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2021
我和我的学校
工院的冬
载满了一年的温柔
开始在银杏里
绵延在草木间
流淌在青春的面庞上
给点阳光
就出落得五彩缤纷
在校园里的每一天
都是新鲜
也许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
不曾出过校门
不曾离开过她半步
尝试着将学习、生活、热爱
安排得井井有条
也曾困顿 也曾迷茫
但更多地是 思考
总有一些原因
让我们走向彼此
重新审视我们不曾停歇的脚步
感受疫情之下
我和我的学校
I工院
百草园
这里是我们的“百草园”
春读她的万物复苏
夏读她的花鸟鱼虫
秋读她的脚步匆匆
冬读她的腊梅朵朵
百草园里有无尽的乐趣
左右滑动查看四时风光
三味书屋
这里是我们的“三味书屋”
一味是希望的田野
一味是知识的殿堂
一味是技能的沙场
挑灯夜战 奋笔疾书
笃学慎思 明辨尚行
三味书屋里有无穷的奥秘
北区!北区
泰山南路二段801号
北区!北区
这里是泰山路以南
眺三星 望剑南
这里是嘉陵江之畔
临旌湖 向东山
山高水长 人杰地灵
永好楼
这是一栋有故事的“红楼”
自建校之初就坐落于此
它是第一教学楼 是永好楼
写满了青春 奋斗 欢声 笑语 争吵 创作
岁月更替 震后重建
无论是“更衣”还是“更名”
它依然是工院人心中独一无二的红楼
二号教学楼
依然是北区一栋独特的老楼
一场场学术报告 一次次文艺演出
一项项重要技能比拼的开闭幕式
一张张A3图纸的视图表达
一段段为梦想拼搏的时光
一座座来之不易拼尽全力的奖杯
都镌刻在它的光阴里
古老又鲜活
三教与五教
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在学校里的大多数时候
都在这两栋教学楼里度过
听老师眉飞色舞意味深长地教诲
和同学一起谈天说地求真知练真技
为了真理争个面红耳赤
人文雅舍
这是我们一边深爱一边吐槽的“小窝”
它承载着我们的欢乐与友爱
见证着我们的“傻气”与“成熟”
不知不觉间
习惯了楼妈的唠叨和偏爱
适应了“六面光”和“四条线”
时刻不忘把“小窝”打理得干净舒适
图书馆
曾怀揣一颗赤子之心
试图读懂她宽广的胸襟
找寻代代工院人传承的精神密码
榜样的力量
“改革先锋”刘永好、“国家科技进步奖”魏力行
打这里来过
“中华技能大奖”何波、“世界之最”主操手叶林伟
从这里走出
产学研平台
还有许许多多工院人
扎根在各行各业
延血脉之传承 续时代之荣光
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一张张照片 一项项突破
如同时空隧道
而我们
都是这隧道里的同行者
国之所需 吾辈之所向!
南区!南区
南区!南区
与北区的厚重不同
南区处处透露着简约大气的工业风
一条下穿隧道
连接北区和南区
研发大楼
这里是研发大楼
是德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人才孵化基地
是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是融媒体中心
各种中心
核心都是以学生为中心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
六号教学楼
作为南区唯一的教学楼
弥漫着浓浓的科技风
但也不失人文雅致
光荣与梦想的浮雕
讲述着工院男足四冠三亚的传奇
如果你从一楼走过
会不时被陈列的展品所震撼
再往上走
有静谧的心远书吧
有开阔的早读平台
有不绝于耳的讲授
有孜孜不倦的钻研
还有和我们一样
伴着书香努力生长的树木
桃苑餐厅及周边
这里是桃苑餐厅
是咖啡厅
是旅游实训中心
是创新创业中心
有趣的灵魂、鲜明的个性
专业的训练、生动的故事
都在这里熠熠生辉
孵化大楼
与六教一路之隔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
它孵化着宝贵的创意
这是学校最新落成并投入使用的
集科研、实验、办公于一体的大楼
四川省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
便坐落于此
在这里
你可以大胆设想 小心求证
敢为天下先
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 胡明华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台铁路隧道灾害治理机器人系统
| 胡明华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台用于生产的大型铸件打磨机器人打磨系统
在这个广阔的L型车间
孕育着远大的梦想
前有诗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后有师生致力改善从业人员生产作业环境、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接续奋斗
他们用温柔与坚韧 情怀和担当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
发光发热
工院!工院
工院!工院
这是我们的学校
我们从四面八方
汇聚于此 成长于此
感谢这段与她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的相伴时光
“
疫情之下 你还好吗
趁阳光正好
趁当下
发现身边那些隐藏的小美好吧~
文/图:党委宣传部
审核:党委宣传部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微信:scetc-1959
抖音:scetcdy1959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wuxlgq@126.com
投稿qq:604068023
做有温度、有深情的官微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