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
十佳专访 · 第十篇
【全文2683字 8张图 阅读时间约为8分钟】
如果用一种动物比喻自己,张一丹会选择蜂鸟。
这种渺小的鸟类,拥有鲜艳的羽毛和振动频率惊人的翅膀,更练就了悬停和后退飞行的技能,“它的适应能力超强,永远有一颗热烈的心。”张一丹说,她或许不能成为古书上翱翔九天的大鹏,但她想做自己的蜂鸟。
人物档案
张一丹 四川巴中人
欧洲语言学院2017级俄英复语班
学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两次);俄语专四(85.5分);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一级证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
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志愿者;成都国际诗歌周志愿者;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志愿者
学校十佳共青团干部;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获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证;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两次);班级团支书
学习,勤奋中开阔视野
“我的妈妈在学生时期学过俄语,家里人对俄罗斯也很有好感”,仿佛有奇妙缘分的牵引,俄语专业也成了张一丹的第一志愿,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大一进校后,她报名加入俄英复语班,在俄语和英语两种迥异的学习模式间来回切换,期待自己成为技能满点的外语人才。
初涉俄语,张一丹也曾感到吃力,为了突破瓶颈,她“压榨”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清晨6点半到食堂边吃早饭边背书,午休时在教室学习,晚自习后还会继续到食堂背书直到寝室楼快关门了才离开,连周末也泡在图书馆上自习……
靠着毅力和时间的累积,张一丹的成绩名列前茅,但她仍不愿放过每一个进步的机会。大一下期期末,张一丹的俄语视听说考了80多分,这并不算一个低分,但她还是继续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暑假里,通过俄语之家Ruclub、俄语编辑部、中俄头条订阅号等微信公众号搜索新闻类的音频和视频,听抄其中的词句,反反复复,循环练习。
张一丹的俄语学习笔记
有段时间,张一丹在学习上会刻意和他人比较,激励自己的同时,这种心理也给她造成了压力。在辅导员李利老师的安慰下,她逐渐解开心结,与自己竞争,和小伙伴们一起“战斗”。
备考专四时,每天晚自习后,同学们都会继续留在教室复习,老师带着大家刷真题、写作文、背单词短语,成绩好的同学轮流上台讲题……张一丹很感激有这样一群愿意毫无保留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战友们”,“他们会指出我的错误,也会在我状态极差时鼓励我。”
张一丹(一排左二)和班上的小伙伴们
聊起与老师们的相处,张一丹满心感激——在语法课上,她听欧洲语言学院院长杨柳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悟,感慨“世界原来这么大,还可以做这样的事”;参加学院的俄语演讲比赛,白凌霄老师逐字逐句为她纠音,老师读一句,她跟着读一句;外教安德烈鼓励她在课堂上脱稿演讲,还帮她用俄语的逻辑一遍遍修改稿子……“我们专业的每一个老师都很真诚,他们不仅教我知识,还教我怎么做好自己,怎么面对这个世界才更加从容。”
张一丹参加欧语学院的俄语演讲比赛
实践,成长中积累底气
大学前两年,张一丹的重心在学业上,升入大三后,她担任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填补了在社团和实践方面的空白,也从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
去年的全国扶贫日,张一丹首次组织大型活动:在口语角展示我校定点帮扶的凉山州甘洛县的农副产品。怎样展示才能吸引师生的目光呢?张一丹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认为把一袋袋产品摆在展台上就好,但在团委书记彭芳芳老师的启发下,大家萌生了新点子:联系食堂,把农副产品做成美食供大家品尝,凉拌蕨菜、蒸土豆、各类面食、茶点……活动现场人气爆棚,张一丹也收获了可贵的工作经验。
张一丹(右二)在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面试工作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是张一丹的信条,带着这样的初衷,她在俄语翻译实践中大步向前。2019年9月成都国际诗歌周,张一丹担任俄罗斯诗人瓦季姆·捷廖欣的陪同翻译。在一次会议上,她临时得知要为诗人进行交替传译,而当时的现场刚刚因为另一位翻译的失误而陷入尴尬,张一丹感到紧张,但她努力保持镇定,“我不能垮,现场只有我一个俄语翻译。”
趁着上台前的空档,张一丹与瓦季姆·捷廖欣达成共识:发言时采用简单直白的句子,最大限度避免错误,这种机敏的应变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肯定。后来,瓦季姆·捷廖欣把自己的诗集送给了张一丹,不仅表扬了她的专业能力,还期待她大学毕业后能够翻译自己的作品。
在数次实践中,张一丹还收获了前辈的点拨。在2019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的翻译中,由于涉及的知识较为专业,张一丹显得不够自信,俄罗斯嘉宾看出了她的忐忑,便和她讲起自己在中国留学时为前苏联国家队当翻译的经历,还鼓励她多多拓展知识面,这席话让张一丹倍感温暖。
从象牙塔走向校园外,张一丹也不断适应着新环境。大二暑假在成都互诚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她每天早早起床,用不太娴熟的手法化妆,身穿小西装,脚踩高跟鞋,在早高峰时挤上公交车。公司开会时,她一开始怯生生的,后来也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历了一个从‘伪装的大人’到能为公司做贡献的员工的转变。”
成都国际诗歌周,张一丹和诗人瓦季姆·捷廖欣
爱心,助人中收获快乐
从大一暑假起,张一丹每有时间就会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社区志愿者活动中,陪伴老人和特殊人群。向外播撒爱心的过程,从来都不是单向的付出和索取,许多动人的瞬间令人历历在目:很多脑瘫患者自食其力,或是凭借绘画技能挣得酬劳,或是加入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这让张一丹感到了“努力生活”的真谛;虽然许多患者在行动和智力上逊于常人,但他们依然乐观开朗,有个22岁的女孩曾对张一丹说,“姐姐,你要多笑笑,你笑起来多好看!”
脑瘫患者的绘画作品
亲和力十足的张一丹总是很受欢迎,在达州万源皮窝乡支教时,她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孩子们会期待地问她“什么时候上课”,会在晚饭后拉着她去跳广场舞,几个老师家长眼里的“捣蛋鬼”也愿意向她讲讲心里话……“我喜欢被孩子们信任的感觉”,张一丹真诚地表示,多多关爱和帮助他人,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也是自己的快乐来源。
支教时,张一丹鼓励小女孩开口唱歌
张一丹很喜欢“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这句话,喜欢其中“即使身处逆风,也永远全力飞翔”的劲头。
尽管“十佳”评选早已落幕,但张一丹的奋斗仍在继续,她会带着那份真挚与坚韧,在下个阶段继续发光!
【新媒体学生记者团】
采写 / 杨明宇 刘歌
感谢受访者提供图片
编后絮语
到这里,我校第12届“十佳”专访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个特殊的学期里,从冬末到仲夏,我们隔着屏幕,与10位优秀学子连线,倾听他们的故事,书写他们的世界。那些努力着的、坚持着的、追求着的日子,就是最好的青春。
幸运的是,此时此刻,我们正拥有这样的青春。生命不息,努力不止,愿每一个在青春路上奋力奔跑的你,都能修炼成最佳的自己!
延伸阅读
点击下图,读往期十佳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