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各学院2022年招生指南----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北大学各学院2022年招生指南----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2022年招生指南

大类招生基本介绍

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按照能源动力类招生。学生在大一年级按照大类进行培养,一年后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其在大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和高考成绩进行分专业培养。

本科专业设置

(一)能源动力类: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1.培养目标:

本大类专业面向能源转化利用和动力系统领域,培养具备热工、力学、控制、机械和材料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可以在航空航天、船舶、军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行业从事动力系统、新能源设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制造、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作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专业人才。

2.培养方案:

按照1+3模式培养。大一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大二能源动力类进行分流,分别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相关的课程与实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

核心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传热学、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燃烧与污染物控制、专业导论、发动机构造、发动机原理、发动机设计、发动机制造工艺学、发动机测试技术、发动机电控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也能在国防、汽车、发动机等行业领域研究机构、生产企业中从事动力系统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管理、教学等工作。


专业咨询老师:王强

联系方式:0351-2159247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

核心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基础、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太阳能转化与应用系统、电池及动力控制系统、新能源动力测试技术、新能源物理器件基础、电化学基础、能源管理与环境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也能在太阳能光热、光伏及光化学,锂电池及新能源动力系统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研究、应用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教学等工作。

专业咨询老师:李世民

联系方式:0351-2159247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核心课程: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固体物理基础、新能源材料化学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电化学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理基础、储能技术与应用、太阳能转换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与技术、新能源器件组装技术与设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大型实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实验。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加入科研系统相关研发单位,从事先进电池技术开发工作;加入产业系统相关企业,如太阳能电池、动力电池、半导体等有关单位,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专业咨询老师:王慧奇

联系方式:0351-2159247

3.精彩讲座或学术交流:

依托华彩讲坛、能动论坛、行知讲坛、博导论坛、文化素质报告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各种学术讲座,培养学生宽阔的多学科交叉视野与文化素质底蕴。自学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众多中外学者、科研拔尖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文化素质报告等学术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横向知识面。澳大利亚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Trinchi博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刘谋斌教授、湖南大学胡望宇教授、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姚玉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杰青白博峰教授等多名专家莅临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澳大利亚CSIRO(墨尔本)Trinchi博士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北京大学工学院刘谋斌教授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中国兵器集团特聘首席专家李玉峰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白博峰教授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4.精彩社团活动:

立足第二课堂,发挥学生会、社团灵活辐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学生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一院一品、讲演论坛、车迷协会五大板块为抓手,举办院科普知识竞赛,社团茶话会、PPT培训、生涯规划大赛、“车与路”演讲论坛等精彩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师生篮球赛

车迷协会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科普知识竞赛

社团茶话会


5.精彩竞赛及学生奖项:

依托大一新生成长导师制、本科生-研究生科技创新联动、双创导师制,基于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一以贯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全年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30余项。近年来学生在SCI、EI、JSI发表论文5篇、申请外观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各类赛事国际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32项,省级奖项38项。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学生优秀论文

(二)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汽车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专门知识,具备国际视野、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在汽车及相关车辆行业交叉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应用研究、实验测试、技术管理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方案:

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和车辆行业需求,以服务山西转型发展、提升办学特色和学生竞争力为重点,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驱动,重构专业培养方案。针对汽车行业和我省汽车产业链的特点,以学校现有学科平台为基础,在大一、大二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与机械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大三学习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子和实验等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大四可以选修底盘设计、车辆动力学、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特色模块课程与实践项目。

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单片机与车辆总线、汽车实验学、车辆液压与气压传动、新能源汽车传动与控制、赛车制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也能在省内外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汽车发动机等行业领域研究机构、生产企业中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汽车后市场、技术培训或教学等相关行业就业或创业。

专业咨询老师:高玉霞 杨世文 尉庆国

联系方式:0351-2159247

3.精彩讲座或学术交流:

学院邀请中外知名学者、科研拔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学术讲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孕育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底蕴。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宝乾等多名汽车产业领域的资深专家、企业高管和业内精英人士开展“汽车高峰论坛”;美国高科技O&E公司总裁谷继成教授、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何朝兵、太原理工大学王铁教授、山西财经大学苑改霞教授等著名专家莅临我院开展文化与学术交流。

美国高科技O&E公司总裁谷继成教授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2021汽车高峰论坛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朝兵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湖南大学胡望宇教授


4.精彩社团活动:

