠道,创新学习思路和办法,努力培养研究生形成乐学、勤学、善学、比学的良好风尚。所研究生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和文体活动,独立筹备并开展了“擎科杯”实验技能大赛、“川单杯”微电影大赛和 “JA事业起航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活
动
more
了解更多
玉米研究所官方网站:
http://maize.sicau.edu.cn/
玉米研究所官方微博: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玉米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苞谷米米
门钊阅 董跃 | 编辑
门钊阅 董跃 | 排版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来源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四川农业大学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