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只为等你!”3月31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援鄂医护人员19人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蓉。他们是凡人,更是英雄!欢迎回家!
英雄,欢迎回家!
武彩缤纷
过去的1400多小时
01
“抬”出来的病区
2月1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接到省卫健委紧急通知后,立即响应,迅速组建起一支“召即至,至善战,战必胜”的专业化医疗队。2月2日,这支由19名医护人员组就的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赶赴武汉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经过前期加强培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了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任务。按照总体规划,这里是集中收诊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在支援人员到来之前,医院按照收诊要求进行了改造。医疗队所在的病区,是由原来的胃肠外科改造而来。尽管总体布局已经按照要求进行了调整,但相关设备、物资以及收诊流程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原病区的医务人员基本处于被隔离的状态,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就需要更多的依靠医疗队接棒推进。“有困难,一起上!”没有呼吸机,就一台台去抬;缺乏消毒机,就一部部去扛;每天的防护物资,就一箱箱去搬……“去的时候唯一一辆搬运物资治疗车因工作需要已在病房使用,这些东西只能靠人力去抬。实在抬不动,就一次少拿点,多跑两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医疗队队长刘之超说,当时虽然有重重困难,但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年轻队伍,并没有因为这些而被吓到,“遇到大雪、暴雨天都顾不上躲,还在跑来跑去的搬东西,大家就想着能第一时间给患者带去创造好需要的治疗条件。”
02
“亮”出来的先锋
医疗队正式入驻的第一天晚上,就收诊了10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后的几天,患者数量上涨至30余位。患者数量的上涨,意味着工作量的数倍提升。危难时刻显担当,医疗队的7名党员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以实际行动展现先锋力量。
院感工作到位,是保障队员们安全的第一要素,党员王静便主动挑起了这一重担。从到武汉投入工作开始,她就忙着利用自己擅长的感控知识,和组里其他同事一起建立起了各种防控流程和制度,甚至细到驻地到乘车点的来回路上应该如何自我保护。连续几天,王静都是忙到凌晨才得以休息。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党员同志们不仅仅在持续助力,更是在深度思考。通过实践,医疗队就发现了病区原本布局的不合理性,在经过多方讨论之后,刘之超和其他医疗队的负责人提议将治疗室改设在清洁区。优化治疗室位置的设置,降低了反复穿戴防护物资的不适感,还减少了因在清洁区、污染区往返而带来的防护物资消耗。一次次细化的流程,就像是建立的一道道屏障,让所有投入战斗的医务人员安心。
整个收诊中高龄病人占了多数,除了新冠肺炎的问题,还伴有诸多基础疾病,病情变化非常迅速,突发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对救治方法和护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也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副队长严方涛是这支医疗队里唯一的医生,面对不断收诊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他持续发挥着呼吸与危重症专科的技术所长,与医疗队其他同事一起,通过对患者进行分层诊治、多学科 MDT 会诊,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方案,救治了大部分面对死亡威胁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重症和危重症的病死率。
党员王坤话不多,但是总会在需要他的时候出现。在和武汉、贵州、新疆的医疗队搭班合作的过程中,都受到了对方的盛赞。支援期间,他曾经因为感冒而身体不适,虽然队友们极力协调希望他能到相较轻松的岗位作调整,但是都被他婉言拒绝,“我是男人,更是一名党员,就应该把担子挑好。”
在先锋的带动之下,其他12名队员在“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用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因表现突出,经党组织考察、批准,队员梁雪梅、唐鑫元两名同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真的非常激动,一定不会辜负党组织的信任!”梁雪梅说,此后必定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患者的健康竭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爱”出来的铁军
50余天的支援,对医疗队的队员们来说,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挑战,更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为了实现对每个队员的管理和关怀,医疗队建立起了党员与非党员的帮扶制度,充分发挥出先锋带头及群众关怀作用;临床工作采取的小组负责制及交叉督查制,则成为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防线。12次支部大会、9次支部扩大会议、18次工作会议,是医疗总体运作的纵向拉伸;每日必问、每日必听、每日必查、每日必清的队内“四必”,是队长和队员之间的横向交流;院领导、党(总)支部、科室负责人联系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1+1+1”三级联系制,则是大本营和队员之间的点对点关心……纵横联合、点线交叉的关怀,让19名队员在爱的包围中实现了磨合,成为了一支具有温度的支援铁军,不仅队友之间相互关爱,更是一起把爱传递给了患者。
18床的陈婆婆是一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即便是使用着呼吸机都依旧呼吸困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治疗的过程中,擦身体、换尿布等等琐事全部由李可和队友们负责,尽管无法开口说话,但是每个队员的精心照护她都了然于心。在医疗队的全力照顾下,婆婆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后来更是痊愈出院,“我真的没想到出去感受阳光,真心感谢照顾我的每一个队员,他们就是我的恩人!”