立足第二课堂,发挥学生会、社团灵活辐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学生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一院一品、社团活动五大板块为抓手,举办科普知识竞赛、生涯规划大赛、汽车知识竞赛、“车与路”演讲论坛等精彩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院行知车队登上太原电视台《时代新人说:致知于行,赛车助力强国梦》,讲述中北青年的造车故事,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学院新生杯篮球赛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志愿服务

汽车知识竞赛

歌唱比赛


5.精彩竞赛及学生奖项:

依托大一新生成长导师制、本科生-研究生科技创新联动、创新导师制,基于创新创业中心平台,打造一以贯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全年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30余项。近年来获得包括“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国际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32项,省级奖项38项。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行知车队登上太原电视台《时代新人说》

(三)新能源汽车工程: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车辆行业交叉领域内从事产品设计、应用研究、实验测试、技术管理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方案: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显著、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山西省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为配合山西省推行的经济结构转型,接洽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人才渴求,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校成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大我省该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奠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本专业适应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以服务山西省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办学特色和学生竞争力为重点,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驱动,基于产出导向重塑专业培养方案。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和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特点,以学校现有学科平台为基础,构建新能源汽车工程课程体系,大一、大二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大三、大四开设专业教育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如下: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新能源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构造、新能源车辆设计、单片机与车辆总线、新能源汽车实验学、新能源汽车传动与控制、动力电池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智能汽车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升学深造,能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车辆行业交叉领域内就业或创业,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技术培训或教学等相关行业就业或创业。

专业咨询老师:张志文 高玉霞 杨世文

联系方式:0351-2159247

3.专家团队: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师资队伍在现有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组建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实验室人员2人。近五年,完成相关国家级项目3项,累计金额达100万元;省部级项目15项,累计金额达200万元;企业合作项目高达24 项,累计金额达1000万元;代表性学术论文多达50余篇;教师团队掌握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

4.专业教学科研平台:

本专业在原有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学校与学院积极推进相关新专业的建设,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目前拥有专用实验室,面积180m2,实验设备总价值200多万元。能够开设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方案设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方案设计、制动能量回收、新能源汽车整车能量管理、动力电池充放电、串口通讯总线控制、智能汽车图像处理等相关实验,能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

目前拥有与该专业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基地7个,双创实践平台2个,实验平台六个。校内基地包括:中北大学行知车队、中北大学致远车队、中北大学兴晋车队及新能源汽车创新实践基地;校外基地包括:吉利汽车山西基地、太原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西汇众汽车家园、天际赛车公园、太原汽车检测站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大学生纯电动赛车工作室”和“智能车辆创新工场”双创实践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方案及控制系统平台、制动能量回收平台、复合电源系统驱动平台、动力电池充放电综合测试平台、动力电池能量管理及热管理平台、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实验平台等六个实验平台,完善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复合电源系统驱动平台及制动能量回收平台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实验平台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混动汽车动力传动方案及控制系统开发平台

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

动力电池充放电综合测试平台

升学与就业

1.升学概况:

伴随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历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学院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以上,近三年考入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留学的学生占升学总人数的60%,大批学子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彰显我院人才培养延续性的优势。此外,为了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激励,我院在学校保研政策支持下提供一定的保研比例,为更多学生提供在各大知名学府学习、深造的机会。

2.就业概况:

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就业的数量来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位列校内前茅,就业单位的性质分布在以军工、航天、机械制造为重点的各行各业。从就业的质量来看,一直以来,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留得下,干得好”是企业对我院毕业生最质朴、最诚挚的评价,其中,多人在国内500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重要行业中担任骨干力量。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高位稳定体现了学院对人才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

学院概况

1.学院主页和咨询电话:

学院主页:http://epe.nuc.edu.cn/

咨询电话:0351-2159247

2.历史沿革: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源于1985年创建的太原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山西寻求转型发展,初步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基地的关键时期,学院于2017年6月应势成立。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等国防领域企事业单位以及地方政府、能源企业集团进行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并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3.学院荣誉:

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工委重点和山西省重大攻关等多项标志性项目,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多项,对接山西新型产业需求,有效统筹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学院优势,瞄准山西重大需求,紧紧围绕太阳能、氢能、储能和能源互联网等能源领域,大力提升能源技术创新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山西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培养国防及地方经济建设创新人才不懈努力,为全面推进山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硕博士点博后流动站:

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授权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5.专业设置概况:

学院设有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为“国家级一流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为“山西省一流专业”,“校级特色专业”。为了适应新能源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18年,通过专业整合与人才引进,申报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并获得了教育部批准,于2020年开始招生,2020年申报、获批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于2021年开始招生。

