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太理·校史钩沉:改革开放 跨越发展(一)

太原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百廿太理·校史钩沉:改革开放 跨越发展(一)

太原理工大学

导语

1978年12月以来,为适应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学校工作的重点随之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方针,为教学、科学研究恢复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全校上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至 1997 年两校合并前,太原工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山西矿业学院是煤炭工业部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两所试点高校之一。从1978年到1997年的二十年间,学校进入了改革探索的历史新阶段,逐步实现了“迈入正轨、坚持改革、争进重点”的跨越式发展。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本期内容)

(一)疗疴癒疾,迈入正轨

(1978—1984)

“教学质量下降,科学研究进展缓慢,

这一切都亟待‘医治’。”

早在1977年,当时的水、暖、电供应不正常,学校干部、职工自己设计、制造320大卡和120大卡多水管锅炉13台,重修主管道1256米,使楼内室温保持在17℃左右,从而保证了学校各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的正常取暖。

1978年10月,太原工学院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1981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高等学校名单,太原工学院是其中之一。1980年3月15日,停刊达14年之久的《太原工学院学报》复刊。学校的教学、科研秩序渐渐步入正轨。

太原理工大学

研究生论文答辩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工学院1981届研究生毕业合影

(1978年恢复硕士研究生招收制度后首届毕业生)

1979年到1982年,学院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共承担了全国22种统编教材的主编、主审和编写工作,提高了教师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还注意有选择地采用国外先进的科技教材。学院和美国奥柏林大学建立了校际教学交流关系后,该校赠给学院二百多本有参考价值的教材。

1978年到1984年,学院陆续选派57名中青年教师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奥柏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校进修,不但培养了人才,而且也建立了牢固的国际合作交流关系。

太原理工大学

我校代表团出访奥柏林大学

到1983年底,学院设有7个系和1个基础课部,共有30个专业,比“文革”前增加了15个新专业。从1953年学院独立建校以来,到1983年,共为国家培养各种高级建设人才14200余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院把科研作为工作重点,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徐重、史美筠、范维垣、陆文雄、徐濮、杨桂通、尹德钰、熊大慰等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徐重讲师的“徐氏化合金法”获得了大陆学者在美国的第一项专利。

太原理工大学

杨桂通教授等人在1970年代进行抗震试验

从1979年到1983年底,学院共完成科研项目122项,其中有12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时,全院已有教职工2374人,其中教师1017人,有教授22人,副教授122人,讲师473人,工程师45人。学院共有教研室63个,实验室95个,设有齿轮强度、应用力学、煤液化等12个研究室(所)。

太原理工大学

我院熊大慰教授出席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并合影

(二)坚持改革,大步奋进

(1984—1992)

“太原工业大学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把改革坚持下去。”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决定将独立建院30年的“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84年4月7日,省教育厅下达同意改换校名的批复,从此,学校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鼓励各学科多设选修课,到1990年,选修课总数已达到200门,其中必修的选修课占70%以上。1989年在建国以后的首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太原工业大学范维垣、史美筠、周绍彬的《通过科研生产,提高教学质量》获国家级优秀奖。1989年底,学校电机系青年教师李肖伟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颁发的教学类金质奖章。这些都反映了学校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的成就。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在教改中,水利系提出“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选题结合了生产和科研。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个设计组,为沁水县搞农村电气化规划,师生跋山涉水,对全县十条河流进行现场勘测,规划水电站71个,建成后的1990年平均净增效益达719万元,90%以上的农村照明,以及农田灌溉、乡镇企业的用电得到解决。为此,该县人民政府赠送了县长亲笔题词“为了农村电气化呕心沥血献才华”锦旗一面。

1984年以来,学校确定了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拓宽研究领域,为山西经济多做贡献,同时也不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一时期,一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精细化工研究所的徐文旸、曹景慧等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金-1876”催化剂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人民日报》在1986年6月20日的报道中指出:“该项革新经济效益显著,仅一次填装量就可以为国家节约外汇达80万美元。”

1984年至1992年,共有20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受到奖励,其中贡献最突出的是杨桂通教授和谢克昌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

杨桂通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

谢克昌教授1985年从美国留学回校后先后承担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其“差热法煤气化微观动力学”等3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三)争进重点,实现跨越

(1992—1997)

“后退没有出路,前进才能成功,

这个担子我们工大人挑定了!”

