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为做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同学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家里学习。除了防疫,防溺水安全教育也刻不容缓!
溺水危险不可抗
但良好的预防溺水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溺水机率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预防溺水的方法吧!
预防溺水的方法
1.切勿独自外出游泳,勿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较危险的场所游泳。选择安全场所,对水下的情况进行了解。
2.在熟悉水性的人群带领下游泳,且有救生员进行安全防护。
3.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若日常易出现抽筋,勿参加游泳或前往深水区,下水前进行热身运动。水温太低可在岸边先适应水温。戴假牙者需将假牙取出,预防假牙呛入到气管中。
4.切勿跳水、潜到水下、酒后游泳。
5.游泳过程中出现不适,如头晕、心慌、气促、心悸需及时上岸或进行呼救。
6.游泳过程中出现抽筋,不要慌张,保持大脑清醒。进行蹬腿或跳跃动作,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中,对抽筋的肌肉进行充分按摩、拉伸,使肌肉放松缓解,同时进行呼救。
除此之外
这“三大误区”一定要警惕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吗?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有的人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他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他抱上岸救治!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受害者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
世事难料
如果真正遇到了溺水者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按照最新的国际急救指南
溺水者的正确施救步骤:
溺水者的正确施救步骤
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采取相应急救措施。非专业医务人员,只判断有无呼吸、不评估脉搏。
清醒,有呼吸: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防止误吸,等待120。(下图为美国红十字会推荐的关于溺水急救的5环步骤:)
无反应,无呼吸: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并按照A-B-C的顺序,即: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附近有AED,立即介入AED除颤。并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最后再看一下国家应急广播的溺水救援和急救的教学视频:
生命无小事
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救护能力
了解误区 掌握施救步骤
预防溺水、溺亡现象的发生
齐抓共管让安全警钟长鸣
——来源:青春在线
明德 博学
经世 创新
晋中学院官方微信平台
编辑:翕无
责编:小尚
审核:郭志刚
终审:董重转