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按照团中央有关部署和太原理工大学团委、团寿阳县委统一安排,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由团委书记牛倩和指导教师刘超带队,派出13名实践队员,于7月15日至25日期间,分赴寿阳县西洛镇、上湖乡两地,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乡里来了大学生
艳阳开路,清风相随。实践队员们一路奔波,于15日晌午时分抵达上湖乡,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党委书记张慧兵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常村“玉露香梨”产业扶贫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网格化管理是寿阳提出的要走在各县前列的工作,各网格员要将工作做细、做实,为网格化建设提供保障。随后,乡团委书记朱艳芬对实践期间的生活保障、沟通对接、安全规范等事宜做了具体安排,并详细解释了确权地、特困户等登记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实践任务。
第一次亲密接触
自次日起,实践队员们在各自村支书、村长的带领下,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查与数据采集。为了让乡村网格化建设工作在基层更具有可操作性,县政府统一编制了极为详细的信息登记表,从村民人口数到人均年收入、从耕地状况到养殖情况、从个人(家庭)困难到对乡村两级领导干部的建议、意见,实践队员们对村民进行了细致的询问。从独居的老人到尚处学龄的孩子,在他们的讲述下,一个鲜活而立体的村落逐步呈现在实践队员们的脑海中。丝丝墨迹渲染了张张表格,让原本陌生的村庄描绘出各自的特色。
看似单调的信息采集工作让实践队员们不仅走进村民家中,更走进村民心中。一个个真实而动人故事宛如一曲悠扬的笛音流淌到大家的心田。此刻,实践队员们不再是机械的信息的采集者,而是乡村生活的亲历者、见证人。
愿你飞向向往的生活
听·内心的声音
在十天时间里,6名队员分成3组,入户60余家、采集并录入数据共计200余张表格、近三千条信息。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有的直言不讳,有的对遇到的困难只字不提。其中,令大家印象最深的有三户人家。
村民李大姐,早年便一人抚养女儿,近年由于女儿出嫁,寡居在家,我们的到来让她十分高兴,她说家中已经许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并积极配合每一项调查。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微薄的收入使她很难承担自身的医疗费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广大乡村面临的现实问题。
李大姐隔壁的孙奶奶和李爷爷可谓是儿女双全、子孙满堂。队员们进去时正赶上孙奶奶准备午餐,她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家中的情况,如数家珍地介绍孙子孙女。提到对村支书和村长的工作建议时,她对**们为百姓谋富裕、谋幸福赞不绝口,认为正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致富的决心使常村“玉露香梨”品牌打出村、打出县、打出市,让村民们走上了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孙爷爷居住在一所建于光绪年间的老房子中,看到队员们走来,便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虽然居住条件较为简陋,但孙爷爷依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在他看来,人只要勤劳,就会有所收获;懒惰是贫困之根源。孙爷爷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半辈子的荣耀,其中“太原市重型机器厂的人员聘用证”是他珍藏的“老古董”,旧时的结婚证更是让他骄傲不已,这一张张的证书、证明仿佛一串串时空密钥,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使书本上的历史知识鲜活地投射到现实中。
这三户人家“俭中作乐”,笑对生活,将欢声笑语融入到柴米油盐之中,把看似平凡的生活酿出了幸福的醇香。
玉露香·改良牛·致富路
常村是上湖乡的一个省级贫困村。连绵的青山如同锁链一般阻隔着一代又一代村民奔向脱贫致富的道路。但近年来,该村借助自然及地理环境特色,因地制宜,引进并发展玉露香梨产业,一举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村旁绵延不断的梨园基地,并通过当地人自豪的口述了解到,玉露香梨产业至今已经发展了十年有余,老支书带领全村村民从一穷二白到人均收入过万元,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致富路,现如今,常村对于玉露香梨产业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种植体系。梨园产区内不仅有24小时实时监控,还先后建设了6300立方米的保险冷库,配套了全省唯一一条法国进口果分选生产线。同时,常村还注册“梨先生”品牌商标,对于玉露香梨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条有严格的把控,香梨现在以集体销售的形式远销上海、北京、重庆等一线城市,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期间,村镇领导还用冷库中珍藏的香梨款待实践队员,玉露香梨皮薄肉多、甜如蜜糖,队员们们连连为玉露香梨点赞。不仅如此,当地人还会在四月中旬举办“梨花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彼时,大批媒体和游客来到常村,赏梨花、品香梨,在提升玉露香梨知名度的同时也拓宽了销路,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北河村作为上湖乡的另一个贫困村,同样存在着受地域限制等诸多原因影响难以脱贫的问题。与常村不同,该村以西门达尔牛(别称“改良肉牛”)养殖产业见长。在北河村,实践队员们第一次见识到改良肉牛的规模养殖,第一次与大规模的牛近距离接触。令大家惊奇的是,养殖厂的环境远比想象中的更先进、现代化。整个养殖基地井然有序,养殖环境也整洁可观。通过村支书的耐心讲解,大家了解到,北河村的肉牛养殖目前的出栏数已达到70多头,村民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肉牛养殖,定期拿到数额几千的分红。目前,肉牛的养殖已经成为北河村脱贫的支柱性产业,伴随着北河村肉牛养殖产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肉牛养殖基地也已初具形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也指日可待。