1993年11月22日,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太原工业大学为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3年内投资1.2亿元进行建设。1994年10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明确高校四重工程,对我校进行重点建设。从此,我校“重点大学”建设开始起步。1996年3月20日,学校召开了“万名师生争进‘211工程’誓师动员大会”,全校共树一个意志,共发一个声音:为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为促进山西经济建设的腾飞,为创造世纪学府跨世纪的辉煌,团结振奋起来。这一时期也成为这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在百年史上里程碑式的前夜。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工业大学“万名师生争进“211工程”誓师动员大会现场照片

1993年10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形成了把教学作为学校上台阶的中心工作的共识。学科建设重点是专业和专业方向调整,与市场接轨,拓宽专业面和服务方向。增设了工业设计等17个专业,建立了物理系、建筑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系。96、97届毕业生中有张哲体等54名毕业生获得工学、文学双学士学位,标志着学校学科建设朝着以工为主、理工人文相结合的综合大学目标发展。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

从1953年独立建校,到1992年6月底,学校已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27300余人。他们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1993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学校有机化工专业被批准为第五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专业点,同时新增计算机应用、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2个硕士点。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工业大学固体力学博士点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工业大学有机化工博士点

1994年4月13日,学校教务处荣获“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称号,这是国家教委对近年来教务处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的褒奖;当年,学校恢复了函授大专教育;1996年4月,成人教育学院成立,在校生由不足500人增加到近1000人,本科生比例扩大50%。

太原理工大学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荣誉牌

通过教改和师资建设,学校教师素质、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从1994年开始,学校可进行单独组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作。这是当时山西省唯一能自己组织命题考试的学校。1997年5月,孙彦平教授主持的《化学工程与化工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教改课题,正式列入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1994年10月,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大会上,谢克昌、徐重教授被授予“山西省科技功臣”称号;1995年1月,山西省首届青年科学颁奖大会上,樊学军教授、李建权副教授被授予“山西省青年科学家”称号。学校所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为山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5年5月21日,太原工业大学作为东道主承办了第四届中、日、美、新国际生物力学会议,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的近百名专家教授和中国国内的8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太原工业大学校长杨桂通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期间,太原工业大学的代表在会上宣读和交流了论文。这次会议不仅扩大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增加了学校年轻学者与国内外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且对山西省的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结语

1995年6月2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来校视察工作,他参观了应用力学研究所、结构实验室、表面工程研究所和煤转化研究所,称赞学校科研工作“搞得好”。从1978年到1997年的二十年间,工大人抓住了改革的机遇,以高昂的热情和勤勉奉献的精神,矢志攀登一座又一座科学的高峰,不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1工程”的预审,为实现世纪之交的跨越发展增添坚定的力量。

诚挚感谢

太原理工大学档案馆

提供的相关资料

现面向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有关太原理工大学各时期的照片和实物等相关资料,学校将向捐赠者颁发证书,捐赠物品永久保存在太原理工大学校史馆。详情请见“推荐阅读”第一条链接。

联系人:姜志才

邮箱:jiangzhicai@tyut.edu.cn

联系电话:13903518385

诚挚感谢太原理工大学校史大纲编写组的辛勤付出,校史内容如有失实之处,敬请指正。

联系人:孟秀梅

邮箱:1060250902@qq.com

联系电话:13753161030

出品|青听工作室 悦览工作室

编辑|李开林 孟秀梅 郭倩 赵力 韩慧娟

图片|档案馆

录音|苏阳阳

后期|刘文博

排版|耿伶燕

责编|李开林

初审|郜宇 孟哲妤

复审|李雁春 薛珮芸

终审|张勇

推荐阅读

太原理工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史实物、资料征集启事

最后一波!2022太理专属红包封面,欲抢从速!

情暖理工 | 学校关爱“大放送”

120周年校庆倒计时100天!在留言板写下你对母校的爱吧!

2022太理专属红包封面第二波来啦!听说今天可以抽奖得红包?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西本科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太原理工大学-百廿太理·校史钩沉:改革开放 跨越发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