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
1921-2021
(党史百年 · 天天读)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学党史 我打卡”
党史知识问答活动第九期来啦!
现在,就请跟随车车的脚步
一起来做本周党史知识问答
请注意,直接点击题目下方空白处显示答案
车车准备了10道题,每一题都有解析
看看你能对几题
希望大家认真答题、认真阅读解析
考验大家党史知识储备量
的时候到了
十道题 来打卡
01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决定从当年起,高等学校招生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恢复“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
答案解析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02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会议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答案解析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与会代表共5586名。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大会通过了《1978年至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这是我国的第三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对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
1978年3月31日下午,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式和授奖仪式,大会表彰了862个先进集体、1192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和7675项优秀科研成果。
全国科学大会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思想。在当时党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发展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以革命家的胆略和理论勇气,敢于面对现实,坚持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澄清了许多大是大非问题,使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创新。全国科学大会是改革的先声,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贡献还在于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这为我们制定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采取多方面政治措施,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日益强大的科技人才大军。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03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表明真理标准问题已不仅是一个理论观点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打破僵化”“解放思想”的呼声越来越高。真理标准讨论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场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答案解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
1977年底,中央党校根据胡耀邦的意见,明确规定研究党的历史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条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一条是以实践为检验路线是非的标准。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阐明了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篇文章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他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会议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通过讨论,弄清问题,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04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本来是要讨论经济工作的,许多同志希望首先解决思想路线是非和重大历史是非的问题。在陈云等同志的倡议下,改变了会议议程,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终于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为“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等错案平反的决定,解决了一批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答案解析
为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商定后两年度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中共于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工作公议。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的发言《坚持有错必改的方针》认为,对揭批“四人帮”中遗留的影响大、涉及面广的问题,需要中央考虑和做出决定。陈云的发言被简报全文刊登,在会上引起反响。各组在讨论时,纷纷对陈云的讲话做出强烈回应,陈云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赞同,从而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向高潮。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还着重强调了改革,并提出了按劳分配。他说,搞得好的,就应该多得,就应该先富起来。他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必要条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是为了向前看。要善于学习,要研究新问题。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三中全会要确定的路线方针任务等,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都已经提了出来,并且有了解决问题的主张。邓小平讲话认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这就是中国八十年代初期改革的指导思想。
12月13日大会闭幕后,并没有立即散会,而是又开了两天的分组会之后,12月15日才结束。3天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中国的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中央工作会议时间是三中全会的七倍,为全会做了充分准备。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理解,何以五天的全会能开得那样成功。
会议作出了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英明决策,抓住了推动全局的关键,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开启了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加快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了部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为三天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05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正式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日,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
答案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地位日益重要。中方一向积极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
1969年7月21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去中国旅行的限制。不久,尼克松政府决定停止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970年1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时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
197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应邀在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并被安排站在毛泽东的身边。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接见了斯诺,并表示中国欢迎尼克松访华。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秘密飞抵北京,为尼克松访华铺平道路。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打破了中美冻结20余年的坚冰。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在公报中,确定了共同的基本原则。尼克松访华也标志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失败。中美两国关系的和解极大地缓解了来自北方的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一大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中美建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
27天后,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邓小平访美期间表示:“中国的大门对一切朋友都是敞开的。”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访问。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两国间的交往和合作开辟了道路。中美保持了领导人的互访和高级官员的磋商,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06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答案解析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做的错误结论。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07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解析
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造成了一部分人思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讲话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1982年华国锋同志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后,邓小平同志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还论述了四项基本原则是完整的指导原则,论述了它的核心。他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强调,每个共产党员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的动摇。
邓小平还特别指出,这四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仅它们之间相互依存,而且它们与改革开放政策也是相互依存的。他还对“解放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便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决不允许一些人借此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所实行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决不允许否定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共中央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永远是我们立国、治国、强国之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现阶段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
08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和厦门设置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
答案解析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
1979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向中央提出广东建立出口加工区和对外开放“先走一步”的要求。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同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的优势,决定两省从1979年7月起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对外经济工作有较大的自主权,以便发挥当地优势,抓住国际经济的有利时机,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并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划出一定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地提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特区是扩大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经济的比较成功的好形式。对中国来说,特区是学习与外国资本竞争、学习按经济规律办事、学习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学校,是为两省甚至中国训练和造就人才的基地。”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比中国其他经济特区更加开放、灵活的体制和政策,授权海南省人民政府更大的自主权。至此,中国已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0.35%,人口总计9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8%。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对经济特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后,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增长点。
特区在计划、流通、财政、金融、基建、土地、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逐步在全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并在全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起了“窗口”作用,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汇点。
09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决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原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答案解析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总结和评价。《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文件。整个《决议》阐述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第三,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10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继承和发展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系统总结了历史上党的建设的经验,比较完整地概括了党的性质、党的目标、对党员和党组织的基本要求,以及党的领导作用。大会确定:在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大会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答案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大会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李先念致闭幕词,号召全党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学党史 铭初心
今日共十道题,你都知道哪些呢?
(可在留言区域告诉车车)
#学党史 我打卡#
可爱的车车子们,我们下次再相约~
●党史知识问答 ① |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 ②|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③|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④|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⑤|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⑥|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 ⑦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 ⑧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素材|学 习 强 国(四川学习平台)
编辑|吴 建 英 /张 敏
编审|罗 茜
初审|余 扬
终审|陈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