无论是玉露香梨还是肉牛养殖,这些产业的成功经营都离不开与本乡自然条件相结合,更离不开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常村与北河村,山明柳绿,流水潺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已深深刻在每个村民心中!
不负领导关怀
社会实践接近尾声,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赵国俊、党总支副书记李文彬一行赴寿阳县上湖乡看望实践队员们。在上湖乡党委书记张慧兵,团委书记朱艳芬以及村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学院领导们亲切慰问了队员们的食宿环境和生活情况,并与实践队员们畅谈感受与心得,在听到队员们表示在与常村相处的短短几天中,已经被这里淳朴的民风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希望自己能够为这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后,赵国俊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和落实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我校讲专题党课时提出的“广大青年学生要善于补钙、乐于补短、勤于补拙、打好补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具体作为。作为青年学生,队员们理应抛弃对乡村的偏见,切身处地的融入它、感受它、建设它,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为将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奋斗做准备。之后,赵国俊还就“玉露香梨”产业扶贫与推广、校内外团学工作的开展、社会实践常态化等事宜与上湖乡干部深入交换了意见。
实践队员们表示必将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契机,认真反思感悟自己在上湖乡的实践所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舞静心·乐共情
“舞”动青春,“乐”出灵感。伴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歌舞不再仅是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成为了传播信念、坚定信仰、接触灵魂的媒介。一套古朴高雅“八段锦”,一曲昂扬向上的《我和我的祖国》,一支悦动身心的《触摸天空》,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实践队员们工作之余也兴致勃勃。一招一式、一词一曲、一抬手一回眸,不仅舒缓了身心,更打破了“次元之壁”,让积极的信仰与高昂的生活态度以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投射到实践队员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真正成为拥有二次元气质,三次元灵魂的时代新人。
依依惜别
林叶蓁蓁,草木芃芃,漫山遍野的果树梯田与繁荣的肥牛产业见证了上湖乡的欣欣向荣,也见证了实践队员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共同生活的日子。时间从指缝中穿梭而过,转眼之间暑期实践已经接近尾声,黄澄澄的小米饭、碧绿的果园甚至村前那只腿格外长的小狗都成为队员们舍不得离开的依据。实践虽然会结束,但想要为乡村发展振兴出一份力的心却永不会停止跃动,离开上湖乡不是终结,而是新征程的开始,相信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上湖乡的剪影会永远保留在大家的脑海中,时刻提醒他们努力奋进!
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计。当代青年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明白,促进乡村发展,推动产业扶贫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这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年人鼓足干劲,身体力行地投身到乡村这一广阔天地中去,积极担负起乡村振兴的责任与使命,以理想促进发展、以情怀点燃未来,通过智力扶持与实际参与乡村建设为打造“美丽乡村”奠定基础。我们应以此次实践际遇为起点,坚定理想、砥砺前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用挥汗青春奏响奋进强音!
THE
END
供稿|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刘超
学生记者|张晓影 谷雨荷
图片|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赴寿阳县上湖乡实践队
排版|余成亮
责编|穆静 刘家羽 卢倩
终审|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