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回信全文请见↓↓↓
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孙家栋、王希季等老同志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
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祝你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习近平
2020年4月23日
(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激励广大航天工作者奋勇前行)
让我们把指针拨动到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为中国航天过去一年里取得的非凡成就“点赞”:
“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
2013年6月26日8时7分,遨游太空15天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顺利完成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后,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图为圆满完成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从左至右)自主出舱后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斗转星移,五十载风雨兼程。
回顾光辉历程,是什么指引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进?
浩瀚宇宙,灿烂星河,有一种精神充盈其间。
正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密码。
(微视频《飞天》,时长2分16秒,建议WiFi观看)
在航天战线,每一个岗位都有英雄,每一位英雄都有故事。
2020年第3期《求是》发表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的文章《飞天》,记述了让人潸然泪下的航天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文章中航天人的那些肺腑之言↓↓↓
航天员杨利伟:“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航天员刘洋:“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
航天员刘伯明:“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航天员景海鹏:“载人航天精神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荣传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实施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的集中统揽,没有全国的大协作,没有各部门的一盘棋,是不可想象的。”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正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那一刻,74岁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左一)静静走到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的身后,对她表示祝贺和鼓励。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今年,长征五号将再次出征,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即将建成,中国北斗将服务于世界;今年,嫦娥五号将取回属于中国人的月球样本,探月工程将迈向全新阶段。
中国航天,将唱响更加嘹亮的“东方红”!
(转自:求是网)
初审:李 璨
终审:李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