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突发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疫情无情人有情,很多人选择坚守岗位为防疫做贡献。抗疫前线,无数医护人员冲锋陷阵;生产一线,无数工人日夜忙碌;防控战线,无数公职人员、社区基层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奋战到底,而在教育战线中也有这么一批人在奋斗,就是我们的高校辅导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大同大学的辅导员义不容辞地投身到校园疫情防控第一线。从开学前的信息摸排、实习分组到报到当天的接应返校生、发放就餐卡,从实习辅导到心理疏导,从疫情防控到安全教育,他们时刻牵挂着每一位同学的身体、心理、学业和生活状况,坚守身为人师的责任。每一句“收到”、“正常”、“健康”,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心安。
(王芳左二)
校园实习中她是良师,亦为益友
(上下滑动)
上
“针对线下实习的同学,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9点去教室听学生们阐述实习任务规划、和学生们讨论并制定出一天的实习任务,下午4点半去教室听学生们汇报当天的实习任务进度、检查实习作品并给予建议;针对线上实习的同学,每天会定时检查监督”。
这是自山西大同大学开展校园内实习方式后,新闻系辅导员王芳一天的具体工作。“每天早中晚还会定时检查食堂、宿舍等地的消毒情况”除了监督学生实习外,王芳还担任新闻系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书记,时刻关心着学生们的健康情况。
学校选择了一批青年辅导员负责这次校内实习辅导,一是大家之前学习过与辅导相关的知识,二是学校也希望有年轻力量注入到教学工作中。王芳说到她担任本次实习辅导员的原因。“而且今年情况特殊,比之往年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今年采取校内实习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我觉得我可以理解这批实习的学生,更能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有问题能及时沟通”。
(王芳左二)
王芳在本次新闻系实习辅导中负责第四组和第五组的实习工作——现场抢拍新闻。针对实习辅导,她在开学前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规划,规划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做到形式多样,比如通过漫画、音频、小故事、vlog等多种形式呈现主题,她不希望学生们的作品形式过于单一,仅仅局限于图文。
在开学后的辅导过程中,她也确实做到了将这种形式多样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并监督他们落实到实处。而且除了按常规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分组以外,她还将两个组的成员合并到一个大群,让学生将实习作品发到大群中。“将两个组合并到一个大群中是因为他们的实习任务性质相同,让他们在群里发实习作品是为了使学生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她认为校内实习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活动空间有限,新闻素材有限,需要考验学生的眼力和观察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们的实习作品完成度和配合度都很好,暂时没有出现进度慢、无头绪等问题”。王芳满意地说着学生们的实习情况。
“老师有时候会给我们提供实习作品的主题,在第一天实习时她让我们以食堂和宿舍为主题进行拍摄。”王芳负责的一名实习生这样说到。这位学生说老师提供的主题很有参考价值,使他们明确了实习方向。
王芳则认为她只是提供了一个主题,具体拍摄和选取的呈现方式还得靠学生们自己探索,独立完成。而且她觉得就学习层面而言,她和学生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她为学生提供建议,与此同时她也学习到了一些知识。王芳的本科专业是播音主持,除了播音外,她在本科期间也学习过摄影、后期剪辑等技术。
但自从2013年毕业后,就基本没有涉足过摄影等领域了。“这次实习辅导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拾起了老本行,回忆了本科期间学过的知识与技术,并学习到了新知识。”王芳笑着谈到她在这次实习辅导中的收获。
她专业能力很强,也很关心学生,并且她既能做到与同学打成一片,又可以做到严厉。这是王芳的同事对她的印象。“她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同事这样评价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王芳对待工作的原则。她在担任大一年级班主任时,规定每周日晚上开一次班会,迟到的学生不允许进教室,一开始会有迟到的学生,之后就没有出现过迟到的现象了。
同样地,她把这种原则带到了实习辅导的过程中,“每天的实习任务必须及时完成,我也会向组内成员强调他们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提升自己,鞭策他们好好完成任务,不要敷衍了事。”在实习辅导的过程中王芳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前几期的实习作品在呈现方式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形式多样,但王芳认为同学们还能做得更好。“让学生们运用人出镜的方式拍摄现场新闻”是她下一步的实习规划。
踏实努力为本色 守得平凡亦是歌
(高寅菲左二)
2020年,是高寅菲担任高校辅导员的第一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相比同龄人,身上多了一份沉稳与担当。走出了学校这座象牙塔,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她认为自己缺乏经验、自身还有些不成熟之处,需要学习更多。
