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得道于数千年来的发展和演变。然而在这种过程中,一些文化却正在一点点的消失,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些这样的文化吧~
01
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特别的曲调,搭配上演唱者雄浑的声音,演绎着一个个带有朴素乡土风味和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故事。
02
傩面具
傩面具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湘东傩面具、泸溪傩面具继承了宋代傩面雕刻技艺。
或粗犷,或华丽的傩面具,用其特有的艺术符号语言,向我们展示着赣傩民间文化的艺术色彩。
03
雕漆
雕漆,又称剔红,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一起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再加上宫毯、京绣、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则合称“燕京八绝”。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
制作技艺复杂,制作过程精细,制作工序繁琐,重重打磨,细心雕琢,正因如此,以雕漆为例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才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
04
瑶绣
瑶绣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刺绣的一种,用红、黄、白、黑等五色丝线为材料,多在黑、深蓝或青蓝布底上,用红、白、黄、绿、橙等色丝线,以错针绣等多种技法,绣出丰富的花纹,既有简单的几何图案,也有彩蝶双飞、游鱼戏水等纷繁形象,全部由手工制作,色彩鲜艳而雅朴,构图明晰而多变。
这些丰富又经典的形纹图案,展现了瑶族人民生存发展,信仰观念及文化艺术的形成过程,也因此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
05
陇西云阳板
陇西云阳板是甘肃省陇西县的团体舞蹈艺术,因其道具由传说中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所持法宝“云阳板”演变而来而得名。云阳板舞原来是当地庙会期间“朝山会”的一项民间祭祀活动,以柔美矫健、干脆飒爽的风采闻名,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人民群众在节庆期间,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祝福吉祥如意良好愿望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
云阳板的起源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作为当地古老的民间艺术,真实见证了陇西民间信仰的形成。
06
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送王船这一民俗文化是大陆同海外华人华侨,台湾人民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虽带有宗教色彩,却曾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古人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们反映了中华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风度。今天的大学生,应主动去了解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将其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的生活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END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梦瑶
责编:王嘉伟
初审:王 中
终审:蔡 璐
往期推荐
喜报:我校健美操队再获佳绩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企业家精神
党史百年·天天读 | 10月6日
向国旗敬礼
这就是中国!这里的人们平凡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