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前身是1958年晋南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时开设的史地科,1969年单独设置历史系,1978年改设政史系,1984年重新设置历史系,2002年组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学院现设历史、旅游管理2个系,分设历史学和旅游管理2个本科专业,中国史、世界史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本科生和硕士生1000余人,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留学生10余人。历史学201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特色品牌专业,201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优势专业,2019年被评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5个研究机构,其中“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是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晋学研究中心为山西省八大研究中心之一,伊朗学研究中心为国际合作研究机构。现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建设项目——“中东史研究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级“1331工程”协同中心2个,分别是“山西省互联网+与旅游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中心”与“三晋文明与新时代核心价值协同育人中心”。这些团队和协同中心是山西省政府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而重点打造的。
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专职教师5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三晋英才12人(1人为三晋英才领头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高,是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具,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团队。
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逐年提升。我院是首批列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学院,学院有5门课列入通识课,有3门课列入专业优质课,中国史列入学校重点学科攀升计划。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科项目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7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其它奖项60余项,出版论著40余部。学院相继与山西省文物局、旅发委、对台办、临汾市文化局、河津市政府、太谷县文化局、安泽县政府、翼城县政府、皇城相府、戎子酒庄、王莽岭风景名胜区、洪洞大槐树有限公司、尧都区贺家庄乡等单位展开合作。
对外交流方面,学院连续举办三届“晋学与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中东国家治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抗日战争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中东学会年会”、“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年会”、协办“山西与古中国会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丝路城市发展与宗教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山西文旅融合学术研讨会,并且与伊朗、以色列等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建有多功能教室、晋学博物馆、山西文物陈列馆、山西地方文献资料中心、专业期刊阅览室。拥有专业图书4万余册,各种电子图书200多套,期刊60余种,各种文物500余件。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将以教育大发展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全省一流的文科强院而努力奋斗。
历史学
培养目标:历史学专业是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完善人格、创新意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中等学校历史教师,为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档案、方志、党史、文物考古、博物馆、编辑出版等专业需求的历史学专门人才而设立的。
课程设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考古学概论等。
就业前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除每年大约有20%-30%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之外,大多数都去往全国各地中等学校担任历史教师,还有一部分学生去往与档案、方志、党史、文物考古、博物馆、编辑出版相关的部门工作,近三年就业率都为**,就业前景良好。
旅游管理
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是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旅游营销与管理特长,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
课程设置: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调查方法与研究、会展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会计学原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统计学、旅游心理学等。
就业前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除每年大约有15%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之外,部分学生去往全国各地与旅游、经济相关的企业、公司,还有一部分学生去往旅行社、景区、新闻出版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或相关的部门工作,近三年就业率都为**,就业前景良好。
扫码关注我们
山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