6.重点特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申请并获批车用动力校级国防特色学科建设项目。

7.重点特色实验室及中心:

拥有“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动力工程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同时与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共建“高增压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博尔顿大学共建中英联合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实验室。

8.实践及科研平台:

实践平台:学院现有车辆与动力综合实验室、发动机性能实验室、流体传热实验室等综合性实验平台及专业特色实验室,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赛车工作室、智能车辆创新工场等双创平台可以为学生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等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强有效的支撑。

科研平台:拥有“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同时与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共建“高增压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博尔顿大学共建中英联合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实验室。组建了动力机械系统科学与结构技术、新能源转化科学与综合利用、热流科学及低碳节能新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开发、汽车产品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科研团队。

师资队伍

1.教职工、专家、在校生人数: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0人,专业教师博士化率超过90%。博导5名,硕导24名。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83人、研究生144人,生源来自于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

2.专家、技术带头人等荣誉:

学院汇聚了一批包括拥有杰出青年基金客座教授、长江学者客座教授、国防预研首席科学家、三晋英才、青年三晋学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331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等等优秀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

3.风采展示:

苏铁熊,现任中北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兼任总装备部预研专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预研专家,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兵工学会发动机委员会委员,国内一级期刊《内燃机学报》特约编委,中文核心期刊《车用发动机》编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特聘专家,湖南江滨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特聘专家。研究方向为车辆、发动机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国防973、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内燃机动力学》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得“中国兵工学会青年科技奖”、“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山西省青年科技奖,被授予“山西省高校科研产业管理先进个人”、“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第十届“育人杯”先进个人、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山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汉涛,教授,博导。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热能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中北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职于中北大学,期间在密苏里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现任能源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带头人。山西省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委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热发电专委会委员。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高校师德楷模。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基金项目3项,平台专项1项,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 Convers Manage、Microfluid Nanofluid、Sol Energy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拥有15项授权第一发明人专利,4项在太原锅炉集团等单位转化。国内外多个会议的主席或学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在国内外会议做大会或特邀报告, 10余个国内外顶级期刊审稿人和仲裁者。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程传热学》负责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中北大学“杰出青年”、“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山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

胡胜亮,2008年3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现任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学科方向带头人。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的相关研究,具体涉及太阳能的转化利用、储能技术与利用、热能转化与利用等。先后入选了“山西省三晋英才”、“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师德楷模”、“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131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计划或称号。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研发及基金、优秀人才项目20余项,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

董小瑞,男,1968年1月生,山西阳泉人,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1990.07太原机械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为车辆工程;1997.03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2010.06中北大学获博士学位, 专业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历任华北工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中北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系主任、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北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现任中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授权点学科带头人、省级一流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山西省能源动力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一级期刊“内燃机学报”特约编委、中文核心期刊“车用发动机” 特约编委、山西省内燃机学会会员、山西汽车工程学会会员。

在教学研究方面,主持国家级新工科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5项.主要讲授《动力机械测控技术》、《车辆工程测控技术》、《汽车理论》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汽车营销》2部。本教学团队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所在专业获得“校级特色专业”、本人主讲课程“汽车理论”获得“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人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三育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科学研究方面,本人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车辆总体系统设计、仿真和发动机零部件动态结构设计、发动机测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EI收录10篇,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鉴定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持和参与过国防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备部支撑项目、兵科院预研项目及省部级项目40多项。

杨世文,198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军用车辆工程专业,同年分配到太原机械学院一系工作。1994年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兵工学号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山西省分会会员、山西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山西省新能源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主讲硕士研究生“车辆动力学”、“现代控制系统”等硕士研究生课程。

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总装备部基金项目、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山西省科技厅纵向科研项目1项、横向合作项目多项。

论著、专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参与编写出版教材1部,获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获奖:山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兵总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项目多项。

科研实力

近三年获批纵向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山西省重大专项4项,省基金项目25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3项,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到账经费数(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5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源刊)60余篇,包括Cell子刊论文1篇,Top一区论文13篇,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影响因子14.229)、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14.356)各1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荣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END

本期编辑:柴芸琪

责任编辑:郭欣宇

彼汾一方,中北屹立。中北大学作为“人**工第一校”,在新时代将牢记使命,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我们相信在全体中北人的奋斗下,中北大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请有意报考中北的学子相信,新时代的中北大学将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明灯。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西本科院校-中北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北大学本科生招生-中北大学各学院2022年招生指南----能源动力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