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
辛亥革命以来,近代中国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无数爱国志士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也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暗夜明灯现,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发展到山西大学校工科,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拨开历史的重重帘幕,我们将重启这段上下求索的历史。仿佛隔空变换到那个时代,模糊又清晰的历史痕迹,无数师者与学子在那里留下的墨迹,有着独特的、不平凡的意义。
点击上方,一起收听本期内容
一、薪火赓续·上下求索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部总长,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遵照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及《壬子癸丑学制》,山西大学堂改为山西大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取消中、西两斋的称谓,筹建本科和预科。本科分文、法、工三科,各科由学长领导。预科分为一部、二部,一部为文法科,二部为理工科。
辛亥革命将腐朽封建的清王朝一举推翻,但是面对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很多人还是一脸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在民主共和体制下,山西大学校当如何应对变革?如何赓续薪火?又当前往何方?学校的大多数人没有答案。而孙中山先生的到来,犹如暗路之明灯,照亮了前方。
孙中山先生在山西大学校
作《谋建设须扫除旧思想》的演讲
1912年9月孙中山在大学校与晋省人士合影
1912年9月19日,孙中山先生在山西大学校大礼堂为全体师生和山西军政各界要员人士作了《谋建设须扫除旧思想》的演讲,孙中山首先赞扬了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功绩,进而指出“古来破坏甚易,而建设甚难”,提醒大家中国尚在危险时代,外人虎视眈眈,号召民众以国家为前提,团结一致。他指出:“今日是共和时代,与专制不同,从前依政府,今日依国民,故今日责任,不在政府,而在国民,必我四万万同胞一起努力,方可造成共和自由幸福!”
孙中山先生的演讲,使刚从封建专制体制下解放出来的教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民主主义革命教育,为山西大学校在民国前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百废待举,学校就要为国家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特别是工业建设亟需的工科人才。在民国十九年前的学校教育,基本沿着大力发展法、工、文三大科的路子,而在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查到,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北洋大学当时的教员名册中,三校教员人数基本相同,山西大学有11人,其中8人为工科教员,可见当时学校以工科为主。
山西大学校教员名册
1913年9月,学校开办工科土木工学门。1914年9月,山西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工科,设立专门部,分土木、电气机械、采矿冶金三科。其后,于1915年、1916年、1924年相继开设了机械工学门、采矿工学门和电气工学门。至此,工科共设有土木、机械、采矿、电气四个学门。李镜蓉、高时臻、田应璜、王录勋先后担任山西大学校校长。
民国三年六月山西大学校全体教职工合影
1919年教职员名册
李镜蓉、田应璜任职时间短暂。高时臻、王录勋均为第一批西学专斋派往英国的归国留学生,在他们任校长期间,学校的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教学工作稳步前进,办学质量显著提高。1912年11月,学校制定了《山西大学校学则》,确立了“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的办学宗旨,对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科的师资力量与西学专斋时不遑相让,所聘教授讲师,一律留学英美学有所成者,工科所用教材、参考书都是欧美工科教材,并用英文原本进行讲授,这使得工科始终保持欧美特色。1918年5月,山西大学校被划入国立范围,列为全国七大学之一,时称“国立第三大学”。
高时臻(1877-1942)
山西襄汾人
1912年5月-1916年3月
1916年6月-1918年8月
任山西大学校校长
王录勋(1885-1963)
山西临汾人
1913年9月任山西大学校
工科学长
1918年8月-1937年11月
任山西大学校校长
1917年,工科教学楼建成,有西式房间48间,主楼分四层,包括地质标本、矿物标本、电气试验、幻灯室与教室,第四层为放置大钟与蓄水池之所,有地下室为储藏物品用;还有绘图室、电机房、试验室、实习工厂机器室等中式房屋54间,可谓规模宏大。
工科教学楼(现位于太原市侯家巷)
2013年3月该建筑作为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拥有各类藏书11617种,115701册,价值107869元。实习工厂机械设备、各种实验仪器、测量仪器、标本共9885件,价值129328元;校具11522件,价值24122元。教学设施比西学专斋时期更为完善。
1931年6月,工科机械、采矿学门第十、十四班学生毕业照
(于世伟先生捐赠)
山西大学校期间,工科一共毕业696人,其中土木工学门94人,机械工学门191人,电气工学门62人,采矿学门250人,工科专门部99人。学校适应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需要培养了各类亟需人才,也为山西的工矿企业、教育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炬火长明·追逐红日
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
无数爱国青年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奔走
奉献青春,追逐光明!
