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10月25日第一版刊登文章《西南交大增加思政课深度宽度温度——把思政教育做到学生心坎里》,点赞西南交通大学的思政教育。
最近,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学生褚熠雄的家长专程找到学校表达谢意。原来,褚熠雄的班导师王迎迎在怀孕即将临产的时候,还坚持带领学生读经典,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规划,这样的场景深深感动了学生和家长。
班导师工作是西南交大思想政治教育系的一项优良传统,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需要轮换担任学生的班导师。与辅导员的定位和职能不同,班导师工作更侧重于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和生涯规划,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和水平。
从迎接新生入校,到带着学生晨读、组织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从每个月至少和学生谈心一次,到学生选课、考研、就业等节点的悉心指导,大学4年中,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班导师的陪伴和引领。
“班导师不仅在思想上引领我们,更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关照我们。”思政教育专业大二学生杨小青家庭突发变故,就在她意志消沉、萌生退学念头时,“我的班导师大半夜追到机场送我,为我准备了一大包零食,让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杨小青说,在班导师的帮助下,她战胜了困难,克服了心理障碍,充满正能量地回到学习生活中。
亲其师者,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系系主任李春梅说,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教师是其中的关键。班导师工作是西南交大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专业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成长过程,扮演学生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的“双重角色”,在进行思想引领和专业指导的同时,更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给予学生无声的浸润和熏陶。
长期以来,如何把思政教育做到学生心坎里,是不断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大课题”。如果说班导师工作让思政课教师成了学生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赋予了思政课“温度”,那么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深度、授课水平,则增加了思政课的深度和宽度。
▲曹建猷院士
“修建宝成铁路时,每牺牲一个人,才换来铁路一公里”“西南交大曹建猷院士一生致力于中国电气化铁路的研究和探索,他生前曾说要把骨灰撒在宝成线上”“一部铁路发展史,就是中国的探索史、现代化史”……在思政课教师刘晓玲的课堂上,她把中国铁路发展史和学校发展史贯穿其中,由现象和话题导入主题,引领学生探究、归纳、总结,这样的课堂“料足”、鲜活、有底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如今,在西南交大,思政课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就连思政教育系的专业课程,也常常有其他专业的学生旁听。近年来,针对思政课枯燥无趣的问题,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支持思政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课题和教法研究,从轨道交通到中国话语,从马列经典到中国哲学,从院士大家到“佛系青年”,在深耕教学研究过程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青年学生不断贴近,思政课教师的情怀不断加深、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拓宽、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朱铃教授
“西南交大思政教育有深厚的‘红色根基’,思政教育名家辈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铃提出的‘理、情、简、实、新’思政课五字教学法,至今还影响深远。”西南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占祥说,进入新时代,西南交大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强化课题研究,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让思政课在学生心中扎根,进而“真信、真懂、真用”。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鲁磊 倪秀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曾蕙心
往期聚“交”:
光明日报头版丨 西南交大朱铃教授:用真理赢得青年的心
新闻联播聚焦西南交大青年思政课教师:以崇高使命感召学生
院士云集!翟婉明院士主持的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
祖国不会忘记!屡次“改命”,初心不变
西南交大宁维卫教授出席首届四川省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论坛并作典型发言!西南交大李天瑞教授担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