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
成立于2000年10月, 2001年9月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02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13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个本科专业。体育系下设:田径教研室、球类教研室、体操武术教研室、体育人文教研室、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学生体质健康教研室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等教学管理和学术研究机构8个。
体育系现有教职工49人,高级职称教师29人,中级职称教师10人,初级职称教师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6人。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占60%,教师党员占66%,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他们热爱体育事业,积极投身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科研工作,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专业技能扎实,教学与科研能力强。
体育系教学场地、实验室及图书资料室设施较为先进,功能齐全。教学场地现已建成:塑胶草坪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200米非标准田径场1个(南区)、篮球场16块(新、南区),羽毛球场26个(新、南区),排球场9个(新、南区),室内场地1400平方米,以及游泳馆、综合气膜馆2座8000平方米;实验室始建于2008年,下设运动生理、心理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和体育保健学与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共计90平方米,实验设备共计300余件(套);图书资料室占地50余平方米,图书共计2850册、音像资料75种、期刊30余种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具备举行大型运动会和承办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等专项比赛的条件。
体育系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现有学校精品课程2门(田径、体育心理学)。近几年,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7项,教育厅、省体育局科研课题5项,校级科研课题4项,参编出版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0多篇。
体育系已形成以“德、教、练、学”为主要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秉承学院“崇德、博学、团结、创新”的良好学风。体育系选拔有专长的学生组成学校运动训练队,参加国际、国内各种体育赛事,摘金夺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全国健身健美操、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毛飞豫同学突破重围,勇夺女子甲组50米蝶泳冠军;在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中,获得五枚金牌,两枚银牌,分别是男子有氧舞蹈、男子有氧踏板、轻器械有氧健身操、混合有氧踏板、大集体有氧舞蹈,女子有氧舞蹈、男子三人操。在2017年全国大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一项第一名,一项第二名,分别是规定街舞舞蹈、规定花球舞蹈。在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中获得大学本科女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队第一名。
体育系十分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育系积极与山西省体育局、太原市体育局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竞赛国家一、二级裁判员培训,有很多学生获得相应证书,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在校学生经常以运动员、裁判员、组织者、志愿者身份参加校级、太原市、山西省以及全国体育比赛和体育考试,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体育系教师在裁判业务上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为学生提升体育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系教师中有国际级裁判2名,国家级裁判6名,国家一级裁判16名,他们都活跃在山西省乃至全国的体育赛场上。
体育系已培养毕业生1000多人。毕业生中既有耕耘在学校体育领域的人民教师、拼搏在竞技场的教练员、献身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群众体育工作者,也有在国家机关、科研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还有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莘莘学子。他们有些已经成为我省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目前,体育系承担着全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普高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及全院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成人体育教育与培训等多项任务。体育系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集体、一个干劲十足的集体。在体育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改革中求发展,在质量中求生存,正在为把体育系做大、做强而共同努力着。
咨询电话:0351-2886720
电子邮箱:tysytyx@163.com
院系网址:http://tyx.tynu.edu.cn/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
专业代码:04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1、掌握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须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2”模式,前两学年主要完成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学年结合社会需要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四、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系列实验。
五、学制与学位授予类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Bachelor of Education)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代码:0402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到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
3、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6、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三、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2”模式,前两学年主要完成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学年结合社会需要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运动技能理论与实践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主要专业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康复等实验系列。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类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Bachelor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