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百年屈辱,列强欺凌,军阀混战,学校师生目睹了西方国家的先进和强大,受到民主、科学的洗礼,从同盟会到辛亥革命,从声援“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再到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他们在不断的抗争中追逐光明,探寻着前进的道路。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后,革命的火种迅速燃遍三晋大地,西学专斋的进步力量也蓬勃发展。辛亥革命爆发后,我校师生在军政府的召集下,武装起来,立即投入到维护市面秩序、夜间巡逻、保护学校的革命行动中,对于稳定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南桂馨与张树帜大闹咨议局,助力新军代表阎锡山成为山西军政府都督,并在南北议和中谒孙中山力争山西首义之地位,孙中山谓:宁可和谈决裂,也要承认山西革命。西斋学生杨兆泰参与创办的《晋学报》(1907年改名为《晋阳公报》,民国以后改成《晋阳日报》),始终以清醒的头脑、辛辣的笔调和热忱的精神成为山西革命宣传鼓动工作的主要阵地,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迫于形势才停刊。
南桂馨像
《晋阳公报》
1919年5月7日,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第三天,山西大学校学生牵头成立了“太原市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工科学生、学联会长贾超孟组织3000余名学生在海子边中山公园集会,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怒斥日本帝国主义夺我土地与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
声援五四运动
1920年,部分学生组织成立了新共和学会,聘请王录勋、王宪等人为名誉会员,并于1921年12月创办了《新共和》杂志,学会持续四年,出版杂志四期,代销网点遍布全国。曾发表邓初民、马鹤天、谢冰莹、梁漱溟等的文章和翻译国外文学著作,并发表改良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研究文章。《新共和》杂志创刊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对开阔山西学生与各界思想,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探索中国革命与前进的道路,引起山西学界的警醒,起了积极的启迪作用。
《新共和》
新共和学会全体成员合影
1925年3月,阎锡山为扩充军队筹集军费以备中原战事,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对所有住房(包括牛棚马圈厕所)进行换契验契登记。5月,工科师生在中共地下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带动下,参加了山西省学生联合会发动的反对山西省政府强征房产税的斗争,联合太原市各大中学校学生,先后到省议会和省督军府请愿,迫使阎锡山允诺“房税当日取消,已收者如数退还”。
上海“五卅”运动爆发后,1925年6月,工科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太原地下组织领导的“沪案后援会”,散发《山西大学校全体学生对于沪案的宣言》,发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声援和支持上海的革命斗争,并举行万人反帝游行示威。
1926年6月,中共山西大学校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党支部书记由樊仲民担任,后由吴吉人接任。党支部成员积极向同学们宣传马列主义,培养进步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党员人数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10余人,将一个党支部扩展为山西大学校与三晋高中两个党支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阎锡山于6月开始“清党”,根据中共山西省委指示,在山西大学校由吴吉人、崔锄人(崔溪萍)、王瀛、甄华开会讨论后,分别通知两个支部所有人员转移到外地,奔赴新的地区开展革命工作。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接下来的太理故事
请慢慢听我们讲述,下期见!
// 诚挚感谢//
太原理工大学档案馆
提供的相关资料
现面向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有关太原理工大学各时期的照片和实物等相关资料,学校将向捐赠者颁发证书,捐赠物品永久保存在太原理工大学校史馆。详情请见“推荐阅读”第一条链接。
联系人:姜志才
邮箱:jiangzhicai@tyut.edu.cn
联系电话:13903518385
诚挚感谢太原理工大学校史大纲编写组的辛勤付出,校史内容如有失实之处,敬请指正。
联系人:孟秀梅
邮箱:1060250902@qq.com
联系电话:13753161030
出品| 青听工作室
编辑|赵力韩慧娟李开林孟秀梅 郭倩
图片| 秦聪档案馆
播音|贾森博
音频后期|郑文景杨阳
排版 | 郜宇
封面|张靖伟
责编| 程旗淇 孙思遥
初审| 郜宇 孟哲妤
复审| 李雁春 薛珮芸
终审|白旭光
推荐阅读
太原理工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史实物、资料征集启事
央视新闻@青春的你|关注山西总站,和你一起正青春!
天冷了,吃点热乎的!
超级治愈!心动就在一刹那!
投票啦!太原理工参与的这项活动需要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