所幸,开学之前,学校对老师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防疫和心理指导方面的培训,教给老师在遇到紧急状况时的一些小技巧,使他们能自主处理突发事件,同时,校领导也进行了相关的嘱咐,使他们能通过实际行动落实到生活细节中去。开学不久,高寅菲遇到了她工作中的第一个难题。班里的某同学因刚从家里来到学校,水土不服发起了低烧,在这个关键时期,高老师迅速安抚同学、紧急向上级报告,在同学留观期间随时关注该同学的生活和心理情况,有惊无险的是该同学目前体温已恢复正常,她也终于落下了心头大石。
“咱们同学都是特别乖的好孩子,我打心眼里为他们感到骄傲。”高老师笑着告诉我们,由于环境使然,凡是返校师生都需要进行14天的封闭管理,在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同学们来学校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往年的毕业生大多是带着期待,轻松愉快的来学校迎接毕业,而今年,需要在封闭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和实习作品,同学们还是有些压力,“但同学都特别配合我们的工作,大家会在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帮助同组基础较差的同学。”
高寅菲认为,目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身体健康展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老师会不停地叮嘱大家要每天量体温,记得多穿衣服,也会就同学们提出的吃饭问题及时和食堂老板联系,为同学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除此之外,高寅菲还担任了学院青年战“疫”队长,从返校的毕业生中选出志愿者组建队伍,负责日常工作和一些临时安排。
寒假期间,教师们一直在做有关防疫方面的学习工作,高寅菲也自行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为开学作准备。没想到,实际收假之后,进校的措施比想象中更加严格、细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考虑到学生上课这种大事,连吃饭、洗澡、宿舍消毒这些小的方面也考虑的特别周到。
“学院对老师的高标准也促使我们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在这段时间,辅导员与同学们同吃同住,扮演着双重角色,与其说老师,她们更像学生的朋友,除了带领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外,她们也是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同时,她们也面临着双重压力,既有管理同学上的压力,也有教学任务上的压力,任务繁重。
战“疫”中传播温暖与美好
95年出生的王泽红是大同大学第一批专职辅导员,19年12月份正式入职,20年4月份在疫情稍缓之时,她和数名辅导员们一起来到校园,帮助返校大四学生顺利毕业。
去年4月,王泽红还是一名为自己毕业忙碌的研究生,今年4月,她仍然忙碌于毕业这点“小事”,但这次,不是为自己而是几十名毕业生。“我负责专升本两个班级同学的实习,同时还是专升本二班的班主任。”
文学院报到当天,王泽红和其他老师轮流在校门口负责报到、接待返校学生、发放就餐卡等工作。晚上七点开始,王泽红和三名志愿者一起在报到点,等待最后一批返校学生。
(王泽红右一)
“那天温度特别低,登记处就只有一个毯子,老师让我们盖着,她自己也只是穿着薄薄的外套。”志愿者贾颖说,“在等待的时间里,老师就像姐姐一样,和我们说生活、学习各种事。我们一起自拍、说说笑笑,等待的时间也不再煎熬。”
寒冷的夜风冻了身却暖了心,“开学那天晚上,我们一起等到十点多接待完最后一批学生,志愿者同学们一会‘老师你搓搓手’,一会‘老师你活动活动暖暖身’,当时心里很感动,觉得他们很可爱、很温暖。”收获来自学生的温暖的同时,王泽红也在尽全力给同学们传递自己的温情。“同学们,明天会降温,大家记得添加衣物。”这是王泽红在班群发送的信息,对于学生们的关心已成为了下意识的习惯。“在封闭期间,我负责同学们生活、学习、实习各方面。”
开学时,班里一位因为在家冲凉水澡感冒的同学成为了王泽红的第一个重点关注对象。每天都要给她发消息,询问饮食、休息情况,感冒症状有没有缓解,是王泽红开学新增第一项每日必做工作。“这两天情况好转,稍微可以放心了。”王泽红说。
开学一星期,王泽红每天的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忙”,但这种忙碌的生活从4月3号获知开学安排时就已经开始了,“3号开会知道了开学安排,就开始做准备。”王泽红说,临近开学日期,工作安排更加紧密,发布通知、整理学生信息、做好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对接等工作,虽然很累但她甘之如饴。
“快开学那几天,每天休息基本上都在十一点之后了”,整理学院数百名返校学生的信息,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现在每个班长叫什么,每个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本省的,多少外省的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王泽红笑着说。“每位同学都健康,然后顺顺利利毕业。”是王泽红这段时间的工作目标。
“疫情面前显担当,身体力行育新人”同大辅导员们正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细致的关怀,尽心尽责地做好学生疫情防控的每一项工作,展示了辅导员队伍在特殊时期认真负责、不畏艰险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他们,不仅仅是辅导员,也是高校疫情阻击战中可爱的人。
图文来源 | 微知闻
美编 | 赵艺璇
责编 | 何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