50床的罗婆婆此前因为疾病双目失明,这次又因重症新冠肺炎入住隔离病房。前段时间武汉的天气变化多端,婆婆因为没带够衣物被冻得瑟瑟发抖。见状,队员们赶紧把自己全新的衣物送到婆婆手中,还把舍不得吃的水果留给了她,“这次住院我才懂得了什么叫雪中送炭,让我在武汉最冷的时候感受到了来自成都的温度,谢谢你们!”
4面锦旗、6封感谢信、30多条感谢信息以及无数个用专业和温度创造的生命奇迹,便是对这支医疗队在武汉已经战斗59天工作成绩的最好印证。
武彩缤纷
湖北故事汇
范玮
刚开始穿防护服的时候特别不习惯,踩不上工作节奏点,做起事来就像一只笨重的小熊;为了工作不惜剪去头发成为最“亮”的仔;每次下班都是全身湿透,手也被汗泡成“僵尸手”……
在一线的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却也收获、满满。比如,第一次在朋友圈收到来自父亲的点赞。能上医学的道路,与父亲从事中医工作密不可分,而后能取各种成绩,也取决于父亲作为复员军人的严格要求。但因在一线工作的关系,没能送因病离世的您最后一程,相信您可以理解我的选择。请放心,我一定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
黄翔
给12床的叔叔输液时,他说认得我。“我基本都不写名字,你怎么知道我呢?”我有点疑惑。
“因为眼睛啊,你们每个人都有星星一样明亮的眼睛!天使一样的眼睛!”那一刻,大叔的话温暖了我,本以为不写名字,会成为小透明,没想到,依然有人看得见我这只小透明!
彭雪
来武汉的每一天都在感动,被患者感动,被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感动,被每天各种英雄事迹感动……最感动的,其实是我们这个19人的“小家庭”。对工作的热情、细致,对队友的相互照顾,比如崔红梅老师把自己的护肤品贡献出来给大家用,还笑着说“我请愿自己老点,也希望你们能够保持美丽”……这些点滴,都让人真正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温馨。
这段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将会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和财富!
蒲中春
2月29日,四年一次的日子。我像往日一样穿戴好防护服用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巡到36床时看他正在收拾行李。“恭喜你,出院了!”能够健康出院,真的替他高兴。“蒲中春,你过来一下。”我们一直在倒班,他居然能记得我的名字!“我有东西送给你们。”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条,写着“医者仁心,相伴数日,感恩千载”。虽然只是一张已废弃的打印单,但这对于我来说,却是收到过的最好礼物。泪目!请原谅我已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动……
任惠
每天在病房穿梭,也看到了这世间最为深情的场景。记得有个年龄比较大的爷爷,在隔离病房提出很想喝粥。当天时间已经太晚,没有可以买的地方了,但我们真不想让爷爷的小小心愿都没办法满足。
和同事商量着找来一碗米饭,用开水慢慢化开搅匀。虽然不是一碗“合格”的稀饭,但是爷爷依然吃的很开心,布满皱纹的脸上写着大大的满足。一瞬间我的眼眶就湿润了,心里默念:“爷爷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内容来源: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号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张嘉
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蒋硕匀
交大战“疫”:
牵引动力:防疫为先、发展为重、师生为本、安稳为上
共克时艰丨西南交大推出战‘疫’师说”专栏
交大战“疫”丨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结合”推动思政教育优势转化
团结战“疫”!他们贡献交运力量
温馨提示:
“生命的故事”微视频、摄影大赛等你来参加 !
@全体海外校友,母校始终和你在一起!
西南交大2020年春季学期防疫阶段本科线上教学第一阶段质量报告
公开课:
来听听!这堂“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调适”公开课
不一样的思政课!西南交大“青年讲师团”云端微课开讲了
战“疫”公开课 | 感受战“疫”的中国力量!
原创精选:
交大人宅家技能大赏!限定 | 春日悄至,只待尔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